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建钟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儒学
  • 2篇政治
  • 2篇儒佛
  • 2篇生活儒学
  • 2篇天人之际
  • 2篇维度
  • 2篇先秦
  • 2篇佛教
  • 1篇大学精神
  • 1篇道通为一
  • 1篇多维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要素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规训
  • 1篇学术思想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正名
  • 1篇政治教育

机构

  • 7篇重庆理工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郑建钟
  • 1篇张晓洪
  • 1篇袁利
  • 1篇高润祥

传媒

  • 1篇理论导刊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国际儒学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道”:柳宗元“统合儒释”之儒佛差异与矛盾的线索被引量:1
2010年
柳宗元提出"统合儒释"命题的理论依据是"儒佛同道",儒、佛二家学说之所以能够融汇、统合,即表现在:"中道"思维方式、心性论、生活规范与孝道伦理等三个方面的"同道"。但是,当深入分析以上三个所谓佛与"孔子同道"之内涵时,我们发现它们的理论内涵在本质上是"异质性"的。通过论述以上三个"同道"的具体内容,进而揭示出被学界普遍忽视的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中儒佛思想的差异性与矛盾性。
郑建钟
关键词:儒学佛教
论韩愈排佛的二层维度
2010年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伴随着排佛声浪而同步进行的,这其中韩愈的排佛言论可谓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然对韩愈排佛所具有的理论深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没有"创见"、"不能推陈出新";就此,文章意欲将韩愈排佛思想分为两个维度给予考察,并从其不被学界所普遍重视的"定名与虚位"论出发,着重分析韩愈在哲学思维层面反佛的思想及其与宋儒反佛的内在关联。
郑建钟袁利
关键词:排佛
论柳宗元天人观的政治逻辑——以“大中之道”为线索被引量:2
2011年
柳宗元的天人观突出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天人之际"转化为现实政治努力的总概括"大中之道",并将这一理论范畴贯穿于现世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目标,这种观点在宋明理学后备受诟病。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对天人观的神秘性的解蔽,是现实政治走向现代的一条必由之路,现代政治的合法性证明不源于"上帝",也不源于神秘的"天志",而源于人自身。
郑建钟
关键词:天人之际政治逻辑经权生人
北宋仁学思想研究
宋代的学者说,孔子的最大贡献是拈出一个“仁”字,我们不会怀疑这样的判断。如果我们现在要评选中国古典思想的关键字,“仁”一样不会落选。于“仁”,我们历代的国人倾注了非同寻常的热情;而无“仁”时,我们将很可能会失去一个民族身...
郑建钟
关键词:仁学思想先秦文化北宋时期心理要素形而上学
文献传递
批判与重建:论“学科规训”视域的大学精神问题
2012年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精神异化问题表现为以物质利益获取的功利主义和以量化管理的唯科学主义。从学术界较少关注的"学科规训"与"大学精神"的内在关涉角度,指出"知识与权力"的互摄,导致中国大学"科学"规训了"人文",即表现为人之意义的物质化、人才培养的单向度、精神的客观化等等弊端,并提出重建的可能在于大学教育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应当切实地认清和落实:坚持"全面人"的教育情怀、锻造"学术自由"的内在品格、守卫"乌托邦"的精神家园。
郑建钟
关键词:学科规训大学精神
论柳宗元的“儒佛同道”思想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揭示柳宗元"统合儒释"命题的内涵,采用文献解读的路径,认为儒佛之所以可以融会、统合,其基本依据就在于佛教与"孔子同道",即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在思维方式上儒佛中道思想对把握世间万象具有相似方法论意义,在哲学内涵上儒佛心性论及反对天命的理性精神相通,在政治、经济与伦理生活中展示了对规范性的共同要求。
郑建钟
关键词:儒学佛教
先秦儒道多维度“天人”模式与科学发展观被引量:1
2010年
一些学者一般地理解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狭隘的、不完整的。先秦时期儒道两大学派形成了丰富的、多样的天人模式,这种多层次、多形态的"天人"模式同样蕴涵着中国先人对社会发展深刻的、科学的思维和理解。正确阐发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天人模式的多维度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合理把握与借鉴当代科学发展观所汲取的传统思想资源。
郑建钟高润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科学发展观
"实践儒学"的基本观念
"生活儒学"需要回答"生活儒学"是什么和"生活儒学"如何"生活"的问题。黄玉顺先生以"存在即生活,生活即存在"为本源,从"生活→形而上→形而下"的形而上学统合儒家制度伦理和国民政治哲学的形而下学,整体地建构了"生活儒学"...
郑建钟
关键词:生活儒学
“实践儒学”的出场——从生活儒学的“实践”观念出发
2022年
“生活儒学”蕴含丰富的“实践”问题,但并没有被充分地开显,以至于从马克思学说的“实践哲学”主题到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终结”之后的“实践哲学”转型中,“生活儒学”作为中国“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之一,似乎存在“实践”方向的融通道路,或者说,从广义的现代性儒学的建构上,经由“生活儒学”的思路,“实践儒学”是否具备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本文建构的“实践儒学”,是根据儒学的特质及其回应现代性社会的“人心—秩序”问题,依据“实践”的三个层级思路和“生活世界”的特征,进而提出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活动”的三个横向轴划分的方式,从奠基性角度提出“实践儒学”的纵向轴的三个层级思路:本源实践层级、价值实践层级和客观实践层级。
郑建钟
关键词:生活儒学
“道通为一”:论张岂之学术思想的精神特质
2023年
人的一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身份角色,学术人的一生也会从事多种类型的研究,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以其九十余年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集教育、管理和研究于一身的“求道者”的生动形象。综合梳理张先生各阶段学术思想中的五个维度:“真假孔子观”“伦理两重观”“儒学人学观”“文明历史观”“会通文化观”,清晰地展现了其学术“殊途而同归”的思想轴心在于“人”,在于求索一个整全而完善的“人”,这是张岂之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与学术的“求道之思”而通达“道通为一”的精神特质。
郑建钟
关键词:学术思想精神特质道通为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