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宝辉

作品数:33 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胆碱能抗炎通...
  • 6篇休克
  • 6篇细胞
  • 6篇迷走
  • 6篇迷走神经
  • 5篇电刺激
  • 5篇盐酸
  • 5篇盐酸戊乙奎醚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5篇戊乙奎醚
  • 4篇血管
  • 4篇炎性
  • 4篇鼠肝
  • 4篇足三里
  • 4篇氯胺酮
  • 4篇腹腔
  • 4篇腹腔感染
  • 4篇肝脏

机构

  • 29篇武汉大学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铁路局

作者

  • 33篇贾宝辉
  • 21篇李建国
  • 20篇周青
  • 19篇杜朝晖
  • 15篇王焱林
  • 7篇胡正芳
  • 5篇雷利荣
  • 5篇詹佳
  • 4篇史成章
  • 4篇宋学敏
  • 3篇叶小丰
  • 3篇李蓓
  • 3篇张素芳
  • 3篇王成夭
  • 3篇刘伟
  • 2篇彭周全
  • 2篇许春进
  • 2篇僧靖静
  • 2篇吴远波
  • 2篇王成天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湖北省暨武汉...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外医学(药...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2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直肠癌中微血管密度与VEGF、MMP-2表达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在结肠直肠癌中的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直肠癌中VEGF、MMP-2的表达,以Ⅷ因子相关抗原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结肠直肠癌51例中,VEGF、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和54.9%。MVD与Dukes分期及VEGF、MMP-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血管生成在结肠直肠癌的进展中起促进作用。VEGF、MMP-2可能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想靶点。
刘伟僧靖静贾宝辉杨振张谢夫僧国珍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内皮生长因子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30%TBSAⅢ度烫伤,随机分为假伤组(Sham组)、烫伤组(Scald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TM组)。各组大鼠右颈总动脉置管后通过压力传导系统与心电监护仪相连,以连续监测MAP和心率变化,并记录生存状况。结果:STM组血压、心率下降趋势平缓,各时间点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Scald组和VGX组,生存时间延长,存活率高。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烫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黄越李建国袁翔杜朝晖贾宝辉周青
关键词:烧伤电刺激迷走神经生存率
VEGF与MMP-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18例正常大肠黏膜、18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MP 2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中VEGF、MMP 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P <0 0 5。VEGF、MMP 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P <0 0 5。VEGF、MMP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P<0 0 5。结论 :VEGF、MMP
刘伟僧靖静贾宝辉杨振僧国珍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mm处),每组10只。足三里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以3Hz脉冲电流持续进行电针刺激30min,强度以双下肢微颤为宜(约2~4V)。以双极铂电极分别引导左侧迷走神经传出及传入纤维,采用生物机能试验仪连续记录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和峰值。结果:刺激前后,对照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迷走神经传出和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和峰值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组电刺激“足三里”穴(7.5±3.4)min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频率明显加快,峰值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相应时间点(P〈0.01);而传入纤维放电的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增强。但对其传入纤维放电无影响。
叶小丰李建国杜朝晖彭周全周青贾宝辉
关键词:电针
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器官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epsis/MODS)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各器官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MO...
周青王焱林李建国杜朝晖贾宝辉
文献传递
新型选择性肿瘤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被引量:11
2002年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氟嘧啶核苷类似物 ,在体内需经三个步骤最终酶解为 5 氟尿嘧啶 (5 FU)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活性与肿瘤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 (dThdPase)的表达紧密相关 ,已证实dThdPase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 ,因此 ,卡培他滨可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内被激活。本文综述了卡培他滨的药理学特性和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转移性乳腺癌等的临床试验 ,表明卡培他滨可替代静脉应用 5 FU作为有效的口服选择性肿瘤化疗药物。
贾宝辉史成章
关键词: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结肠直肠癌乳腺癌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心内心电图辅助导管定位的研究
目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正确部位应该是接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内,否则可影响CVP监测值,并可能发生其他并发症。本研究利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导引钢丝为探测电极,观察心内ECG波形变化,以辅助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方法:1...
李建国杜朝晖周青贾宝辉
文献传递
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 ( IL 6 )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抗休克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 ( SD)大鼠 2 0只 ,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 ( CL P)法复制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 CL P组、CL P组、氯胺酮 组和氯胺酮 组。假CL P和 CL P组术前 30 m in经股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 5 ml· kg- 1· h- 1 ,氯胺酮 和氯胺酮 组分别输注氯胺酮 5 m g· kg- 1· h- 1和 10 m g· kg- 1· h-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 ,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及采集血样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检测血浆 TNFα和 IL 6水平。结果  CL P组术后 MAP进行性下降 ,HR则先加快后减慢 ;血浆 TNFα和 IL 6水平明显升高。两种剂量的氯胺酮处理均能逆转 MAP和 HR下降 ,同时抑制血浆 TNFα和 IL 6水平升高 ,尤以氯胺酮 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氯胺酮对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
宋学敏李建国王焱林周青杜朝晖贾宝辉胡正芳李蓓
关键词:氯胺酮休克感染性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
氯胺酮对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amine,KT)对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MAP和HR)、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休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宋学敏李建国王焱林周青杜朝晖贾宝辉胡正芳
文献传递
CD3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用CD3 4标记胃癌微血管内皮细胞 ,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探讨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2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CD3 4抗原的表达 ,对CD3 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 CD3 4染色胃癌微血管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清晰的背景 ,易于计数。胃癌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 1)和癌旁组织 (P <0 .0 5 ) ;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CD3 4是良好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胃癌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MVD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 ,预测胃癌发生发展的指标。
贾宝辉刘伟史成章张素芳李继昌
关键词:CD34抗原胃癌临床病理MVD肿瘤微血管密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