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梦雅

作品数:12 被引量:12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脓毒
  • 5篇休克
  • 5篇脓毒性
  • 5篇脓毒性休克
  • 5篇微循环
  • 4篇证型
  • 4篇中医
  • 4篇中医证
  • 4篇中医证型
  • 4篇微循环变化
  • 4篇不同中医证型
  • 3篇内在关联性
  • 3篇脓毒症
  • 3篇重症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重症医学
  • 2篇教学
  • 1篇休克患者
  • 1篇学法
  • 1篇血乳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赵梦雅
  • 11篇段美丽
  • 6篇庄海舟
  • 6篇刘景峰
  • 6篇李昂
  • 6篇张淑文
  • 3篇刘冲
  • 3篇翁以炳
  • 3篇林瑾
  • 2篇白静
  • 2篇董磊
  • 1篇刘壮
  • 1篇冀晓俊
  • 1篇齐志丽
  • 1篇周晓
  • 1篇王海曼
  • 1篇白国强
  • 1篇郭东晨
  • 1篇白杰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2012中国...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性休克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内在关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的相互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2008 SSC指南规定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制定的脓毒性休克...
刘景峰赵梦雅庄海舟刘冲翁以炳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中医证型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应用旁流暗视野仪观察中药参麦注射液及西药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参麦注射液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遵照SSC2008指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参麦注射液和乌司他丁治疗,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舌下微循环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perfused vessels,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记录入组72 h的APACHEⅡ评分,以及患者住ICU天数及28天病死率。结果参麦注射液组患者舌下微循环在给药6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在给药12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可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监测舌下微循环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赵梦雅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参麦注射液乌司他丁
不同中医证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微循环指标变化。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住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61例,分为热伤气阴证(20例)、阴竭阳脱证(20例)、热盛腑实证(10例)、热伤营血证(11例),应用SDF技术检测舌下微循环指标。结果各证型组微循环灌注血管密度(PVD)测定值,热伤气阴证9.95±2.12mm/mm2,阴竭阳脱证7.24±3.11mm/mm2,热盛腑实证7.41±2.39mm/mm2,热伤营血证6.83±3.98mm/mm2,与热伤气阴证相比,其他证型组PVD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改变各异,灌注血管密度可以作为热伤气阴证及阴竭阳脱证辩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刘景峰赵梦雅段美丽白杰李昂张淑文
关键词:中医证型脓毒性休克微循环
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EBV相关HLH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并发AKI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为65.5%,28 d死亡率为15.3%。与未发生AKI组患者比较,并发AKI的EBV-HLH患者的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更高,凝血功能更差,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更低。AKI组患者接受化疗、移植、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更高。AKI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白细胞、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素氮、β_(2)-M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A)水平更能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KDIGO 2级和3级的患者接受移植、利尿剂、脏器支持(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替代治疗)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更高,住院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更高。回归分析发现,肌酐、β_(2)-MG、APTT、移植、化疗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既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住院时间、HGB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是28天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高,进展为重症病死率高,应早期重视、加强关注,从而进行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赵梦雅邱昱刘景峰郭东晨林瑾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感染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舌下微循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微循环障碍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23例)和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26例),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观察两组患者舌下微循环指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相比,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明显,总血管密度TVD(6.11±2.19mm/mm2vs 8.51±2.11mm/mm2,P=0.000,r=-0.513),灌注血管密度PVD(7.23±3.09mm/mm2vs 9.94±2.17mm/mm2,P=0.010,r=-0.505),灌注血管比例PPV(47.48%±20.60%vs 81.46%±7.45%,P=0.000,r=-0.737),两组患者微血管流动指数无明显差别MFI(1.45±0.71 vs 1.89±0.85,P=0.054,r=-0.277);两组患者第28天病死率有明显差别(38.46%vs 13.04%,P=0.044,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明显,其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景峰赵梦雅王海曼齐志丽冀晓俊庄海舟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关键词:脓毒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PBL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PBL教学联合模拟教学的教学策略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有助于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9名住培基地学员作为实验组,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同院的52名住培学员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线上PBL联合模拟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记录两组学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对自身培训方法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传授知识的有效性、学员满意度、分析探究问题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1例,对照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3例,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线上PBL联合模拟教学能有效提高规培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教学质量,利于学员完善临床思维和增强综合处理能力,值得推广。
周晓董磊赵梦雅白国强段美丽
关键词:线上教学模拟教学重症医学
脓毒性休克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内在关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的相互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2008 SSC指南规定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制定的脓毒性休克...
刘景峰赵梦雅庄海舟刘冲翁以炳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中医证型
文献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易感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 60例肺炎患者,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组)及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B组)的患者各30例,同时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A1组)及死亡组(A2组)。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A2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是否应用激素、是否留置胃管、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WBC、ALT、Cr、ALB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及留置胃管比较,P均<0.05。A1组与A2组APACHEⅡ评分、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白细胞计数及ALT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昏迷及留置胃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易感因素,APACHEⅡ评分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梦雅段美丽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细菌耐药
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乳酸(Lac)、乳酸清除率(LC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在18~80岁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器官损伤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的Lac和PCT水平、入ICU 24 h Lac、24 h LCR及28 d预后情况等。根据Sepsis-3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再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组998例脓毒症患者,男性642例,女性356例;年龄(59.56±13.22)岁。脓毒性休克患者478例,其中28 d死亡180例,存活298例。①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0.49±12.31比58.72±13.97),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及PCT、24 h Lac水平更高〔APACHEⅡ(分):24.57±7.04比19.37±6.93,SOFA(分):7.78±3.31比4.38±3.42,即刻Lac(mmol/L):3.00(1.70,5.00)比1.40(1.00,2.30),即刻PCT(μg/L):0.05(0.00,4.00)比0.00(0.00,1.10),24 h Lac(mmol/L):2.60(1.60,4.40)比1.40(1.00,2.20)〕,28 d病死率更高〔41.63%(199/478)比19.42%(101/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脓毒性休克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24 h Lac明显升高,24 h LCR明显下降〔APACHEⅡ(分):26.19±6.52比22.25±6.07,SOFA(分):9.07±2.90比7.50±3.10,即刻Lac(mmol/L):3.80(2.50,5.10)比2.80(2.00,3.90),24 h Lac(mmol/L):3.20(2.20,5.60)比2.10(1.60,3.30),24 h LCR:1.43(-37.50,30.77)%比16.67(0.00,33.98)%,均P<0.05
赵梦雅段美丽
关键词:血乳酸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内在关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的相互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2008 SSC指南规定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制定的脓毒性休克...
刘景峰赵梦雅庄海舟刘冲翁以炳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