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燕君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烷
  • 4篇氯乙烷
  • 4篇二氯乙烷
  • 4篇1,2-二氯...
  • 3篇听力损失
  • 2篇毒性
  • 2篇噪声
  • 2篇噪声作业
  • 1篇毒性分析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血液
  • 1篇亚急性
  • 1篇乙烯
  • 1篇乙烯单体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有机溶剂
  • 1篇噪声性
  • 1篇噪声性听力损...
  • 1篇噪声作业工人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5篇广州市职业病...
  • 3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作者

  • 8篇邓燕君
  • 5篇刘移民
  • 3篇刘新霞
  • 2篇周旋
  • 1篇郭智屏
  • 1篇赵远
  • 1篇段传伟
  • 1篇韦拔雄
  • 1篇朱伟
  • 1篇郭垚
  • 1篇郑倩玲
  • 1篇周丽屏
  • 1篇周浩
  • 1篇岑永庄
  • 1篇肖吕武
  • 1篇高原
  • 1篇黄惠强
  • 1篇潘文娜

传媒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筛选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耐受人群筛选方法,为今后研究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噪声暴露强度在75—120dB范围内的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工人基本情况和工人听阈水平检测的资料,采用国内外筛选噪声性易感和耐受人群的3种方法,判断不同方法在筛选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情况。通过配对X2检验做两两比较,并且对样本的噪声暴露情况、一般情况的均衡性以及噪声性听阈位移情况为依据,判断哪种方法更好。结果各个方法筛选出来的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噪声暴露情况,基本情况,左右耳听阈水平都有较好的均衡性,配对X2检验发现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专业的角度比较,各数值间存在较多错配情况,高频听阈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方法B和方法C结果较为相近且优于方法A。结论现今我国工人年轻化,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做的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采用方法B更适合作为我国现阶段噪声性听力损失人群的特征。
郭垚赵远段传伟邓燕君周浩肖吕武刘移民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易感性
1,2-二氯乙烷接触生物监测指标及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染毒处理大鼠血样中1,2-DCE含量与静式染毒柜空气中1,2-DCE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探讨人血样中1,2-DCE作为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建立人血样中1,2-DCE的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静态顶空进样器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染毒处理大鼠血样中1,2-DCE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染毒处理大鼠血样中1,2-DCE含量与静式染毒柜空气中1,2-DCE浓度的关系。取15份无接触1,2-DCE的正常人血样各3.0ml,分别加入2.0ml1,2-DCE标准应用液后马上密封顶空瓶盖,置于静态顶空装置中80℃加热平衡20min,顶空瓶上方蒸汽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进行定量测定血样中1,2-DCE,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分别在1d及3d内对人血中1,2-DCE含量进行6次重复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得出方法批内及批问精密度范围。根据P=(C2-C0)/C1×100%,计算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结果静式吸入染毒柜内1,2-DCE浓度为1472、2550、3093、3976和4418mg/m。的剂量组大鼠血样中,1,2一DCE含量均值分别为24.1、231.6、344.3、395.1、538.5μg/L,与1,2-DCE剂量呈正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回归方程为y=0.162x-195.8,r值为0.9822,P=0.003,染毒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7.04%~13.15%。3.0m1人血样中1,2-DCE在0.259~2587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体回归方程为y=47901x-357446,r值为0.9998。以人血样中1,2-DCE质量浓度为0.259Ixg/L的样品检测的6次数据计算峰/峰信噪比值均值为56.55,检出限为0.014μg/L,定量限为0.046μg/L。批内精密度为1.23%-2.76%,批间精密度为2.21%-4.64%。3.0m1人血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3%~98.6%。结论血中1,2-DCE可作为接触生物监测指标,静态顶空进样器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血中1,2-DCE含量灵敏度高、线性范�
周丽屏邓燕君刘移民
关键词:二氯乙烷类环境监测血液
噪声作业所致工人职业性听力损失风险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噪声接触时间和噪声强度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风险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广东省中山市1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连续3年纯音气导听阈和噪声监测数据。结果 1 411名中山市噪声作业工人2012—2014年双耳高频听阈存在时间主效应和噪声强度主效应(P<0.05)。噪声作业工人2012、2013、2014年的双耳高频听阈分别为(30.88±7.21)、(30.57±6.91)、(30.37±7.21)d BHL,2013年与2012年相比,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阈升高(P<0.05),2014年与2013年相比,双耳高频听阈无差异(P>0.05);不同噪声强度双耳高频听阈不同(P<0.05),≥88 d B(A)噪声强度的工人双耳高频听阈最高,2012—2014年分别为(32.83±9.45)、(32.20±9.11)、(32.22±9.52)(d BHL)。结论噪声接触时间和噪声强度与噪声接触工人双耳高频听阈损失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岑永庄邓燕君刘新霞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回顾性队列研究
