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安军

作品数:87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河道
  • 16篇泥沙
  • 14篇水库
  • 14篇黄河
  • 11篇淤积
  • 10篇水沙
  • 10篇黄河下游
  • 9篇下游河道
  • 7篇水流
  • 7篇推移质
  • 7篇模型试验
  • 7篇含沙
  • 6篇水电站
  • 6篇库容
  • 5篇引水
  • 5篇水沙条件
  • 5篇冲淤
  • 4篇电站
  • 4篇电子设备
  • 4篇影像

机构

  • 87篇中国水利水电...
  • 6篇中国三峡建工...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长江电力...
  • 3篇中国长江三峡...
  • 3篇中国三峡建设...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塔里木河流域...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作者

  • 87篇邓安军
  • 33篇郭庆超
  • 30篇陆琴
  • 27篇王党伟
  • 22篇陈建国
  • 17篇史红玲
  • 17篇胡海华
  • 14篇吉祖稳
  • 13篇董占地
  • 7篇刘飞
  • 6篇雷添杰
  • 6篇李慧梅
  • 5篇王崇浩
  • 4篇祁伟
  • 4篇乐茂华
  • 4篇戴清
  • 4篇周文浩
  • 4篇尹晔
  • 3篇汤立群
  • 3篇王玉海

传媒

  • 16篇泥沙研究
  • 5篇人民黄河
  • 4篇水利学报
  • 3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水道港口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第七届全国泥...
  • 2篇第八届全国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第六届全国泥...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4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逻辑回归法预测黄河口尾闾河道出汊概率被引量:3
2021年
研究黄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孕育过程及触发机制,对维持黄河口流路稳定和促进河口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口概化实体模型试验数据和2004年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流量、含沙量、潮流动力、沙嘴形态参数、河道比降和断面河相系数等6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法建立黄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概率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类阈值为50%的逻辑回归模型出汊试验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70%,对未出汊试验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94.62%,对所有试验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90.27%。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黄河口尾闾河道的出汊过程进行了概率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行水流路的稳定性,可以为黄河口流路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赵翔吉祖稳王党伟邓安军
关键词:黄河口ROC曲线
基于平移相关法的黄河口溯源冲淤范围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河口延伸及流路改道的溯源影响是科学制定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与河口治理规划的关键问题之一,关系到治黄战略及策略的确定。基于沿程冲淤和溯源冲淤在时空上的传播特征,提出了平移相关分析方法,采用1950—1990年的水位数据,分析了黄河口流路演变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溯源影响过程和范围。结果表明:①黄河下游不同断面上的水位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水位变化过程在空间上并不完全同步,相同时间节点上各断面水位存在较大差别,具有扰动波的传播特征;②黄河下游沿程冲淤发展速率较快,冲淤扰动波从花园口传递到高村大约需要1 a,高村与艾山之间的冲淤变化则基本同步;③溯源冲淤发展速度较慢且存在滞后效应,泺口冲淤变化主要受利津前8 a冲淤变化的累积影响;④黄河口流路演变溯源影响主要在艾山以下,距离黄河入海口约350 km以内的河段主要受溯源冲淤影响。
王党伟吉祖稳邓安军
关键词:河口演变黄河口
水库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研究综述被引量:17
2019年
我国水库数量多,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和水库安全。在目前水库淤损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开展水库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技术研究,对恢复部分淤损库容、提高水库的各项效能、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水库的淤损情况、淤损控制与库容恢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提出了需要开展全国水库泥沙淤积调查、水库淤损机理和控制措施研究等工作。
