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秀萍

作品数:45 被引量:7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生态
  • 7篇生态环境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水生
  • 4篇水生态
  • 4篇可持续发展
  • 3篇实证
  • 3篇文明建设
  • 3篇库兹涅茨
  • 3篇库兹涅茨曲线
  • 3篇环境库兹涅茨
  • 3篇环境库兹涅茨...
  • 2篇中国农业
  • 2篇生态退化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实证分析
  • 2篇数据库
  • 2篇农业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北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温州大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4篇邹秀萍
  • 9篇徐增让
  • 7篇齐清文
  • 5篇陈劭锋
  • 5篇李晋
  • 5篇刘扬
  • 4篇成升魁
  • 4篇姜莉莉
  • 3篇苏利阳
  • 3篇王毅
  • 3篇闵庆文
  • 3篇宁淼
  • 2篇陈正江
  • 2篇何大明
  • 2篇陈楠
  • 2篇鲁春霞
  • 1篇汝醒君
  • 1篇许开鹏
  • 1篇胡业翠
  • 1篇张惠远

传媒

  • 3篇科研管理
  • 2篇水利经济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区域适居性评价研究——以青海省为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对区域每一点的适居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法对因子赋权。结果首先构建了区域适居性评价因子体系,接着利用图文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通过单因子空间分析、布尔逻辑运算和复合叠置分析对区域适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实现多数据源处理、多指标叠合分析、多维度显示,这些功能为适居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高效、直观的方法支持,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
薛小杰徐增让邹秀萍陈楠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适居性
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IPAT方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驱动下,二氧化碳排放随着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依据该规律,可以将碳排放演化过程划分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等四个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碳排放的主导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碳排放强度高峰之前阶段,碳排放增长主要由碳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在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碳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进入碳排放总量的稳定下降阶段后,碳减排技术进步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陈劭锋刘扬邹秀萍苏利阳汝醒君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驱动力IPAT方程技术进步
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
邹秀萍
文献传递
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架构被引量:11
2008年
治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混乱。本文在界定可持续发展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基本特征、要素组成、实施途径、操作模式以及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可操作模式有社会伙伴关系模式、企业自调节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契约模式;制度安排有三个核心: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层、治理功能及其组织、关键制度的规则。
陈劭锋王毅邹秀萍刘扬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轻型”GIS控件的设计与使用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件式GIS与“轻型”GIS控件的概念;接着,作为“轻型”GIS控件实现的技术基础,介绍了一个自开发的GIS系统——“DigMap”的空间数据组织:包括空间数据组织的层次、图幅处理单元的数据结构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这一数据组织模式的GIS控件——MapObj的设计、实现与实际应用。
陈正江赵牡丹邹秀萍
关键词:数据组织地理信息系统
导致西藏生态退化的人为因子空间效应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导致西藏生态退化的人为因子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是西藏生态退化的主要人为因子,基建投资的生态效应则较为复杂.藏西北生态退化主要是由自然因子所致.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与年楚河流域中部地区人为因子致使生态退化作用较强.藏东地区生态退化人为因子明显.藏东南地区人为扰动不大.
徐增让成升魁闵庆文邹秀萍陈楠
关键词:生态退化GIS空间分析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成因与治理被引量:38
2008年
该文利用Landsat TM/ETM数字影像,监测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期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时空格局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形成土地石漠化的原因,并通过构建系列模型,量度了不同因子对土地石漠化发展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认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应与农村扶贫开发统筹考虑,立足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综合开发,培值乡村替代产业,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扶贫开发"双赢"目标。研究结论对广西乃至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扶贫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有重要参考价值。
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邹秀萍
关键词:石漠化
云南沿边境地带生态环境3S监测、评价与调控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本文利用全球新千年整体生态系统评估的理论,以云南省沿边境地带生态系统变化跨境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探寻并揭示我国陆疆系统的跨境生态系统变化监测、评价和生态安全综合调控的基础理论与信息机理;进而研究基于“3S”云南沿边境地带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综合调控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建立、多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数学模型的建立、综合调控模式和决策方案的建立等;在案例研究部分,建立了背景数据库,然后选择大、中、小尺度进行了全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重点河道、典型路段和重点口岸的影响评价和预测预报研究,最后进行了综合调控模式和方案的探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虚拟表达研究。
齐清文何大明邹秀萍姜莉莉李晋
关键词:生态环境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被引量:12
2010年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陈劭锋刘扬邹秀萍苏利阳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影响
空间点集自动化简中空间方向关系研究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方向关系在制图综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从空间几何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角度出发,把空间点集划分为空间聚集中心点和分布边界点,并针对于空间点集聚集中心提出了空间方向...
彭唬齐清文何晶邹秀萍梁雅娟李晋
关键词:空间方向关系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