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一芝

作品数:184 被引量:969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8篇甘薯
  • 52篇选育
  • 42篇栽培
  • 35篇栽培技术
  • 28篇甘薯新品种
  • 20篇育种
  • 19篇品种选育
  • 19篇基因
  • 18篇紫薯
  • 18篇高产
  • 17篇选育及栽培技...
  • 17篇植物
  • 14篇性状
  • 13篇农杆菌
  • 13篇农杆菌侵染
  • 13篇侵染
  • 12篇转化植物
  • 12篇紫心甘薯
  • 11篇淀粉
  • 11篇花青素

机构

  • 183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西南大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东海县农业技...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作物...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江苏徐州甘薯...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183篇谢一芝
  • 112篇贾赵东
  • 94篇马佩勇
  • 83篇边小峰
  • 63篇郭小丁
  • 42篇禹阳
  • 36篇尹晴红
  • 29篇张黎玉
  • 26篇戴起伟
  • 23篇邱瑞镰
  • 17篇吴纪中
  • 14篇徐品莲
  • 13篇张启堂
  • 12篇林长平
  • 11篇杨春贤
  • 9篇傅玉凡
  • 6篇蔺定运
  • 5篇曾令江
  • 5篇嵇小琴
  • 4篇李大婧

传媒

  • 49篇江苏农业科学
  • 15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植物遗传资源...
  • 5篇农业科技通讯
  • 5篇中国种业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南京农专学报
  • 3篇金陵科技学院...
  • 3篇南方农业
  • 2篇杂粮作物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Agricu...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种子

年份

  • 2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被引量:17
2010年
甘薯黑斑病(black rot)是危害甘薯严重且普遍发生的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其中选育抗病性品种是防治甘薯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系统地概述了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以及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和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并展望了甘薯抗黑斑病资源与育种的研究前景。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关键词:甘薯黑斑病抗性种质资源
高花青素甘薯的研究及利用被引量:45
2004年
甘薯品种中花青素含量的高低主要由基因型决定 ,但环境条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紫色甘薯块根在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的积累一般在栽后 3~ 6周增长最快 ,此后增长缓慢。花青素在块根内的分布通常是外层高于内层 ,块根膨大期间的土壤平均温度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薯花青素对光和热的稳定性较好 。
谢一芝尹晴红邱瑞镰
关键词:甘薯花青素
甘薯幼苗对海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生长发育、膜透性、保护性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25%和40%的海水胁迫对甘薯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脯氨酸含量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浓度海水处理下均在处理6 d时达到最高值;③在10%、25%海水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酶活性均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在40%海水处理3 d、6 d时,甘薯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对照不断升高,而在处理10 d时,SOD酶活性骤然降低,POD酶活性略微降低,CA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④10%和25%海水处理的甘薯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大,40%海水处理的甘薯叶片MDA含量与膜透性(ELP)值大幅上升;⑤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甘薯幼苗根、茎和叶部的Na+、C l-含量显著增加,且茎部和根部的Na+、C l-含量明显高于叶部,甘薯植株各部分的K+含量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
孙晓波谢一芝马鸿翔
关键词:海水胁迫甘薯渗透调节物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
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宁紫薯4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徐02S20-1为母本、宁紫薯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多代鉴定试验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在2014—2015年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4号的平均鲜薯产量34 065.7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812.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4.32%、22.63%,平均干物率28.87%,鲜薯花青素含量207.2μg/g。宁紫薯4号品种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2016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合理施肥等栽培技术,宁紫薯4号可获得高产。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
关键词:紫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甘薯蛋白质利用潜力的初步研究
张黎玉谢一芝
关键词:甘薯经济性状植物性蛋白环境影响
淀粉型甘薯品种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6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从种植茬口和收获加工期等方面比较淀粉型品种的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的变化差异,苏薯17号最适合春茬种植加工淀粉,栽后157 d,可获得8.52 t/hm^2干淀粉,栽后192 d,可获得11.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优良的淀粉加工用品种。C4-2夏茬种植,栽后146 d,可获得7.21 t/hm^2干淀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于夏茬种植的淀粉型品种。苏薯17号、苏薯18号和C4-2收获后贮藏1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淀粉提取率,有利于延长淀粉加工期。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晓峰
关键词:鲜薯产量春茬夏茬
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苏薯14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Acadian×南薯9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食用及食品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熟食品质优、中抗根腐病和黑斑病等特点,2010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甘薯品种鉴定。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苏薯14号的产量。本研究介绍其选育、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
关键词:甘薯选育栽培技术
甘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材料的创新可通过3种途径实现,常规杂交为主要应用方法;通过无性系变异选择获得特定变异的种质材料有一定难度;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导入近缘野生种的基因,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在甘...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
关键词:甘薯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环境条件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1991年
甘薯营养品质性状主要由遗传基因控制,但环境条件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解环境条件与甘薯营养品质的关系,本文就栽培地点、施肥及栽插期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对甘薯品质的影响作一探讨,以便制订提高品质的栽培措施。 材料与方法 (一)不同地点栽培试验 1987年选用苏薯2号、冀65-2、徐薯18、皖197、辽205、许25-71等6个品种分别在南京、合肥、徐州、济南。
谢一芝邱瑞镰林长平张黎玉戴起伟徐品莲
关键词:甘薯营养
不同品种紫薯的质构特征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为更好地说明不同紫薯品种在质构特性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16个紫薯品种,测定了薯块水分、淀粉组成以及原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并对质构特性进行了质构剖面(TPA)和感官分析。箱线图分析显示样品水分、淀粉含量和热力学参数均存在离群值。不同样品的TPA质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分含量最低(59.16%)的育种材料QZ5070硬度(4880 g)、弹性(3.57 mm)、胶黏性(1265 mJ)、咀嚼性(43.34 mJ)和可恢复形变(1.71 mm)均为最高值。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含量与TPA咀嚼性、感官硬性、感官干面性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感官粘聚性与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含量则未与质地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淀粉热力学参数中只有糊化焓和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双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聚为4类,指标聚为5类,综合指标聚类结果和标准化数据的热图分析,渝紫7号、越南紫薯、日本新紫和3种育种材料QZ5070、W36-1、W50-2表现出与其他样品不同的质地特性。研究结果为以甘薯鲜食、加工适性评价和育种方向提供有效信息。
牛丽影万玉炜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谢一芝
关键词:甘薯聚类分析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