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娥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儒佛果报观异同之比较——兼谈佛教的本土化被引量:3
- 2008年
- 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佛教人生观、伦理观的思想基础。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已经存在报应观念,尽管佛教和儒家善恶报应观旨归相同,但是二者在善恶标准、主体承担、实现动力、实现过程和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到汉魏以后,佛教的果报观随着其本土化过程的实现和儒家文化相融合,并在现实层面产生影响,为民众普遍接受,成为善恶行事的标准。作为一种观念,果报观由最初的简约状态发展到明代成为具有相当影响的民众信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也最终在中国生根发展。
- 赵春娥
- 关键词:佛教儒家本土化
- 明清时期汉文化西渐青海——以儒学传播为例
- 2011年
- 青海地区原住民早先以羌人为主,羌藏文化为其主体。文在寺院,学必僧人,宗教长期垄断了这一带的文化教育;明清时期移民实边,儒文化主体承载者汉族涌入形成高潮;在朝廷"大一统"政治思想、"用夏变夷"文化政策指导之下,青海地区开始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建学立校,明以来青海地区始有进士、举人产生,儒学教育下文化精英以个体身份的改变倡导了儒学,接受汉文化意识逐渐深入;汉族与其它各族杂居互化,带动了儒学的传播,汉文化始盛;民族之间交流在更深层面出现涵化,共同推动提升了青海地域文化的多元化。
- 赵春娥
- 关键词:儒学明清时期大一统思想民族融合
- 民国时期青海对内地社会的观察——以政要学者莅青活动为视角
- 2015年
- 民国时期,"开发西北"启动了国家层面对青海的建设性关注,国民政府要员、学者前后莅青,近代思潮随之涌入。内地人士入青活动成为青海民众了解内地新风尚的一扇窗口,近距离感受着国家观念、民族共和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思想;公民意识、信徒身份得以重新考量;内地盛行的新文化活动渐为边疆各族熟识。
- 赵春娥
- 关键词:民国
- 汉唐期间奏章与诏令及其关系被引量:3
- 2003年
- 赵春娥
- 关键词:诏令奏章封建社会汉朝唐朝
- 青海地域中西王母的历史流变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神话大多记录在历史文献中,远古时期今青海境内羌戎部族首领西王母本体的真实存在由此得以实证,古代羌戎人生活的昆仑山即为今青海境内祁连山,西王母在青海地域的演化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由氏族社会到国家形成递进中的历史形貌。西王母在道教出现后将其升格为掌握生命生死祸福大权的神,至此已经完满地实现了由人到神、从尘世间部族首领到天界神仙真人的华丽转身。
- 赵春娥
- 关键词:西王母
- 近代青海“留学生”析论
- 2023年
- 近代青海“留学生”分为“国外留学生”“国内留学生”,文献记载的两类学生以留学南京的“国内留学生”为主。这批新生代读书人的成长,开启了青海士子走出青海、走向世界的历程。青海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呈现出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面貌;“留学生”群体构成近代青海新式知识分子的主体,成为建设新青海的生力军,是近代青海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
- 赵春娥夏丽梅周太加
- 关键词:留学生
- 汉晋间宣诏呈奏机枢制度的嬗变──游移发展、设无定制时期
- 1999年
- 赵春娥
- 关键词:尚书令汉晋中书令
- 民国时期青海地区职业教育的兴办
- 2013年
- 职业教育在青海的起步始于民国初年,以附设在宁海蒙番师范学校的编毛科为起点,职业学校及各专业相继建立,为青海地区工、农、牧各领域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搭建了有效的正规化平台;通过职业学校的专科教育,地方上急需的新式人才由此输送,职业教育乃是经济领域实现近代化的强势助推力。
- 赵春娥白雪梅
- 关键词:民国职业教育畜牧业
- 黎丹:藏学早期的开拓者
- 2019年
- 民国时期藏学尚处于对藏族历史文化了解阶段,语言文字的掌握是其前提。历史上内地官员任职青海,首次以藏语言文字为执政要件实施地方建设者,黎丹为开拓者。在任职青海的20余年中,黎丹着藏袍、学藏文、倡导藏汉双语教育、翻译藏汉双文教材、编纂藏汉辞典、培养藏汉双语人才,准备了早期藏学领域基础构件;培养的最早一批藏汉双语人才成为蒙藏社会近代化先驱,作为教育近代化的要旨是"人的近代化",由此助推青海地区近代化进程。
- 赵春娥
- 关键词:藏学开拓者民国
- 马麒主政时期青海地区民族教育述略
- 2013年
- 民国时期青海教育总体而言出现两个面向的突破,一是普通世俗学校的建立在量上出现扩张,二是少数民族教育出现从宗教教育到普通世俗学校教育的实质性转变。这两个变化为青海建省后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赵春娥白雪梅
- 关键词:民国时期穆斯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