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俊

作品数:19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滑坡
  • 5篇边坡
  • 4篇岩质
  • 4篇岩质边坡
  • 4篇砂岩
  • 4篇顺层岩质
  • 4篇顺层岩质边坡
  • 4篇强震
  • 4篇强震作用
  • 4篇汶川地震
  • 3篇地质
  • 3篇失稳
  • 3篇泥质
  • 3篇泥质砂岩
  • 3篇黄土
  • 3篇黄土滑坡
  • 2篇地质工程
  • 2篇动变形
  • 2篇动力响应

机构

  • 1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内蒙古建筑职...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9篇贾俊
  • 10篇贾俊
  • 7篇裴向军
  • 7篇张晓超
  • 5篇杜瑞锋
  • 3篇黄润秋
  • 3篇李果
  • 3篇赵建军
  • 3篇巨能攀
  • 2篇孙萍萍
  • 2篇武文英
  • 2篇高波
  • 2篇陈俊宇
  • 1篇张清志
  • 1篇李天涛
  • 1篇董英
  • 1篇邓国仕
  • 1篇白永健
  • 1篇张茂省
  • 1篇倪化勇

传媒

  • 4篇西北地质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1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次冲击下砂岩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砂岩的粘弹性损伤特性,开展了多次冲击压缩下的霍普金森杆试验。通过砂岩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中应变率范围内两种动变形模量的定义方法,表明采用等效动变形模量能反映砂岩在动态冲击压缩作用下的损伤变化特性。从微观角度出发,砂岩的统计损伤变量可由破坏的微元体数量占全部微元体数量的比例定义;从宏观角度出发,这种统计损伤变量也可由微元体破坏前后的动变形模量定义,并验证了动变形模量服从Weibull统计分布。微元体受力模型由粘性体和损伤体并联而成。粘性体的力学机制由砂岩动应力与动应变、应变率之间高度线性相关的拟合关系得到合理的解释;损伤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由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和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基础上推导而来。通过对建立的粘弹性本构关系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验证,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表明建立的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是合理的;两者之间的偏差可通过增加砂岩试样数量、优化试验方案以及应用概率统计等途径解决;在获得一定概率保证率的本构关系参数后方可将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用于分析和评价煤矿采动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以及为相关的地质工程安全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分析基础。
杜瑞锋裴向军贾俊贾俊张晓超陈俊宇
关键词:地质工程砂岩应变率损伤本构关系
深度随机森林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比——以汉中市略阳县为例被引量:7
2023年
针对浅层的机器学习模型泛化能力低而导致其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笔者围绕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中心为研究区,采用深度随机森林构建区域地灾易发性评价模型来提升预测精度。依据略阳县滑坡成灾机理研究成果,选取坡度、相对高差、坡向、坡型、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离、水系距离、公路铁路距离、植被覆盖等9个因子作为易发性评价指标;将研究区栅格单元按5 m×5 m进行划分并提取评价因子值,输入深度随机森林评价模型,从而获得研究区易发性评价图。依据评价结果略阳县地质灾害可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4个等级,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31%、22.97%、42.11%、29.61%,其划分结果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实际发育情况吻合,合理反映研究区地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深度随机森林的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91.2%,高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86.3%,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为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进一步提供新方法。
贾俊贾俊孟晓捷高波高波武文英
关键词:滑坡
多源遥感技术在降雨诱发勉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复杂,易发和频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该区地形高差大且植被覆盖率高,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排查在地质灾害的调查识别中难度较大,需借助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测识别技术方法。笔者综合采用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和无人机航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陕南勉县“8.22”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与识别分析,探索多源遥感技术对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识别能力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在强降雨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的识别和应急调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大大减少现场工作时间,并能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和可视化的高精度遥感成果;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和识别范畴,仅靠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完全有效地解决灾害隐患识别问题,建立一套多源遥感技术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综合调查识别体系,是强降雨条件下区域性地质灾害快速调查识别与评价的有效途径。
贾俊贾俊郭小鹏武文英
关键词:地质灾害光学遥感INSAR技术无人机
强震触发黄土滑坡流滑机理的试验研究——以宁夏党家岔滑坡为例被引量:14
2018年
