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赐岚
-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被引量:5
- 2014年
-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实践中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构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堂内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 邹赐岚吴国雄
- 关键词:工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 卓越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胜任特征的视角被引量:4
- 2015年
- 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工程师培养的卓越工科教师队伍,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新的时代背景下,卓越工科教师胜任特征应具有知识体系的整合性、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工程能力的实践性、职业道德的示范性等四个价值维度。针对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高校应在分析卓越工科教师胜任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提高工科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 邹赐岚
- 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2013年
-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面临的重要课题。阐述和分析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角色定位和分类管理,提出建设思路和原则,探索"引进—培养—聘用—考评"四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 邹赐岚甘超陈钦勇
- 关键词:教师队伍
- “慕课”视域下普通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焦虑与主体性重构被引量:3
- 2020年
- 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而言,“慕课”在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与焦虑感。消解认同危机与焦虑感需要教师做到四个转变:由“要我教改”到“我要教改”转变,由“课程传承者”到“课程建设者”转变,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由“知识灌输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
- 宋建尊邹赐岚彭秀芳
-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
- 工程教育课程重构:时代抉择与范式转换被引量:4
- 2016年
- 课程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顺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诉求,但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改革依然存在与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范式未转向回归工程的"工程范式",致使学生"知"与"行"的分离。因此,提出重构"知行合一"工程课程范式策略:以提高工程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目标、以集成的思维重构课程结构、以校企协同育人方式重构课程实施。
- 邹赐岚
-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重构范式转换
- 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被引量:5
- 2012年
-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确定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即通过多学科交叉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社会及企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肖红邹赐岚
- 鲜活农产品价格与物流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通过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得出鲜活农产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保鲜性差、损耗大、成本高,从而提出改变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大冷链运输投资力度,以及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以降低其物流费用,从而进一步稳定鲜活农产品价格。
- 肖红邹赐岚
- 关键词:物流成本冷链物流
- 践行以生为本 构建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被引量:7
- 2016年
- 学籍管理制度是大学依法依规行使学籍管理权力的依据。学籍管理还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需要实施弹性管理。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邹赐岚
- 关键词:学籍管理制度以生为本学生个性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权力弹性管理
- 学会适应——适者成功
- 2008年
- 每年大一新生入校之初,总会听到有人述说着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这是因为,进入大学使他们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他们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进入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他们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 邹赐岚
- 关键词:大学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高考
- 心理干预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 2008年
- 心理干预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及公众心理,指出高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应采取以预防性心理干预为基础、以介入式心理支持为重点、以恢复性心理干预为辅助的心理干预机制。
- 邹赐岚
- 关键词:心理干预突发公共事件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