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国燕

作品数:117 被引量:63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污染
  • 23篇植物
  • 21篇水体
  • 17篇浮床
  • 13篇河道
  • 12篇生态浮床
  • 11篇污染物
  • 10篇沉水
  • 9篇群落
  • 8篇水稻
  • 8篇太湖
  • 8篇沉水植物
  • 7篇农田
  • 7篇陆生
  • 7篇浮游植物
  • 6篇生态风险
  • 6篇排水
  • 6篇陆生植物
  • 5篇氮磷
  • 5篇营养化

机构

  • 114篇上海市农业科...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华侨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杭州市余杭区...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东顺德松柏...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作者

  • 117篇邹国燕
  • 71篇宋祥甫
  • 57篇付子轼
  • 46篇刘福兴
  • 33篇陈桂发
  • 33篇潘琦
  • 27篇刘娅琴
  • 22篇刘长娥
  • 15篇范洁群
  • 13篇周胜
  • 9篇王金庆
  • 6篇叶春
  • 5篇王俊力
  • 5篇于海婵
  • 4篇丁炳红
  • 4篇罗国安
  • 4篇杨林章
  • 4篇朱荫湄
  • 4篇许蔚文
  • 4篇吕琦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上海农业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技术...
  • 3篇湖泊科学
  • 3篇2008年中...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促进土壤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及研究建议
2024年
作为实现“城乡无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利用路径,对于提升农村污染控制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的主要路径以及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对土壤健康状况改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发现,还田利用解决了大部分农业有机废物消纳的问题,有利于土壤肥力和固碳效果提升,但也带来了农田病虫害增加、稻田甲烷排放量居高不下、土地消纳粪污量超载等新的问题。同时,还田利用的市场要素不健全,短时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闭环。应从还田利用长期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构建、完善还田利用效果监测评估标准体系、补齐市场要素等方面,加快推动农业废物还田利用研究工作和制度建设,为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撑。
蔡文倩周丽余婷余婷邹国燕
关键词:土壤健康温室气体排放
沉水植物生长对浮床旱伞草净化水质效果的响应
本研究在一定体积的人工模拟池内,设计了天然池塘水体和太湖贡湖底泥共存的富营养化水体。利用生态浮床对水体N、P、CODMn和BOD5削减的基础上,开展了沉水植被的恢复研究。通过考察沉水植物的生长指标与生态浮床净化水质效果的...
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潘琦刘福兴范洁群刘娅琴刘长娥
关键词:水质净化沉水植物富营养化生态浮床
一种固定式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式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催化剂粘附到玻璃纤维胶带上,得到固定式光催化剂。本发明将光催化剂利用玻璃纤维胶带固定化,得到的...
周丽邹国燕崔娜欣张旭蔡敏陈桂发
文献传递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污染特征及防控措施
2024年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排水引起的面源污染是乌梁素海的首要污染源,具有独特的污染特征及产排路径。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查,总结了河套灌区灌排系统和制度现状,分析了农田排水污染特征,明确了农田排水污染物的产排路径,并基于农田排水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结果显示:1)河套灌区排水系统在农田排水污染物输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排水功能逐渐减弱;2)河套灌区非生长期灌溉用水量占全年用水量的55%~60%,其中每年秋浇洗盐用水量占全年灌溉用水量的1/3,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3)农田排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等污染物来自河套灌区内部,秋浇期面源污染风险最高;4)河套灌区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氮素污染为主,氮素通过土壤下渗并随浅层地下水迁移排放;5)河套灌区灌溉制度、农田内排水过程、排水沟外排水过程是农田排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污染特征、产排路径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构建综合治理模式,如源头水分调控、排水沟优化以及生态系统过程拦截,以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的水环境。
周丽张旭张旭王剑吴鹏马智强邹国燕
关键词:河套灌区农田排水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室内展示的水稻展品养成技术
2012年
在长达半年之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水稻作为为数不多的生命有机体活体展示品,在中国国家馆"希望的大地"展区内进行了全程展示,所展水稻的长势长相及理论产量均达到了超级水稻的水平,且均为抽穗期,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撑水稻室内展示的水稻展品养成技术,以期为发展农作物的室内展示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宋祥甫邹国燕杨林章章秀福陈桂发王慎强刘福兴付子轼刘娅琴王丹英
关键词:水稻上海世博会
一种容器化组装式水生植物恢复水质净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容器化组装式水生植物恢复水质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容器化植物净化系统培育;(2)组装式快速植被恢复;和(3)水质净化与管理。本发明的容器化组装式水质净化方法,通过构建水生植物的容器化培育,实...
崔娜欣刘福兴宋祥甫陈桂发邹国燕王俊力周丽蔡敏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入河排水污染物的拦截净化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入河排水污染物的拦截净化系统,由进水子系统、核心净化子系统、出水再滤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该系统适合用于农业区域入河排水污染物的快速拦截与净化。
宋祥甫邹国燕刘福兴周胜
文献传递
浮床黑麦草对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明浮床植物去除污染水体氮素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31.6%和43.0%;浮床黑麦草根际和根系正下方是各类氮循环细菌生长的最佳区域;浮床黑麦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氮循环细菌的数量,16d的试验结束时细菌总数(A,单位为CFU.mL-1)达到最大值,其lg(A/(CFU.mL-1))增加至8.82,各类氮循环细菌比对照高3-5个数量级;同时,浮床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了氮循环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系统内氨化菌、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明确了浮床黑麦草的吸收同化和氮循环细菌的生物脱氮是浮床黑麦草净化水质的两个重要途径。
范洁群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吴淑杭刘福兴潘琦
关键词:氮循环细菌
一种器皿培水稻专用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器皿培水稻专用土,其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1.2-2.2%。使用本发明的器皿培水稻专用土进行水稻栽培,不仅在水稻生育初期可...
宋祥甫陈桂发邹国燕
文献传递
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围隔实验研究——总磷的净化效应及其动态过程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围隔系统研究了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畜禽养殖富营养水体中主要营养元素磷的净化效应及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总磷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当覆盖率为30%时,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2.96%.对其去除水体总磷的动态过程拟合表明符合三次方程曲线.实验结果为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季节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沛涌朱荫湄宋祥甫丁炳红邹国燕付子轼吕琦
关键词:富营养化围隔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