针对地震触发低角度、长距离流态化黄土滑坡的问题,以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触发的西吉县党家岔滑坡为典型案例,开展较为详细的现场勘查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并结合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党家岔滑坡特殊的形成机制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震过程中,马兰黄土的原始结构遭到摧毁性的破坏,上层非饱和黄土震裂损伤,后缘拉裂,底部潜在滑带的高饱和黄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骤增,并产生明显液化,强度骤减,塑性变形急剧累积,剪切面逐渐贯通;之后坡体在地震力水平抛射作用下,高速启动,几个滑块先后沿着295°、300°、80°方向滑向中间沟槽,然后碰撞变向顺沟而下;液化层呈泥流状向前运移,表现为典型的"剪切稀化"流体,达到极低的稳态强度和表观动力黏度,浮拖上部滑体产生低角度、长距离运移,冲出沟口后受到对面山体阻挡,转向沿着堡玉沟往下游侧扩离,整个滑程长达3 km。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强震条件下流态化滑坡的形成机制,对于防控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张晓超裴向军张茂省孙萍萍贾俊
关键词:黄土液化稳态强度
甘肃积石山地震液化型泥流特征、成因及其对黄河上游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的启示
2024年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30秒,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浅源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诱发了一处同震特大型规模泥流灾害,造成了特大型灾难事件的发生。笔者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现场取样及室内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此次泥流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泥流具有典型沟谷型泥石流平面特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分界明显,泥流主要物源为山前洪积粉质黏土。②地震、降雪消融、农田冬灌、低温冻结,为泥流提供了初始动力并抬升了局部地下水位,是该泥流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形坡度、地层岩性,为泥流提供了后续运动势能和振动液化条件,是该泥流灾害的内因。③泥流运移过程中存在侧向和底部铲刮效应,尤其在3处流向改变区侧向铲刮、局部堆积显著,最终快速流入沟口金田村和草滩村。分析结果可为官亭盆地乃至黄河上游沉积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刘港贾俊贾俊张戈董英董英裴赢薛强
关键词:振动液化粉质黏土
饱和黄土体侧向流滑机制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1920年海原Ms 8.5地震诱发了大量黄土液化型滑坡,多表现为低角度、长距离、流态化运动特征,甚至出现大范围近水平侧向扩展流滑现象,其特殊的成因机制颇受争议。为此,在对海原地震诱发的石碑塬滑坡遗迹详细勘查的基础上,借助DPRI-5大型环剪仪,进行饱和黄土稳态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探讨了固结压力、饱和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对黄土稳态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稳态强度受到固结压力、饱和度及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固结压力越大,黄土孔压响应越慢,稳态强度越高;黄土的饱和度越高,黄土孔压响应越快,稳态强度越低;剪切速率对黄土强度具有一定弱化效应,当剪切速率<0.1 mm/s时,剪切速率对强度影响较小;当剪切速率介于0.1~1 mm/s范围时,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稳态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剪切速率>1.0 mm/s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影响程度降低,稳态强度趋于恒定,总体上看来,饱和度越高,剪切速率对强度的弱化影响越明显。研究成果揭示了石碑塬饱和黄土层在低稳态强度下发生侧向流滑的致灾机理。
张晓超裴向军贾俊贾俊
关键词:稳态强度应力路径
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滑带土临界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运动形式具流态特征,以泾阳南塬西段L5致滑层黄土和东段L9致滑层黄土为研究对象,从非饱和黄土角度出发,开展了控制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增湿常剪试验,在获取黄土增湿变形过程曲线的基础上,讨论了黄土流态破坏过程中的水土边界特征;并进一步从细微观角度揭示了黄土流态破坏前后的结构孔隙差异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黄土流态破坏临界条件和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黄土具流态变形特征,其增湿变形曲线中存在发生流态破坏的临界含水率,提出了"自适应第一稳定场"和"被适应第二稳定场"的概念,微细观尺度下在临界点前后的土体孔隙突变结果揭示了该变形模式的合理性;流态变形的基本条件是与土体孔隙的分布及其颗粒大小相关的,非饱和高含水率状态下,含水率(吸应力)的微小改变可引起土体较大的应变增量;基于水力特征曲线模型闭型方程,提出了流态变形的力学机制,以期为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贾俊贾俊冯立毕银强
关键词:黄土滑坡
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及失稳机制研究
汶川8.0级地震以其强大的致灾力导致安县茶坪乡金溪沟两岸产生数百余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干磨坊滑坡为典型的陡倾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位于千佛山境内金溪河右岸,由汶川地震诱发产生。本文以干磨坊滑坡为例,针对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
贾俊
关键词:汶川地震振动台试验
文献传递
泥质砂岩动变形模量的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研究动三轴试验中泥质砂岩动变形模量的演化规律。借助自编的试验数据分析程序,研究不同动变形模量定义方法的规律性和适用性,以及结合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机制研究动变形模量与累计残余体积应变、耗散能的演化规律,并对三者之间进行了拟合处理。研究表明,文中提出的加载、卸载段线性回归法定义动变形模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动变形模量的全程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强化阶段,表现为动变形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长;第2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即具有长时间的动态承载力,在此阶段存在动变形模量的突降或突升现象;第3阶段为降低阶段,表现为动变形模量的快速下降,直至岩样发生破坏。
杜瑞锋裴向军张晓超李天涛贾俊贾俊
关键词:动三轴试验
汶川地震诱发干河口巨型反倾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汶川地震诱发的干河口巨型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通过调研滑坡结构和滑动后揭露的地貌特征,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理、破坏过程及运动特性,为同类灾害预测提供了参考。
李果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贾俊
关键词:汶川地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