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献民

作品数:157 被引量:241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政治法律
  • 43篇哲学宗教
  • 18篇历史地理
  • 16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1篇主义
  • 42篇毛泽东
  • 31篇马克思主义
  • 26篇共产党
  • 22篇文化
  • 21篇民主
  • 20篇国共
  • 19篇中国共产党
  • 18篇马克思主义中...
  • 15篇群众
  • 14篇社会主义
  • 12篇政治
  • 10篇民主革命
  • 9篇邓小平
  • 9篇民主革命时期
  • 9篇纲领
  • 8篇新民主主义
  • 8篇群众运动
  • 7篇党内
  • 7篇阶级

机构

  • 149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宁波大学
  • 3篇中共湖南省委...
  • 2篇广州城市理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沙交通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株洲工学院
  • 1篇怀化市委党校

作者

  • 154篇谭献民
  • 12篇王军
  • 9篇文斌
  • 5篇蒋建辉
  • 4篇尹杰钦
  • 4篇曹屯裕
  • 3篇秦立春
  • 3篇张凤翱
  • 3篇肖光荣
  • 3篇唐政
  • 3篇黄建国
  • 2篇周韬
  • 2篇肖建平
  • 2篇郭国祥
  • 2篇肖南龙
  • 2篇毛维军
  • 1篇谭双泉
  • 1篇孙建娥
  • 1篇周连顺
  • 1篇张志辉

传媒

  • 27篇湖南师范大学...
  • 20篇湖湘论坛
  • 6篇中国井冈山干...
  • 5篇湖南行政学院...
  • 4篇长白学刊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求索
  • 3篇湘潮(理论版...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2篇长沙电力学院...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毛泽东思想研...
  • 2篇党史研究与教...
  • 2篇湖南社会科学
  • 2篇株洲工学院学...
  • 2篇科学社会主义
  • 2篇湖南公安高等...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10篇2003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五四时期李大钊对民本思想的扬弃被引量:4
1999年
李大钊幼年的不幸和深厚的儒学教育养成了他早期“道德至上、国家至上、民意至上”的民本思想。他用这种思想观察和思考辛亥革命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既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又对他抱有极大幻想,希望他作一个强有力领导人统一国家以稳定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拥袁反袁的矛盾心态。随着袁世凯本质的暴露和李大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他开始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将“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民为邦本”、“入世有为”相融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
谭献民郭国祥
关键词:民本思想
社会转型期利益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
2006年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共识达成、制度安排科学的社会;社会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斌谭献民
关键词: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转折──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引量:11
2001年
刘少奇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次从党的思想建设的战 略高度,较为 深入系统地解决了共产党人如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课题,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进入了主体自觉的历史进程,是对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杰出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谭献民
关键词:党性修养马克思主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
论实践“三个代表”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3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客观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相统一的高度上 ,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价值导向落实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任务。
谭献民吴长青
关键词: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群众路线——读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被引量:2
2014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各种形式的群众运动实现党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民主革命之艰难曲折的胜利使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合二为一"。建国后更是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开展革命和建设事业,"三面红旗"运动达到极致,而使经济建设走向误区。刘少奇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在党内第一次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上分析指出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的相互关系、群众运动与经济规律的明显对立。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能以命令主义的群众运动来实现党的领导。它既违背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也违背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走向误区的主观原因。
谭献民
关键词:群众运动群众路线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实践被引量:1
2002年
抗日战争时期 ,刘少奇先后担任北方局和中原局 (后为华中局 )书记。他不仅积极地身体力行地深入敌后 ,领导了华北、华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而且从不同侧面精辟地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诸多理论问题 。
张志辉谭献民
关键词: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身体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政治思想嬗变的文化解读
2007年
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嬗变,绝不是张学良一时的思想冲动,而是他决心抗日,致力于祖国统一,苦苦探索所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为民族不惜牺牲东北军团体和个人生命的崇高境界,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张学良思想的转变,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不朽的卓越人物。
谭献民文斌
关键词:西安事变政治思想文化解读
毛泽东和湘南起义被引量:1
2008年
湘南起义伟大功绩已经载入史册。提起湘南起义,人们自然想到的是朱德、陈毅领导的红军和湘南特委。然而,人们往往忽略毛泽东同志与湘南起义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自始至终都为湘南起义做出着贡献,他对湘南起义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谭献民王军
关键词:湘南起义毛泽东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性修养的统一——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003年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并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即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高度上认识党性修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党性修养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以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进程。这是他对毛泽东建党思想杰出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
谭献民唐海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性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世界观人生观党内斗争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特点和基本经验被引量:3
2012年
毛泽东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开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必由之路;以延安整风为突破口,创建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践机制;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突破口,探索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创新之途。由此而形成以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出发点、以党的建设为核心来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三化"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
谭献民
关键词:毛泽东党的建设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