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尽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蛋白
  • 5篇酵母
  • 4篇龙胆
  • 4篇龙胆苦苷
  • 4篇酵母双杂交
  • 4篇肝脏
  • 3篇蛋白质
  • 3篇色谱
  • 3篇通路
  • 3篇中药
  • 3篇小鼠
  • 3篇基因
  • 3篇肝脏再生
  • 3篇白质
  • 3篇表达谱
  • 2篇代谢
  • 2篇蛋白质相互作...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安徽科技学院
  • 6篇西北大学
  • 4篇陕西省中医药...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福利会国...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陕西省生物医...
  • 1篇北京微量化学...

作者

  • 26篇郜尽
  • 10篇俞雁
  • 7篇韩伟
  • 7篇王海侠
  • 6篇李京敬
  • 6篇袁运生
  • 4篇孙文基
  • 4篇冯英菊
  • 4篇谢超
  • 4篇时维静
  • 3篇关文
  • 3篇杨甫昭
  • 2篇朱润芝
  • 2篇严德珺
  • 2篇张夕原
  • 2篇杨婷旭
  • 1篇尚平平
  • 1篇陈东英
  • 1篇马立斌
  • 1篇涂光忠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Agricu...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互作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后基因组时代的最终目标是认识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学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研究。关键的挑战之一就是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将有助于从系统角度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且为新药靶位点的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主要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绘制与显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网络结构模块的研究及网络的比对等。文章试图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认识蛋白质相互作用,并总结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谢超郜尽袁运生俞雁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生物信息学
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同时提取及测定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优化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提取工艺,并建立两者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设计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条件,并以此条件处理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用HPLC测定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50%的乙醇35mL在70℃下回流提取1h;0.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线性方程y=1×106x-806 7和y=4×106x-119 017,线性区间为:0.2~1.6μg和0.22~2.2μg,回归系数r值为0.999 9和0.9997;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良好;五个产地的金银花有四个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药典规定。
王海侠汪玮鑫时维静郜尽
关键词:金银花HPLC绿原酸木犀草苷
宁溃灵的药理学研究
2002年
宁溃灵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具有稳急止痛 ,理气消胀 ,健脾和胃 ,生肌愈疡的功效。我们的试验表明 :宁溃灵的最大给药量为 1 1 7.7g/kg/d(生药 ) ,相当于人日用量的 2 74.62倍。宁溃灵对醋酸形成的慢性胃溃疡大鼠 ,可显著的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并可降低其升高的胃蛋白酶活性。宁溃灵有轻微的促进胃肠运动作用 ,可轻微的加快小鼠对碳墨的推进速度。宁溃灵对由冰醋酸导致的腹痛 (扭体反应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 (小鼠甩尾反应 )有抑制作用。
郜尽冯英菊杨甫昭
关键词:药理学抗溃疡病药中成药
2种定量PCR法与探针杂交法在检测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中宿主DNA残留量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技术的定量PCR方法,对大肠杆菌E.coli/BL21菌株生产的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中的残留宿主DNA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SYBR Green法和地高辛探针杂交法进行比较。方法:以BioRad Chromo 4荧光定量PCR仪为平台,选择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以纯化的宿主基因组DNA为标准品,对供试品中残留DNA进行定量。同时在重复性,精密度,检测限等方面与SYBR Green方法和地高辛探针杂交法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建立的Taqman探针法检测限为0.01 ng·mL^-1,在0.01~1000 ng·mL^-1区间同样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7),回收率89.7%~136.0%。测定4批次供试品中残留DNA浓度为0.052、0.092、0.096、0.025 ng·mL^-1。结论:Taqman探针法与SYBR Green法检测灵敏度均达到0.01 ng·mL^-1,在重复性与精密度方面效果一致,且均优于探针杂交方法。
李京敬郜尽韩伟
关键词:大肠杆菌定量PCR
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标准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报告基因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硝基-β-D-半乳糖苷(ONPG)为底物,以液氮反复冻融破碎酵母细胞壁,通过比较不同测定时间、接种阳性克隆数目、转化方法以及酵母株对β-半乳糖苷酶酶活的影响,确定最佳酶活测定条件。结果相同条件下,单个克隆之间的酶活有差异,相对标准偏差(RSD)>8%;相同条件下,Y187酵母株比AH109酵母株酶活高18~20倍,并且本底水平很低甚至没有;双倍体酵母的酶活介于两个单倍体酵母之间,同预计一致;质粒顺序转化与共转化在AH109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Y187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测定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宜采用Y187酵母株,酶活变化范围大,本底小,受转化方法影响小,测定时选取5个以上阳性克隆混合培养更有利于酶活的准确测定。
郜尽王海侠李京敬俞雁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Β-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
人CXCL4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2016年
CXCL4又名血小板因子4(PF4),属于CXC趋化因子亚家族,能够广谱的作用于多种细胞,在炎症,凝血等众多生理及病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将CXCL4全长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43.1a(+),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继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实验表明重组人CXCL4蛋白可以有效抑制人肾癌细胞增殖,具有生物学活性。重组人CXCL4原核表达与纯化方法的建立将有助于其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且对趋化因子家族其它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具有参考价值。
周亮叶浩周瓅关文李京敬郜尽韩伟俞雁
关键词:原核表达纯化
小鼠肝再生过程中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中基因的表达谱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动物:9周龄的雄性C57BIV6小鼠,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光照12h,黑暗12h。试剂:TRIzol试剂(Invitrogen);RNeasy Total RNA Mini Kit(Qiagen);基因芯片Genechip mouse genome 43020(Affymetrix);17启动子引物序列(Affymetrix)。
袁运生张夕原严德珺杨婷旭郜尽俞雁
关键词:脂质代谢再生过程小鼠表达谱通路TRIZOL
白茅根中绿原酸的提取与含量测定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筛选最佳的白茅根中绿原酸的提取条件,建立药材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3水平、4因素正交实验方法确定白茅根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次数为2次,料液比为1:30,90℃甲醇做溶剂,超声时间为40分钟。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为:以乙腈-0.4%磷酸(13:8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8nm,其中绿原酸在0.2~3.2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2×106X-59372,r=0.9998,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比较理想,RSD分别为:0.95%、1.83%、4.73%。结论:以料液比1:30,90℃提取两次能够有效地提取绿原酸;HPLC方法检测绿原酸准确,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王海侠姚青春时维静郜尽
关键词:绿原酸中药制药工艺
蒺藜草中一个新的六糖甾体皂甙结构的NMR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从蒺藜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六糖甾体皂甙,利用NMR方法,特别是2DNMR技术,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22-甲氧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蒺藜基皂甙元.
涂光忠马立斌李喜来安东各孙文基郭遵武郜尽
关键词:NMR中药
小鼠肝再生过程中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中基因的表达谱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肝再生过程中肝脏内脂质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变化。[方法]建立CC l4诱导肝再生小鼠模型,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在不同肝再生期间脂质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具体功能分析。[结果]肝再生过程中,有98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8组。整体上看,基因表达前期表现为抑制,后期表现为上调。其中,脂肪酸的合成通路基因表达以上调为主,分解代谢通路变化并不明显;大多数胆汁酸合成通路基因在4.5天之前表现为抑制,在4.5天和7天时表现为上调。[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脂质代谢相关通路间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不一致,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明确的基因范围。
袁运生张夕原严德珺杨婷旭郜尽俞雁
关键词:脂质代谢基因表达谱肝再生微阵列芯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