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豫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异同探微被引量:2
- 2013年
- 高适与岑参是盛唐齐名的边塞诗大家,高﹑岑边塞诗有其共同之处,都展现了盛唐气象、主题基本相同和都侧重叙事,但二者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如,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主流风尚;反映了高﹑岑各自仕宦经历和创作心态的不同对诗作的影响等。高﹑岑二人边塞诗,分别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就艺术成就而言,岑参似乎略胜一筹。
- 赵豫云
- 关键词:高适岑参边塞诗
-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 2013年
-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而"美"是一个哲学范畴。异化劳动对劳动者而言是痛苦的、无奈的、禁锢人性的,但从客观效果来说,它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又善莫大焉,因此要用两分法看待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的关系。我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可以充分借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
- 赵豫云
- 关键词:异化劳动
- 唐代文学与谶纬文化关系研究
- 谶纬之学作为一种学术在汉末已渐趋衰亡,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而存在的谶纬文化对唐代社会和文学仍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谶纬文化作用于唐代诗歌,产生了民间谣谶和文人诗谶,占梦诗及与数术相关的唐诗和颂圣诗。谶纬文化不仅在内容和主...
- 赵豫云
- 关键词:唐代时期文学作品
- 文献传递
- 敦煌曲子词及其文学史地位
- 2013年
-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它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作者众多,取材广泛,风格繁富,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曲子词构成了中国词曲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是汉魏六朝乐府诗过渡到宋元词曲的桥梁,为两宋词甚至元曲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
- 赵豫云
- 关键词:敦煌曲子词文学史
- 宋代运河与话本的兴盛被引量:3
- 2017年
- 宋代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城市经济特别是运河沿岸草市镇的勃兴,促进了作为平民文化和瓦舍众伎之一的宋代"说话"的产生。宋话本这一市民文学样式,其传播、发展与南渡等运河交通也紧密相关。宋话本不仅呈现了繁忙的宋代运河交通网络,其对运河沿岸市民营生的独特叙事也再现了较为真实的宋代运河都市图景。运河文化影响下的宋话本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和思想、艺术价值。
- 赵豫云
- 关键词:宋话本瓦舍勾栏
- 唐代谶纬文化探微
- 2014年
- 谶纬之学源于两汉,是原始迷信与古代科学和儒家精英文化的杂糅。谶纬之学在汉末作为一种显学已日趋衰微,但作为影响封建统治者和一般大众的思想和心理构成,仍长期存在。在唐代,谶纬或被道教和农民起义领袖所利用,或与帝王、政治相关涉,谶纬文化不仅影响了文学和自然科学,还反映到唐代谶语墓志、佛寺卜签等盛行的唐代民俗里。
- 赵豫云付兴林
- 视域融合下的李商隐“无题诗”——以超现实主义为主的诠释被引量:1
- 2013年
- 超现实主义为源于法国的一个文艺流派,涉及文学﹑摄影等诸多方面,影响力至今尚存。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超现实主义与李商隐"无题诗"的着重堆砌朦胧意象﹑任直觉"自动写作"﹑审美效果如同解梦,等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可作一详细的比较。在视域融合的多重观照下研究李商隐无题诗颇有价值。
- 赵豫云
- 关键词:视域融合无题诗超现实主义
-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基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被引量:2
- 2013年
-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晚唐诗歌中别具一格。超现实主义是产生于法国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诗歌、电影、绘画等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常用"深层隐喻"或"象征",多借助梦境、幻觉来表现"本我",注重意象的选择,各种意象之间往往有一种"蒙太奇"式的跳跃,通过不同意象的"无序"组合来表现内心世界。这些特点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有较多相同之处,这也正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来观照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为阐释李氏"无题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 赵豫云
- 关键词:无题诗审美价值超现实主义隐喻意象
- 宋代戏曲与运河论略
- 2017年
- 宋代戏曲包括宋杂剧和南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深入民间的早期戏曲形式。宋代大运河及沿岸因交通便捷、市镇兴起带来了人口聚集特别是商人聚集,为戏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市场、表演平台和传播渠道,如河市乐的繁盛,船台戏的流行,汴京杂剧的西线传播,建炎南渡对宋杂剧传播和南戏生成的影响,南戏的沿运河北传等。运河和运河文化是促进宋代戏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赵豫云
- 关键词:宋杂剧
- 南宋文人咏汴诗略论
- 2017年
- 宋室南渡后,汴京不再是实际的都城所在,然仍是南宋官方名义上的皇城和士人心中的国都。南宋文人创作了不少咏汴诗,其创作主体复杂,表达主题多样,艺术风格也有多重性。这些诗歌中的汴京意象历经了伤痛、憧憬、消隐、幻灭的流变轨迹,既代表了一种都城文化意识,又是一种地域文化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南宋文人咏汴诗对汴京的实地描述和文学想象,凝注着南宋文人的各种复杂情感,也重建了南宋人对故都开封的文化记忆。
- 赵豫云
- 关键词:南宋文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