1,2-二氯乙烷对健康损伤研究新进展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培养、人群调查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探讨1,2-二氯乙烷毒性的可能机制。阐述了血源性脑水肿、肝功能异常、肾毒性等疾病的发生与1,2-二氯乙烷的相关机制。
邓燕君刘移民
关键词:1,2-二氯乙烷毒性分析生物标志物
文献传递
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听力损失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1 597名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金属制造业拟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597名研究对象中,631人(占39.5%)既往有接触职业性噪声(有噪声接触史组),接触工龄M为0.20(0.10~0.30)年;966人(占60.5%)既往无接触职业性噪声(无噪声接触史组)。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6.1%(737/1 597);其中,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3.9%(222/1 597),其他类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2.2%(515/1 597)。有噪声接触史组人群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均高于无噪声接触史组(16.5%vs 12.2%,50.6%vs 43.3%,P〈0.05)。对于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男性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女性[优势比(OR)分别为1.958、2.331,P〈0.01],年龄〉25岁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年龄≤25岁者(OR分别为2.390、2.245,P〈0.01),既往有职业性噪声接触史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无职业性噪声接触史者(OR分别为1.536、1.287,P〈0.05)。结论开展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应重视男性、年龄较大以及既往有职业性噪声接触史人员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郭智屏邓燕君潘文娜刘新霞郑倩玲
关键词: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听力损失职业禁忌证
miR-12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miR-12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94例NAFLD患者,根据超声肝脏回声的强度分为正常组、轻度变性组、重度变性组,同时收集25例非NAFLD患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清提取RNA,采用q RT-PCR检测miR-122的表达,分析miR-122的表达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NAFLD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M=3.8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M=0.042)(P<0.05);轻度变性和重度变性NAFLD患者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患者,且随着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miR-122的表达水平呈降低的趋势(P<0.05);miR-122对NAFLD诊断的AUC值为0.826。结论 NAFLD患者血清miR-122表达下降,miR-122对NAFLD具有潜在诊断价值。
黄惠强邓燕君刘新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MIR-122特异性表达
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建立亚急性1,2-二氯乙烷(DCE)中毒性脑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DCE低剂量(1 472 mg/m3)、DCE中剂量(2 550 mg/m3)和DCE高剂量(4 418 mg/m3)组,每天静式吸入DCE6h,连续5d.阳性对照为腹腔注射脂多糖(5 mg/kg,8h后处死.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样并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病理结构改变(HE染色).结果 各DCE剂量组大鼠体重随DCE剂量升高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含水量随DCE剂量升高而升高,中剂量组(80.09±0.14%)、高剂量组(80.28±0.10%)与阴性对照组(79.46±0.2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光学显微镜下显示DCE中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结构疏松、血管扩张,呈现明显脑水肿,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呈现空泡状、海绵状,血管扩张严重,发生严重脑水肿.结论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邓燕君朱伟韦拔雄周旋苏艺伟高原刘移民
关键词: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
1,2-二氯乙烷对健康损伤研究进展
2013年
二氯乙烷结构上有非对称体1,1-二氯乙烷和对称体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DCE)。非对称体毒性低,对称体DCE为高毒性化学物,是广泛存在于工业和生活环境的有机溶剂,可作为生产氯乙烯单体的原料、黏合剂、溶剂,广泛应用于制鞋、皮具、玩具、箱包生产行业,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之一。
邓燕君周旋刘移民
关键词:职业有害因素有机溶剂氯乙烯单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