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虎森

作品数:15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生物质炭
  • 6篇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气体排放
  • 3篇温室气体
  • 3篇温室气体排放
  • 3篇红壤
  • 2篇稻田
  • 2篇养分
  • 2篇生物量碳
  • 2篇施肥
  • 2篇双季稻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农田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物量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亚...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宿州学院
  • 2篇凯里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15篇邱虎森
  • 7篇刘杰云
  • 6篇苏以荣
  • 6篇何寻阳
  • 5篇陈香碧
  • 5篇沈健林
  • 5篇吴金水
  • 4篇王聪
  • 3篇黎蕾
  • 3篇汤宏
  • 3篇李杨
  • 2篇胡亚军
  • 2篇冯书珍
  • 2篇董明哲
  • 2篇胡亚军
  • 1篇王翠红
  • 1篇盛浩
  • 1篇曾希柏
  • 1篇葛体达
  • 1篇赵次娴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降低水稻土CH_4排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吸附性和碱性等特性,在稻田CH_4减排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不同生物质和不同热解温度制成及不同孔隙结构的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不同生物质炭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不同生物质炭的添加,通过对稻田土壤的通气性、可溶性有机碳含量、p H及水稻植株的不同作用来影响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和丰度,进而影响CH_4排放。此外,生物质炭对CH_4排放的影响还与土壤类型有关。结合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炭对CH_4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在稻田CH_4排放领域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生物质炭在稻田CH_4减排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刘杰云邱虎森沈健林汤宏王聪
关键词:生物质炭水稻土CH4排放热解温度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措施对红壤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碱性氧化铜-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将木质素氧化分解为V类(即香草基酚类,包括香草醛、香草酮和香草酸)、S类(即紫丁香基酚类,包括丁香醛、丁香酮和丁香酸)和C类(即肉桂基酚类,包括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单体,以VSC的总和表征土壤中木质素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积累特性。基于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盘塘中低产田改良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水旱轮作地),两种典型长期施肥方式[单施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对土壤中木质素各单体含量及组成的影响,同时测定p H、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指标探索影响红壤农田土壤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试验前本底相比,NPK和S+NP两种长期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红壤农田中木质素VSC三类单体总量,其积累速率表现为水旱轮作地显著高于旱地,在旱地中分别为(8.15±1.39)μg·g-1·a-1和(119.85±3.10)μg·g-1·a-1、水旱轮作地分别为(17.67±0.87)μg·g-1·a-1和(126.48±0.03)μg·g-1·a-1;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红壤中木质素组分中C类单体的比例,其中水旱轮作地中C类单体含量及其占总木质素总量的比例均低于旱地。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施肥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并对土壤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产生影响,其中V类与C类单体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处理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氮素(全氮和速效氮,P<0.05)、速效钾(P<0.01)可能是红壤农田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农田培肥管理对贫瘠红壤有机碳截获与转化影响时,应考虑土壤氮素及速效钾对木质素积累的作用。
冯书珍陈香碧何寻阳董明哲邱虎森黄道友黄道友曾希柏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地利用方式红壤木质素
元宵节期间全国各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2017年
为评价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统计了元宵节期间全国各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_(2.5)含量。元宵节期间,各地区PM_(2.5)和AQI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各省会城市的AQI均值在41-316之间,PM_(2.5)均值在18-267μg/m3之间,差异较大:太原和海口的空气质量为一级(AQI平均值分别为43和41),而乌鲁木齐为严重污染等级(AQI平均值为316),武汉和济南为中度污染等级,杭州、兰州、长沙、西安、南昌、郑州、南京为轻度污染等级,其他城市均为二级(良)。由于鞭炮的燃放,北方地区一些城市在元宵节当天AQI值较高,而南方部分城市的AQI峰值则出现在正月十六。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外来人口较多的大中城市来说,除了受元宵节燃放烟花炮竹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返城也可能是影响元宵节期间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杰云邱虎森范娇
关键词:PM2.5元宵节空气质量
长期施肥下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土壤木质素的积累特性被引量:4
2015年
以广西环江(石灰土)、湖南桃源(红壤)两个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碱性氧化铜-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两种长期施肥制度[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下土壤中木质素V、S、C等3类单体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并阐明影响旱地土壤中木质素积累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NPK)对石灰土木质素总量(SumVSC)无显著影响,而红壤木质素总量显著增加(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均显著增加了两种土壤木质素总含量(P<0.01),增加比例分别为(328±4)%、(456±9)%.长期施肥处理增加了红壤木质素单体C的比例,石灰土则表现为单体V的比例增加,表明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转化具有单体特异性;长期施肥后木质素单体的酸醛比(Ac/Al)V和(Ac/Al)S均有所降低,其中石灰土高于红壤,说明石灰土的木质素分解矿化程度较红壤高.有机质、全氮与木质素单体含量无显著相关,而对木质素单体V、S、C组成有显著影响;木质素V、S和C类单体含量及组成均与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显著相关(P<0.05),由此认为土壤速效养分是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关键影响因子.
