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苏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煤炭地质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勘探
  • 2篇三维地震
  • 2篇勘探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条件
  • 1篇地震勘探技术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震资料处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折射静校正
  • 1篇三维地震勘探
  • 1篇三维地震勘探...
  • 1篇山区地震
  • 1篇山区地震勘探
  • 1篇剩余静校正
  • 1篇褶积
  • 1篇误差分析
  • 1篇李雅庄煤矿
  • 1篇煤矿

机构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江苏煤炭地质...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邱苏
  • 4篇徐永清
  • 2篇胡旭芝
  • 2篇陈迪
  • 1篇沈骥千
  • 1篇岳洪波

传媒

  • 2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区地震勘探克服反射点离散叠加方法的构想
2006年
不对称抽取共反射点道集,在理论上比常规共中心点对称抽道集叠加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及适应范围。通过简单观测面的数学计算,提出了二维地震共反射点集不对称抽道集叠加方法的处理构想。
徐永清邱苏沈骥千
自由观测条件下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的误差分析
2007年
常规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是以水平观测面,水平反射界面、均匀介质为条件,当前提条件不能完全具备时,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误差,其一是CMP道集整体离散误差,其二是CMP道集内部各道之间的离散误差。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运算分析,界定了误差(离散量)的大小范围及分布规律:离散量与观测面反射界面之间的夹角、观测面高程、反射界面倾角及同道集炮检距等相关,其变化值越大,离散距离越大;相反离散距离会随观测面与反射点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另外介质波速越小,其垂直离散距离越大;中心点自激自收其离散量为0。对于CMP道集中诸道△t_0离散量常存在大于目的层反射波T/4的现象;炮距越大、观测界面倾角越大、介质波速越小,其△t_0离散值越大,其中△t_0离散值与炮检距呈非线性关系;相反反射界面埋深越大,其△t_0离散越小。根据离散量对资料影响程度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共中心点抽道集叠加方法存在着局限性。
徐永清邱苏胡旭芝陈迪
关键词:地震资料处理
三维地震共反射面元不对称抽道集叠加方法的构想
2007年
针对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的一般情况,提出了三维地震共反射面元不对称抽道集的叠加方法,即"鳞片法"。首先建立反射界面的空间属性,并根据解释精度和反射界面起伏变化程度,选取适当的网度,将反射界面通过若干个不规则的几何小平面(鳞片)表现出来,然后求出每一炮检点的真实反射点以及满足每一小反射面元的不对称道集的相应炮检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校正,动校后的同一道集信息,符合自激自收形式,可直接进行叠加,不需再做偏移处理。
邱苏徐永清胡旭芝陈迪
关键词:三维地震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李雅庄煤矿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李雅庄矿区勘探区地表为山型地貌,地面相对高差大(近280 m),地表黄土覆盖层的厚度大(约50~110 m),且黄土覆盖层的厚度变化大(幅度约60 m)。此“三大”使该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而区内断层和陷落柱十分发育,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区应用效果情况对于该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邱苏徐永清岳洪波张艳鹃
关键词:地震地质条件反褶积折射静校正剩余静校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