邓安军陈建国胡海华史红玲刘飞
关键词:水库
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泥沙淤积特性被引量:8
2021年
泥沙淤积是约束水电站调度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厘清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的淤积进程,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向家坝水库2013~2018年在正常蓄水位下共淤积泥沙4620×10^(4) m^(3),淤损水库库容0.9%,防洪库容损失0.4%,死库容减少1.0%;淤积主要分布在常年回水区的坝前段、新市至屏山河段,干流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天然深泓线附近,干流淤积纵剖面与天然河道纵剖面形态基本一致,支流淤积形态则多为三角洲淤积或锥体淤积。人类活动和滑坡等因素导致库区多处出现较大幅度的点状冲淤。研究成果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和三峡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有重要意义。
尹晔王党伟冯胜航邓安军
关键词:淤积量河道形态向家坝水电站
孟加拉湾1991-2020年风暴潮模拟及湾顶最大增水的时相特征
2023年
研究风暴潮期间的增水过程、振幅和时相特征对提高风暴潮实时预报的精度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径流、潮汐、风、波浪耦合模型模拟了孟加拉湾1991-2020年期间对湾顶布里斯瓦尔河口一带增水影响最大的28次热带气旋过程。结果显示,由风暴潮总水位减去天文潮位得到的总增水极值相对于天文潮高潮位的出现时刻集中于涨潮阶段,占总次数的89.3%,并且集中于高潮位前的3h和4h。增水过程呈现“(准)孤立波”和“(准)周期性振动”两大类型,其中孤立波形式的增水过程有的在涨潮阶段便完成,也有的持续一个完整的涨、落潮阶段。风暴潮增水-天文潮相互作用曲线具有与天文潮同样周期的振动特征,其振幅与潮差的大小相关,呈现出“涨峰-落谷”与“涨谷-落峰”两种类型,二者具有180°的相位差。热带气旋的行进方向与潮流同逆向、登陆时的潮相、海岸陷波(边缘波)的形成与传播等是决定总增水极值时相特征的主要动力机制。
王玉海邓安军郭传胜
关键词:孟加拉湾风暴潮FVCOM时相
一种多边界泥沙模型试验自动加沙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边界泥沙模型试验自动加沙系统,该系统包括:供沙系统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人机界面HMI、可编程控制器PLC与变频器;所述HMI输出流量控制指令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对...
邓安军汤立群王崇浩陈建国郭庆超陆琴刘大滨
文献传递
溪洛渡水库泥沙淤积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溪洛渡水电站蓄水运用后的泥沙淤积问题,基于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了溪洛渡水库的淤积特性。结果表明:溪洛渡水库2014-2018年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淤积泥沙总量43 625万m3,较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测值大幅减小。泥沙淤积导致水库死库容减少7.8%,有效库容损失0.6%,防洪库容增加0.08%。泥沙淤积集中在常年回水区,沿深泓线形成淤积带,以主槽的平淤为主要形式。干流库区深泓纵剖面形态呈带状淤积,支流为三角洲淤积或锥体淤积。牛栏江和西溪河河口段纵剖面比降淤平,存在形成拦门沙的风险。
冯胜航邓安军王党伟尹晔
关键词:淤积量溪洛渡水电站
黄河下游'驼峰'河段的发展过程研究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存在'驼峰'现象,在1994至2002年发展成最为明显'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
邓安军郭庆超陈建国
关键词:平滩流量河道冲淤水沙条件
文献传递
一种无线超声波水位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超声波水位仪,包括:超声波探头模块、超声波信号处理模块、微控制器模块与无线数据收发器模块;其中,超声波探头模块与超声波信号处理模块相连,且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相连;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无线数据收发器模...
邓安军耿雷陆琴史红玲刘尧成陈翠华郭庆超董先勇刘飞李慧梅祁伟吉祖稳王党伟董占地胡海华
文献传递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不稳定性被引量:4
2004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新的河床演变现象-河道萎缩,其特点是河床持续淤积,过水断面和过流能力持续减小。本文指出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高含沙量的连续枯水系列造成的河床淤积,特别是主槽的淤积,而高含沙的中小洪水使嫩滩淤高,强烈压缩主槽,促进河道的萎缩。文章分析了形成河道萎缩的主要水文泥沙条件,认为枯萎的平面河势及断面形态具有不稳定性,只要来水来沙有利,萎缩河道的复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加速河道整治,开源节流,增加黄河下游的可用水量是改善当前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当务之急。
陈建国周文浩邓安军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萎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