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艳
- 作品数:4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囚鸟:从女性主义角度阐释《觉醒》
- 本文采用以波伏瓦的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象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探讨中产阶级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对此的不同态度并由此分化出的两类女性形象。在深入分析后,本文作者发...
- 逯艳
- 关键词:《觉醒》女性主义文学父权制主人公小说创作
- 文献传递
- 《女神》的文学史书写
- 从建国之初到21世纪的今天,六十年来,《女神》一直被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关注和书写着。对六十年来不同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代表性著作中关于《女神》的不同历史叙述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对《女神》的经典化认...
- 逯艳
- 关键词:《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
- 文献传递
- 语块教学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表达不地道,词语搭配错误,语篇缺乏连贯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语块理论,试分析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块错误类型,探讨造成语块运用错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逯艳
-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写作语块理论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女权意识的领跑与反思
- 2014年
- 《饥饿游戏》导演加里·罗斯赋予影片悠长独特的格调,首部影片在全球获得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史上最卖座的以女性为主角的动作电影.年仅20岁的詹妮弗·劳伦斯凭借演技、美貌和国民好感度于一身,凭借此片速成为新生代头号女星,片酬也由第一部的50万美元蹿升到第二部的1000万美元.该片从上映伊始,就成为与《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相匹敌的冒险科幻影片,开拓了全球青少年幻想类影片的市场,同时也受到全球女权主义者的欢迎和关注.
- 逯艳
- 关键词:游戏强势话语动作片《暮光之城》女权意识
- 天使般的形象——评《威克菲尔德牧师传》中的索菲娅形象被引量:2
- 2005年
- 男权主义是十八世纪中后期主要社会特征,是否拥有“女性气质”是当时衡量一个中产阶级女性是“天使”还是“恶妇”的重要标志。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笔下的索菲娅,是这一时期“女性气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她“天使”般的女性形象为当时社会的男士们所倾倒。
- 逯艳
- 关键词:天使社会特征女性主义气质
- 郭沫若《战声集》中“们”之意象考释
- 2015年
- 《战声集》作为郭沫若抗战初期的诗集,出版于《恢复》之后、《蜩塘集》之前,诗集虽然只收录了二十一首诗歌,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却相当丰富,而学界对此关注不足。《战声集》开篇诗作《们》中的"们"意象,不仅串联起整个诗集,同时还在郭沫若后续诗集中频繁出现。借助"们"这个意象,郭沫若从《战声集》开始的"大众化"诗歌创作理念逐渐脉络清晰。为了实现诗歌的"大众化",郭沫若在《战声集》中采用智性鼓舞与感性动员相结合的策略,在实现"小我"向"大我"自觉转变的同时指向无产阶级的"乌托邦",显露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热望。由此,郭沫若抗战期间为了文艺"大众化"降格诗美表象背后潜藏的深意便获得一种解释的可能。
- 逯艳
- 关键词:大众化
- 冯锡刚《郭沫若的晚年岁月》拾补四则
- 2011年
- 在整理和翻阅郭沫若晚年文学的佚作,与冯锡刚的《郭沫若的晚年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版)进行比对时,发现冯本(冯锡刚《郭沫若的晚年岁月》的简称)与郭沫若的原作出入若干,因此就目前发现的四处错误做了比较准确地考证,以期对郭沫若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研究资料。
- 逯艳
- 关键词:佚作
- 郭沫若晚年的领袖崇拜问题分析
- 2011年
- 郭沫若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关系历来都是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研究趋向来看,更多的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时期郭沫若对毛泽东的膜拜和讴歌上,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无外乎是郭沫若明哲保身的生存策略,这里面忽略了郭沫若对毛泽东本人的真挚情感,更疏漏了郭沫若本人对领袖崇拜的原始动机。本文围绕郭沫若晚年的领袖崇拜问题为切入口,从实体的领袖到符号的表征这两个外在和内里的层面、实在和虚幻两个维度来考察郭沫若领袖崇拜的潜在意识和真实动机。
- 逯艳
- 关键词:毛泽东
- “东风”隐含的多重意义指向被引量:1
- 2011年
- 在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中,"东风"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语。深入地分析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的"东风"现象,我们发现郭沫若对"东风"有着三级渐进式的过渡,即从单纯的自然现象"东风"引申到暗含了政治意义的"反右"和"反修",再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奖掖后进和砥砺自我这三重渐进式的层次和多重的意义指向。随着这三层渐进式的过渡,郭沫若晚年在平衡政治姿态、文化身份和精神导向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的复杂性特质便显现无遗。
- 逯艳
- 关键词:意义指向
- 试论郭沫若晚年民族主义情结
- 2012年
- 1966年到1978年郭沫若由一个文学闯将转变成党喇叭,这一角色转折使他的晚年蒙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对于郭沫若晚年的这一转变大多数的研究者多从当时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整体氛围着眼,即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体的研究方法,难免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容易滑向政治化对个人隐性遮蔽的泥淖。本文从郭沫若晚年佚作研究出发,发现晚年的郭沫若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文学研究,都带有一种或明或暗的民族主义情结,对内以敬佩以毛泽东为典范的领袖,响应国家和党中央关于农业、工业、科技现代化的政策和决定,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发掘并传承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对外积极声援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殖民化运动,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由此可见对民族主义的认同是窥测晚年郭沫若人格嬗变的一个窗口。
- 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