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巧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4篇卒中后
  • 4篇脑卒中后
  • 3篇预后
  • 3篇康复
  • 2篇抑郁
  • 2篇帕金森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膜炎
  • 2篇脑出血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结核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脑膜炎
  • 2篇基底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机构

  • 11篇南华大学
  • 4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赵巧珍
  • 9篇杨期明
  • 7篇陈鹏
  • 7篇曹莉梅
  • 4篇张奇山
  • 4篇廖远高
  • 3篇陈素芬
  • 3篇胡海冰
  • 2篇李海鹏
  • 2篇陈立早
  • 1篇李锦
  • 1篇杨文
  • 1篇罗良英
  • 1篇刘妍
  • 1篇梁寒梅
  • 1篇许秀峰
  • 1篇黄仁彬
  • 1篇雷源标
  • 1篇刘志英
  • 1篇陈琛

传媒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现代保健(医...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与帕金森病病例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与帕金森病(PD)的不同点。方法对28例VP及23例P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P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患者(P<0.05)。其男女比例约为3.67:1,有71.4%VP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少静止性震颤(36%)而以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3%),显著高于PD组(P<0.05)。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杨期明刘陵志罗良英陈鹏曹莉梅赵巧珍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
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综合康复治疗及效果评估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综合康复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行关节负重及局部痉挛缓解的康复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促进技术诊治联合低频电针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与肢体功能。
赵巧珍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治疗
疱疹性脑炎后尿崩症和Klüver-Busy综合征一例
2007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畏寒发热伴头痛14d,意识不清伴抽搐2d”于2007年2月5日入我院。患者入院14d前感头痛,畏寒,测体温38.8cC,服药后无好转,2d前病情加重,意识不清,测体温39℃,并多次抽搐,遂来我院。体检:体温38℃,昏睡.颈抵抗征阳性.压眶后睁眼,问之不答,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当天头部MRI检查示:双侧颢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均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
张奇山赵巧珍杨期明
关键词:综合征尿崩症BABINSKI征头部MRI检查畏寒发热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临床特点与头部CT表现,防止漏诊及误诊。方法分析24例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临床特点与头部CT的表现。结果(1)24例病例均为散发;(2)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癎发作、锥体外系症状、进行性痴呆、头昏、失眠等,亦可无临床表现,血清钙、磷均正常;(3)头颅CT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双侧基底节钙化。结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排除其它可引起基底节钙化的相关疾病的基础上,头颅CT及实验室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无症状者更有意义。
陈素芬杨期明雷源标曹莉梅赵巧珍陈鹏胡海冰
关键词:基底节钙化头颅CT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方法86例诊断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依其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一般性治疗后MRS(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含死亡者)两组。记录患者的9个参数:性别、年龄、血糖情况、体温、NIHSS评分、头颅MRI影象学改变、医源性原因、脑动脉狭窄与否和是否连用低分子肝素钙。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显著相关的变量,后用多变量stepwise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血糖、体温、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与否、是否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象学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和血糖、体温、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与否、是否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象学改变关系密切。
曹莉梅杨期明刘小军廖远高张奇山陈鹏赵巧珍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赵巧珍陈立早王丽菊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影响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56例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依其应用正规强化抗结核治疗三个月的转归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两组。记录患者的9个参数: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第一次脑脊液的蛋白含量、第一次腰穿的压力、血钠的浓度、头部磁共振是否发现局限性病灶、强化期是否合用激素、是否使用脑脊液置换并鞘注治疗。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显著相关的变量,后用多变量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临床分期、第一次脑脊液的蛋白含量、血钠的浓度、强化期是否合用激素、是否使用脑脊液置换并鞘注治疗。结论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置换并鞘注治疗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曹莉梅杨期明陈鹏赵巧珍陈素芬胡海冰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
结核性脑膜炎36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四年来住院初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升高30例(180~280mmH2O,平均208.3±29.1mmH2O),发生率83%,白细胞计数升高36例,发生率100%,糖降低34例,发生率94%,氯化物降低34例,发生率94%,蛋白升高35例(1000~5000mg/L,平均2380±149.7mg/L),阳性率97%,脑CT异常8例,阳性率31%,表现为基底池渗出,脑积水,脑梗塞等,胸部平片提示肺结核21例,占62%。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7%,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肺外结核感染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线索。
赵巧珍杨期明张奇山廖远高梁寒梅李海鹏曹莉梅陈鹏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脑出血(IC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逆转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赵巧珍杨文杨期明刘玲英廖远高李海鹏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细胞毒性病理改变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
普拉克索联合艾地苯醌对帕金森患者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普拉克索联合艾地苯醌在帕金森中应用效果及对其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选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68例帕金森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4)、B组(n=34),分别应用艾地苯醌治疗、艾地苯醌+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认知功能(MoCA)、帕金森程度(UPDRS)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L-1β、TNF-α、IFN-γ、IL-6、MDA、SOD以及MoCA、UPDR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B组IL-1β、TNF-α、IFN-γ、IL-6、MDA水平和UPDRS评分低于A组,SOD水平和MoCA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应用艾地苯醌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及帕金森症状,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刘妍肖智权刘志英卜萍周燕赵巧珍
关键词:帕金森艾地苯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