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兴敏

作品数:87 被引量:348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土壤
  • 14篇有机碳
  • 11篇盐碱
  • 11篇有机无机
  • 11篇黑钙土
  • 10篇盐碱土
  • 10篇有机无机复合
  • 10篇苏打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污染
  • 10篇秸秆
  • 10篇碱土
  • 9篇苏打盐碱土
  • 8篇底泥
  • 8篇水体
  • 7篇黑土
  • 6篇氮肥
  • 6篇有机无机复合...
  • 6篇有机物

机构

  • 76篇吉林农业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乌鲁木齐京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环境科...

作者

  • 87篇赵兴敏
  • 46篇赵兰坡
  • 38篇王鸿斌
  • 15篇花修艺
  • 14篇董德明
  • 14篇隋标
  • 10篇李明堂
  • 9篇刘金华
  • 7篇王玉军
  • 5篇韩兴
  • 5篇张秀芳
  • 5篇王宇
  • 5篇王铭阳
  • 5篇于珊珊
  • 4篇马秀兰
  • 3篇刘会青
  • 3篇陈瑜
  • 3篇高强
  • 3篇王春玲
  • 3篇王继红

传媒

  • 14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3篇第四届全国环...
  • 2篇土壤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文教资料

年份

  • 11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对苏打盐碱土主要盐碱化指标的影响
2022年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添加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对苏打盐碱土pH值、可溶性盐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旨在为盐碱土合理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加入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后,苏打盐碱土pH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Al_(2)(SO_(4))_(3)加入量为0%~0.8%时,随着Al_(2)(SO_(4))_(3)加入量的增加,苏打盐碱土pH值急剧下降,而当Al_(2)(SO_(4))_(3)加入量继续增加时,则pH值变化较缓慢。Al_(2)(SO_(4))_(3)加入量相同时,玉米秸秆的添加对降低苏打盐碱土的pH值具有略微促进的作用。在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的共同作用下,苏打盐碱土Na^(+)、K^(+)、Ca^(2+)和Mg^(2+)的含量均升高,而CO_(3)^(2-)和HCO_(3)^(-)的含量则随着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的加入使苏打盐碱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也有所增加,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的Na^(+)进行置换,最终使苏打盐碱土碱化度下降。综合而言,试验条件下,15%玉米秸秆和0.8%Al_(2)(SO_(4))_(3)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王楠张鑫刘金华臧金宇赵兴敏王鸿斌赵兰坡
关键词:盐碱土玉米秸秆碱化度
吉林玉米带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四垄玉米两垄小麦)、3∶2(三垄玉米两垄小麦)、2∶2(两垄玉米两垄小麦)3种不同的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及玉米、小麦单作共5个处理,探讨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两年试验表明,玉米//小麦间作模式与单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相对玉米的竞争力(Awm)均大于0。在小麦收获后,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相对生长率(RGR)相比单作玉米提高显著。在作物耗水等方面,玉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单作。间作模式能显著增加玉米//小麦间作的子粒产量,其中2∶2处理组在产量表现等方面为最优。
吕明洋王俊胡宁隋标王鸿斌赵兴敏赵兰坡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率
能矿化固定重金属离子的菌LRP3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矿化固定重金属离子的菌LRP3及其应用,本发明能矿化固定重金属离子的菌LRP3,为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3347的拉恩氏菌Rahnella sp.。...
李明堂张欢焉莉赵兴敏李哲冷粟吴迪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黑钙土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为完善黑钙土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升黑钙土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秸秆与2种氮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对黑钙土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黑钙土SOC含量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6.27%~31.84%。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SOC含量,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更好。秸秆还田增加了黑钙土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且添加量越高,二者增幅越大。秸秆添加使黑钙土SMBC含量增加了64.66%~196.46%,SMBN含量增加了102.58%~195.84%。氮素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的SMBC和SMBN含量,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优于尿素。根据SMBC/SMBN值,判断黑钙土中微生物群落以真菌为主。【结论】氮素配施降低了黑钙土的SMBC/SMBN值,说明施氮有利于提高黑钙土微生物区系。
郭策赵兴敏王楠臧金宇郭媛李宜联
关键词:黑钙土秸秆氮肥有机碳
一种秸秆粉碎装置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切割干草、禾秆或类似物的切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粉碎部、进料槽和出料管,还包括烘干部,烘干部的一侧和进料槽相连通,另一侧和粉碎部的进料端相连通,粉碎部的出料端和出料管相连通;进料槽...
赵兴敏赵晨羽黄宁杨璐泽刘金华王鸿斌隋标