冯书珍陈香碧何寻阳董明哲邱虎森苏以荣
关键词:长期施肥木质素土壤酶活性
岩性与植被类型对喀斯特土壤AM真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运用巢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喀斯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8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这些OTU可划分为7科9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研究区内的优势属。单因素方差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在不同岩性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优势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岩性和植被类型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多样性及群落存在显著性影响。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在植被恢复阶段不同岩性条件下,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砂粒含量、交换性镁离子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综上可见,岩性和植被改变了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砂粒含量、交换性镁离子,并因此影响了土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
张晓晓王苗苗王苗苗邱虎森邱虎森赵蕾胡亚军胡亚军胡亚军
关键词:岩性植被类型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
喀斯特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以贵州省清镇王家寨为喀斯特高原典型样区,采用网格布点法,调查研究了土壤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地表层土壤SOC、DOC和MBC含量分别为56.86、68.74mg·kg-1和264.12mg·kg-1,均显著高于旱地与水田(P<0.05);各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微生物熵(MBC/SOC)值处于0.45%~0.55%之间,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OC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协方差分析表明,土壤MBC受土地利用方式和pH的影响较大,土壤SOC和DOC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SOC与MBC无相关性,而DOC与MBC的相关性正负各异。3种土地利用方式剖面土壤中,灌木林地0~30cm各土层MBC含量差异显著(P<0.05),水田20~30cm土层DOC含量显著低于0~20cm各土层。表层(0~10cm)土壤SOC密度以灌木林地最大,但旱地(155.97t·hm-2)和水田(107.92t·hm-2)1m以内土体的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P<0.05)灌木林地(76.14t·hm-2),结合土层厚度,水田与旱地有机碳储量高于灌木林地。研究表明加强保护灌木林地,对农耕地实行秸秆还田,将有利于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区域生态的恢复,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邱虎森苏以荣陈香碧黎蕾李杨何寻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
喀斯特高原典型样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我国喀斯特分布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该地区山地面积大,可溶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容许土壤流失量低,水土流失危险度高,石漠化严重,土壤养分流失与植被恢复困难成为恶性循环,因此了解该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对建立喀斯特高原区正确...
邱虎森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文献传递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第四纪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生物质炭具有含碳量高、吸附性强、不易分解等特点,农田施用生物质炭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本研究以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对象,添加不同量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0、0.5%、1%、2%和2.5%w/w),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在25℃恒温,保持田间持水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60 d的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期间土壤CO_2和N_2O排放与相关土壤性质,分析其动态变化,探讨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极显著的影响CO_2和N_2O排放(P<0.01)。在培养期的前15 d,尤其是前2 d,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排放,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生物质炭本身含有的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和无机碳释放有关。与CO_2排放相反,在培养期的前10 d,生物质炭添加较对照降低了N_2O排放。这是由于生物质炭吸附土壤中的NH4+-N,降低了硝化过程产生的N_2O排放所致。在培养期的15~60 d,与对照相比,各生物质炭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O_2的排放(P<0.05),降幅达8.2%~18.4%。培养10 d之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N_2O排放。从整个培养期来看,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0.5%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P<0.05)和N_2O排放,增幅分别为-6.3%~18.7%和16.9%~58.5%。研究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第四纪红壤的CO_2和N_2O排放,该结果可以为田间条件下应用生物质炭作为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刘杰云刘杰云邱虎森王聪沈健林汤宏沈健林
关键词:生物质炭红壤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
易利用态有机物质对水稻土甲烷排放的激发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质对淹水稻田土壤CH4排放的激发作用,对比不同外源有机物质对土壤CH4排放的贡献差别,本研究选取3种标记的易利用态有机物(葡萄糖、乙酸和草酸)分别加入水稻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养。结果表明:培养30 d后不同处理CH4的累计排放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乙酸>葡萄糖>草酸>对照;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源有机物质的添加加速了土壤易利用态有机质的矿化(即产生正激发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激发作用产生的CH4分别占各处理CH4总累计排放量的73.3%(葡萄糖处理)、71.5%(乙酸处理)和40.9%(草酸处理),且CH4排放量与CH4激发效应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H4排放主要要来自于土壤原有机质的分解,外源有机物质可能主要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代谢途径有影响。
邱虎森苏以荣苏以荣刘杰云葛体达胡亚军胡亚军陈香碧
关键词:甲烷有机质
典型喀斯特高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3年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土壤性质对其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了解研究区环境因素对土壤性质的作用,对该区生态恢复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前期对喀斯特地区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研究的基础上,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从坡脚到山顶线形布点(间隔10m)采集土壤样本,同时调查记录各环境因子,通过对土壤养分指标测定,结合环境因子探讨了研究区内坡地土壤养分随相对高程的变化情况和地形因素(裸岩率、土层厚度和相对高程)之间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相对高程的增加,裸岩率显著递增,土层厚度在0~30cm范围内,与裸岩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合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裸岩率高的地段促进了土壤有机碳以及氮磷养分的积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受裸岩率和相对高程的影响,土壤全钾的含量主要受相对高程的影响,而土壤pH则同时受各地形因素的影响,全钾含量不受三地形因素的影响;随机误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邱虎森苏以荣黎蕾何寻阳陈香碧李杨
关键词:坡地土壤养分相对高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