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绒癌肝转移并破裂出血一例 2015年 患者女,28岁,已婚,孕2产1。因突发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1h来急诊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3个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查体:体温正常,血压:105/60mm Hg,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不大,肝区轻叩击痛,莫菲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下腹部无压痛。入院诊断:腹痛查因,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诊治经过:给予血常规,血生化及腹部B超等检查,因患者疼痛难忍,未同意先检查后用药,所以同时给予丁溴东莨菪碱20mg静脉滴注,罗痛定肌肉注射。 刘汉立 邓玉英 蒋彦锋 富学林关键词:绒癌 腹绞痛 肝区 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对此类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为健康体检者。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大黄胶囊口服或生大黄粉鼻饲,每次3g,每8h1次;同时予乌司他丁3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50mL微泵静注,每12h1次,疗程5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同时抽取常规组与联用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CAM-1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前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5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组下降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ARDS患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大黄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能明显有效降低ARDS患者的ICAM-1水平。 富学林 李作兴 刘汉立 邓玉英关键词:乌司他丁 ARDS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PECAM-1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AMI的相关性。方法以180例AMI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PECAM-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ECAM-1水平。用SHEsis软件分析PECAM-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PECAM-1基因Asn563Ser和Gly670Arg多态性在AMI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CAM-1基因Leu125Val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Val等位基因携带者患AMI的风险是Leu等位基因的1.480倍[比值比(0R)=1.480,95%可信区间(CI)为1.111~1.972,P=0.007];携带Val等位基因的AMI患者血清PECAM一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1)。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PECAM-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与对照组比较,Val—Ser—Arg基因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AMI的发病风险(0R=1.489,95%CI为1.118~1.984,P=0.006)。结论PECAM-1基因Leu125Val多态性和Val—Ser—Arg单倍型与AMI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Val等位基因可能是AMI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Val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PECAM-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AMI的发病风险。 富学林 陈军宁 韦广粤 梁丽萍 李作兴 邓玉英 夏中华关键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心肌梗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提高急诊科医师对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1年我院急诊科确诊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病因,主动脉CTA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结论提高AD的早期诊断意识。 韦广粤 富学林 李作兴 邓玉英 刘汉立 蒋崇飞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28例脑梗死患者及232例正常对照者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 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等位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2.256倍(OR=2.256,95%CI:1.227~4.147);携带C等位基因的脑梗死个体血浆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E-selectin基因A561C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陈军宁 韦广粤 富学林 李作兴 梁丽萍 邓玉英 刘开祥关键词:脑梗死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8例心搏骤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8例心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大动脉搏动可触及、收缩压>60 mm Hg(1 mm Hg=0.133 k Pa)、皮肤色泽转红、瞳孔较前缩小、自主呼吸或心率恢复〕,抢救前及抢救2 h血生化指标(血糖、血钠、血钾)、尿素氮(BUN)和血浆渗透压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动脉搏动可触及、收缩压>60 mm Hg、皮肤色泽转红、瞳孔较前缩小、自主呼吸或心率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钠、血钾、BUN及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2 h观察组患者血糖、血钠、血钾、BUN及血浆渗透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8.42(7/38),高于对照组的5.26%(2/38)(P<0.05)。结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肾功能及血浆渗透压。 邓玉英关键词: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急诊内科抽搐患者发生的病因及临床抢救 被引量:4 2015年 抽搐指的是人体出现骨骼肌痉挛性痫性发作或者其他骨骼肌发作性痉挛的现象,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且病因复杂,对人体的危害较大〔1〕。因此,做好对不同病因抽搐患者的病因分析和针对性抢救至关重要〔2〕。本研究从本院2013-08-2014-08收治的抽搐患者中随机选择136例进行研究,分析急诊内科抽搐患者的病因,并总结临床抢救措施,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对抽搐患者的抢救水平,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邓玉英关键词:急诊内科 抽搐 病因 临床抢救 克罗恩病营养支持28例治疗分析 2014年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1],临床表现表现多样,主要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急性大出血等。克罗恩病统计发病率每年(0.7~11.6)/10万,患病率为每年(34~106)/10万[2],在欧美发病率高,东方国家少见。但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满足分析条件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意义。 刘汉立 邓玉英 蒋彦锋 桑力轩关键词:克罗恩病 营养支持 肠道炎症性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 年发病率 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方法对160例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外源性中毒共75例(占46.9%),其中酒精中毒44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镇静剂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6例,农药中毒13例;其次为严重创伤32例(占20.0%),急性脑血管意外24例(占15.0%,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5例),癫痫4例(占2.5%),糖尿病及低血糖昏迷10例(占6.3%),肝昏迷2例及尿毒症5例(占4.4%),溺水6例及电击伤2例(共占5.0%);好转128例,死亡32例,其中严重创伤死亡12例(占37.5%),脑血管意外死亡7例(占21.9%),中毒死亡6例(占18.8%),溺水及电击伤死亡6例(占18.8%),尿毒症死亡1例(占3.1%)。结论急诊昏迷患者,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韦广粤 陈军宁 富学林 李作兴 梁丽萍 邓玉英 刘汉立关键词:急诊 PBL在急诊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一个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1],因此顺利完成在急诊科的实习教学任务是实习医师能否未来成为一名急诊科医师的重要前提。因为急诊医学存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并且急诊科环境错综复杂、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导致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结合学生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2]。 郑宏 邓玉英 李猛 刘世洁 刘汉立 叶宁关键词:急诊科 PBL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