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建东

作品数:150 被引量:320H指数:9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理学
  • 49篇化学工程
  • 33篇文化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2篇催化
  • 51篇甲烷
  • 39篇催化燃烧
  • 36篇催化剂
  • 29篇甲烷燃烧
  • 28篇教学
  • 24篇钙钛矿
  • 23篇酸盐
  • 23篇六铝酸盐
  • 22篇甲烷催化
  • 21篇甲烷催化燃烧
  • 13篇教学改革
  • 12篇化工原理
  • 11篇课程
  • 11篇掺杂
  • 10篇活性
  • 10篇共沉淀
  • 10篇O
  • 9篇溶胶
  • 8篇X

机构

  • 128篇滁州学院
  • 22篇北京石油化工...
  • 13篇北京化工大学
  • 9篇沈阳工业大学
  • 4篇广西大学
  • 4篇安徽皖东化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滁州市第二中...
  • 1篇巢湖香枫塑胶...
  • 1篇安徽金禾实业...
  • 1篇安徽港铭新材...

作者

  • 149篇郑建东
  • 37篇葛秀涛
  • 22篇任晓光
  • 17篇冯建华
  • 16篇宋永吉
  • 16篇王余杰
  • 12篇薛连海
  • 11篇李永红
  • 11篇陈纲领
  • 11篇徐杰
  • 11篇张华
  • 9篇章守权
  • 8篇吴刚
  • 8篇张伟钢
  • 8篇王永贵
  • 7篇吴霖生
  • 7篇于君英
  • 7篇杨靖
  • 6篇王俊海
  • 6篇冯剑

传媒

  • 16篇山东化工
  • 15篇滁州学院学报
  • 11篇应用化工
  • 8篇合成化学
  • 5篇材料导报
  • 5篇高师理科学刊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4篇化学通报
  • 4篇工业催化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化工进展
  • 3篇广州化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化工
  • 2篇稀土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国胶粘剂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年份

  • 7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掺杂Ni制备Ca_2FeCo_(1-x)Ni_xO_6催化剂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双钙钛矿Ca_2FeCo_(1-x)Ni_xO_6系列催化剂。采用XRD、BET和H_2-TP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催化甲烷燃烧对其进行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Ni^(2+)掺杂量均可以形成完整的钙钛矿晶型,随着Ni^(2+)掺杂比例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不同Ni^(2+)掺杂量制备的催化剂结构和活性不一样,样品Ca_2FeNiO_6催化甲烷燃烧活性最好,起燃温度T_(10%)为430℃,T_(90%)为640℃。
刘赛解亚琼金丽瑛马斌郑建东
关键词:催化化学掺杂甲烷催化燃烧
水性近红外吸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019年
以自制WPU(水性聚氨酯)和稀土氧化物Sm^2O3为原料,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得了具有近红外吸收特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固化温度、Sm^2O3添加量及交联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m^2O3添加量对涂层性能影响明显,而固化温度只对涂层的力学性能有所影响;当固化温度为100℃,w(Sm^2O3)=40%时,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54.8%。水性交联剂的添加可明显提高涂层的硬度;当w(交联剂)=3%时,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3H、1级和50 kJ/m^2,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略有增加,但仍具有较低的近红外反射率(55.7%)。
吕丹丹操琦郑建东王永贵张伟钢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近红外吸收力学性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被引量:2
2021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当前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我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化工专业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保障。
张华郑建东马田林周阿洋张蕾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一种水系高电压超级电容器用三维硼氮共掺杂层状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高电压超级电容器用三维硼氮共掺杂三维层状碳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桂花为碳源,硼酸钾活化剂,2‑甲基咪唑为掺氮剂;先将桂花溶解在硼酸钾和2‑甲基咪唑混合溶液中,随后加热冷冻干燥,然...
魏风郑建东张伟钢王俊海
文献传递
1-己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磷钨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1-己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盐[HMIM]PW12O_40催化剂。使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为模板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添加量为0.75 mmol,n(离子液体)∶n(磷钨酸)=1.5∶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0 h时,己二酸产率为98.2%。催化剂在重复使用5次时,己二酸的产率为89.8%。采用design-expert对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进行了响应曲面建模,模型预测制备己二酸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配比)>(催化剂配比×反应时间)。
徐杰郑建东曹忠轩付林晨林俊
关键词:己二酸催化剂响应曲面法
面向应用的化工制图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以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目的,结合滁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践训练等三个方面对滁州学院化工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介绍。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结合地方企业构建化工制图与CAD应用知识模块;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利用校企合作班加强实践教学。
冯建华吴刚郑建东张丽惠薛连海
关键词:教学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4
2011年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滁州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对产学结合,构建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薛连海葛秀涛李永红吴霖生郑建东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
Aspen Plus在化工分离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程性.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从化工分离工程课程内容中的相平衡方程、分离单元、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等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将Aspen Plus应用于化工分离工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化工分离工程的教学效果.
杨靖郑建东王余杰徐杰
关键词:ASPENPLUS教学方法
双钙钛矿Sr_2FeMn_(1-x)Co_xO_6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钙钛矿催化剂Sr_2FeMn_(1-x)Co_xO_6(x=0.1,0.3,0.5,0.7,0.9),其结构经XRD,BET,H_2-TPR和SEM表征。以催化甲烷燃烧为模板反应,考察掺杂不同量Co^(2+)对Sr_2FeMn_(1-x)Co_xO_6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经800℃焙烧后可形成完整的双钙钛矿晶型,且Co离子掺杂量不同其催化活性不同,当Co离子掺杂量为0.3时,催化剂Sr_2FeMn_(0.7)Co_(0.3)O_6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样品比表面积为9m^2·g^(-1),起燃温度T_(10%)为442℃,T_(90%)为654℃,Fe^(3+)、Mn^(2+)、Co^(2+)之间有一定协同作用。
姚儒霖李东升吴剑桥郑建东
关键词:甲烷燃烧
共沉淀法制备LaMnAl_(11)O_(19-δ)催化剂及其甲烷燃烧催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以甲烷催化燃烧为目标反应,分别采用了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的共沉淀法制备了Mn取代的镧六铝酸盐催化剂。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通过物相分析,确定了最佳焙烧温度。用BET、XRD进行了物性表征,研究了沉淀剂的种类和沉淀温度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最后考察了不同碳酸铵加入量下所得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在1200℃左右焙烧4h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氨水做沉淀剂在不同温度下所制备的催化剂从比表面积和活性上来看均不如碳酸铵所得催化剂。当沉淀温度为90℃、n(碳酸铵)/n(M2+)(其中M2+为带两个正电荷的金属离子)1.5时,所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起燃温度T10%为471℃,完全转化温度T90%为662℃。
郑建东任晓光宋永吉于君英
关键词:甲烷催化燃烧六铝酸盐共沉淀法碳酸铵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