东北黑土区水库底泥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特性研究——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探讨静水湖泊底泥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周边土壤的关系,同时为研究湖库中的有机污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底泥和水库周边土壤为供试材料,采用颗粒大小分组法分离复合体,研究东北黑土区水库底泥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泥中粘粒复合体平均含量为65%,粉粒为18.7%,砂粒为3.1%;而其周边土壤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粘粒28.8%、粉粒29.5%、砂粒31%;底泥全土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4g/kg,对照土壤为15.4g/kg,底泥各粒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分别为粘粒24.7g/kg、粉粒14.4g/kg、砂粒1.84g/kg,土壤分别为30.6g/kg、粉粒13.63g/kg、砂粒2.67g/kg;底泥的HA/FA平均值为1.24,土壤为1.78。由此可以看出,底泥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粘粒复合体为主,粉粒复合体含量次之,砂粒复合体含量最少;底泥的有机碳平均含量高于土壤,底泥的粘粒级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全部高于土壤,而底泥的粉粒复合体和砂粒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底泥的HA/FA都小于对照土壤。
王铭阳赵兰坡赵兴敏
关键词:底泥有机无机复合体
长期施氮肥对黑土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N肥、NP混合、NK混合和NPK混合长期(10年)施用对黑土中水溶性有机物(WEOM)及其三维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K处理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氮肥单一和混合施用均能明显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EOC)含量,NK混合处理可降低WEOC占SOC的比例,而N、NP和NPK处理能增加WEOC占的比例,分别增加7.6%,9.4%,12.1%。NP处理能增加WEOM的芳香度,与对照相比增加41.6%。其他处理则降低土壤WEOM的芳香度。三维荧光光谱和荧光区域积分表明,施肥能明显增加类腐殖酸有机物和类富里酸有机物的含量,NP处理明显降低类酪氨酸蛋白质和类色氨酸蛋白质的量,NK明显增加水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量,NP明显增加类腐殖酸有机物的量。荧光参数表明,NP处理可降低土壤老化程度,N处理增加可类色氨酸蛋白质的分子量和芳香度,N和NK处理则明显降低类腐殖酸有机物的分子量、芳香度和缩聚度,NP处理土壤中WEOM中类富里酸有机物的分子量、芳香度和缩聚度明显增加,N、NK和NPK处理则容易产生小分子量的水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不同的施氮肥方式都可增加类酪氨酸蛋白质的分子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可对黑土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产生影响,且不同的施用方式具有不同的影响特征。
李明堂王继红赵兴敏焉莉张晋京高强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黑土
秸秆和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吸附腐殖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了揭示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固碳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添加秸秆和硫酸铝并于恒温条件下培养300天后的盐碱土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腐殖酸吸附动力学中,秸秆和硫酸铝不同添加量条件下,盐碱土对腐殖酸的吸附均在120min时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2值最高(0.936)。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较好地拟合盐碱土对腐殖酸的等温吸附。添加相同比例的玉米秸秆条件下,Langmuir方程拟合获得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表现为69.335,42.830,40.498,42.593mg/g。而添加同等比例的硫酸铝改良剂条件下,最大吸附量分别表现为21.358,32.647,69.335,49.232,62.375,42.830mg/g。
张鑫赵兰坡赵兴敏王鸿斌高玉
关键词:盐碱土玉米秸秆腐殖酸
河流、湖库底泥与岸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以第二松花江干流和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底泥及两水体岸边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泥、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底泥和岸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均以砂粒复合体为主,粘粒、粉粒复合体含量次之;随着复合体...
赵兴敏赵兰坡于珊珊王铭阳
关键词:底泥有机碳
文献传递
不同氮素添加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氮素转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以吉林省典型黑土区的玉米、果树、森林、水稻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中的形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施加氮肥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对于施加尿素的处理而言,S2(129.82 mg/kg)和C2(138.01 mg/kg)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G2(111.89 mg/kg)和D2(105.35 mg/kg),且Y2(126.92 mg/kg)显著高于D2。对于施加磷酸二铵的处理而言,各土壤硝态氮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3(160.23 mg/kg)>Y3(150.00 mg/kg)>S3(140.12 mg/kg)>G3(133.45 mg/kg)>D3(126.70 mg/kg),且C3和Y3显著高于G3和D3。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与土壤C/N,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整个培养期间,Y、G、C和D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Y、G和D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和C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对黑土氮素转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郭媛李宜联郭策贺秀娟赵兴敏王鸿斌隋标
关键词:黑土土地利用方式铵态氮矿化速率硝化速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