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志洪

作品数:56 被引量:475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0篇英汉
  • 11篇英语
  • 11篇汉语
  • 11篇翻译
  • 10篇试卷
  • 10篇TEM8
  • 9篇语言
  • 9篇试卷评析
  • 9篇汉译
  • 9篇汉译英
  • 6篇语法
  • 5篇修辞
  • 5篇英汉语
  • 5篇语篇
  • 4篇英汉对比
  • 4篇语义
  • 4篇词汇化
  • 3篇代词
  • 3篇英汉词语
  • 3篇英语言

机构

  • 5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作者

  • 55篇邵志洪
  • 10篇邵惟韺
  • 2篇豆涛
  • 2篇赵宏
  • 2篇王建国
  • 1篇王亚平
  • 1篇吴碧宇
  • 1篇张大群
  • 1篇岳俊
  • 1篇赵朝永
  • 1篇吴静
  • 1篇乌继红
  • 1篇余继英
  • 1篇封宗颖
  • 1篇刘晶
  • 1篇郑国锋
  • 1篇黄昌静
  • 1篇孙静
  • 1篇刘玉婷
  • 1篇韩慧英

传媒

  • 6篇中国翻译
  • 5篇外国语
  • 5篇外国语文
  • 4篇外语教学与研...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3篇外语与翻译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翻译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中国英汉语比...
  • 1篇外语学刊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外语教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新疆职业大学...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格式塔视角看《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反讽艺术被引量:2
2015年
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的各个部分,使小说整体的幽默反讽意味大于部分反讽效果之和。这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整即美正是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核心概念。试图在格式塔心理美学观照下,立足其三大原则,即整体性、凸显性、异质同构原则,以孙致礼(2011版)《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为研究语料,分析该小说汉译本中反讽艺术在主题,人物刻画及语言组织方面的转化和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刘玉婷邵志洪
关键词:翻译反讽艺术
英汉无标记被动句的认知基础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原理来探讨英汉无标记被动句存在的理据。无标记被动句产生是人类在认识事件过程中突出受事者的结果,也是为了满足表达事件不同变化过程的需要,不同的思维过程对无标记被动句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吴静邵志洪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
英汉词化过程对比研究——从英语复合新词谈起被引量:17
2000年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英语复合词为例,把英语词化过程与汉语作对应比较,旨在揭示词化过程所引起的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具体包括:(1)观察事物过程;(2)语言过程;(3)文化过程。
邵志洪
关键词:英汉词化跨文化交际
英汉指示代词三维认知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指示代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代词和远指指示代词。本文通过对英汉指示代词三个维度,即时间、空间、心理距离的对比,研究英汉指示代词在这个三个方面的异同,以期就英汉指示代词使用中的差异寻找认知理据。论文从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出发进行论证,然后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凹凸镜理论。
韩慧英邵志洪
关键词:指示代词认知理据
英汉词语搭配中的“同义反复”比较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从构词搭配,成语搭配和惯用搭配三方面对英词语搭配中的“同义反复”现象进行比较。在词语搭配中,汉语的“同义反复”现象比英汉语的更加明显,更加普遍。英语词语搭配中通常避免“同义反复”,而汉语相反。在词语搭配上,英语轻“形式”重“简洁”;汉语重“形式”轻“冗余”。本文有助于揭示英汉构词特点、语义容量、逻辑思维,审美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邵志洪
关键词:搭配同义反复
英汉运动事件框架表达对比与应用被引量:55
2006年
本文对比研究英汉运动事件框架表达,包括方式和运动的表达和途径的表达,及其对英汉叙述文体修辞风格的影响,旨在将认知语言学事件框架概念运用于英汉语言对比和英汉叙述文体修辞风格对比。
邵志洪
关键词:修辞风格
默认语义学中的归并表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于晓丹的《洛丽塔》译本为例
2011年
K.M.Jaszczolt提出的默认语义学认为语义是无歧义的整体,说话者意图与语用信息的介入使得语义有了动态的特点,并进而提出话语的归并表意理论。影响归并表意的具体因素有词义和句子结构、有意识的语用介入、认知默认、社会文化默认。运用归并表意理论对于晓丹的《洛丽塔》进行评析,探索该理论方法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研究发现,在影响归并表意的四个因素的翻译中,词义和句子结构、有意识的语用介入和认知默认方面的翻译需要译者有较高的语言综合素质以达到与作者的高度默认,而社会文化默认的翻译影响因素较多,相对来说,与读者的文化素养有很大关系,却与译者因素关系不是很大。
乌继红邵志洪
关键词:意图性
语义变异与语用变异被引量:10
1999年
本文提出了“语用变异”的新概念,以与“语义变异”作比较研究,并通过对“阿 Q 话语”的分析研究,说明“语用变异”在非修辞手法中的运用。
邵志洪
关键词:语用变异语义变异
英汉句子结构中的“重量趋势”对比研究──兼与金积令先生商榷被引量:22
2001年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载《外国语》,1998.1)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在词序排列上的差异,提出现代汉语中左右词序线形排列的结构原则为“前端重量”原则。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该文在讨论句子层面时,混淆了“重量”划分的标准。由于语言类型差异,在句子层面,英语中确实存在“末端重量原则”,汉语中其实并不存在“重量”方面的“原则”。按照语言结构中信息排列原则与汉语句子类型分析,如果说汉语句子“重量”上有什么趋势,也不应该是“前端重量”。因为至少英汉句子结构中的信息分布情况是相似的。而从句子层面看,汉语句首RL线形延伸以及汉语句子中位的容纳性,也都只能说明重量后置的趋势。
邵志洪
关键词:汉语句子英汉句子结构词序语言类型国语
“前”“后”的意象图式及其在《登幽州台歌》中的翻译被引量:1
2009年
"前"与"后"作为一对基本方位范畴,其空间方位意义投射于时间域,状态域,使之具有不同隐喻意义与意象图式。本文分析汉语中"前"、"后"的本义与意象图式,与英语中的"front-back"在空间域,状态域,时间域作了比较,并着重分析"前"、"后"在古诗《登幽州台歌》空间域与时间域的意象图式及其英译文。
刘晶邵志洪
关键词:意象图式时间域空间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