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颂

作品数:45 被引量:934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0篇卒中
  • 17篇缺血
  • 14篇脑卒中
  • 12篇血性
  • 9篇预后
  • 8篇急性
  • 7篇脑缺血
  • 6篇缺血性脑卒中
  • 6篇出血
  • 5篇蛋白
  • 5篇短暂性
  • 5篇血管
  • 4篇蛋白酶
  • 4篇动脉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 4篇血压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金属蛋白
  • 4篇金属蛋白酶

机构

  • 30篇郑州大学第一...
  • 1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45篇谈颂
  • 27篇许予明
  • 24篇宋波
  • 11篇高远
  • 11篇刘鸣
  • 8篇吴波
  • 7篇赵璐
  • 7篇卢甲盟
  • 5篇杨光
  • 5篇李硕
  • 5篇谭燕
  • 5篇阳清伟
  • 5篇王清芳
  • 4篇张世洪
  • 4篇王丽春
  • 4篇方慧
  • 4篇李伟
  • 4篇孙石磊
  • 4篇许晓辉
  • 3篇连建华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卒中患者瘫肢主动运动的预后价值和影响因素
2009年
肢体康复是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卒中急性期患肢主动运动的保留或恢复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责任病灶的部位和急性期康复训练可能是影响瘫痪上肢主动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李硕许予明谈颂宋波高远
关键词:卒中偏瘫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人,对照组495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和Taqman-MG...
陈芳封青川郑红宋波李艾帆贺颖连建华齐华谈颂许予明
文献传递
RRE-90模型对短暂性症状伴梗塞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很高,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的TIA患者(TSI)卒中风险高于DWI低信号TIA患者。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连续纳入TSI患者,验证RRE-90评...
宋波裴璐璐方慧赵璐高远王元元谈颂许予明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超声、磁共振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卢甲盟杨光谈颂宋波许予明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超声磁共振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被引量:1
2012年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血管病变类型,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复发均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主要综述了对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认识过程、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陈思谈颂许予明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脑动脉卒中
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1
2012年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即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人院当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可能相关的因素。在患者发病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改良的Rankin(MRS)量表评分。统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34例,6个月随访失访32例(5%),女197例(32.7%),男405例(67.3%),年龄:(19-92)岁,平均年龄为(59±13)岁;入院后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19±11)μmol/L;患者中高血压病343例(57%);MRS≥3分者145例(3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界值为15μmol/L,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有关(P=0.012,OR=2.56695%CI:1.299-5.357),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存在正相加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0.683、26.61%、1.59],其他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卒中史、入院NIHSS、人院舒张压。结论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界值为15μmol/L,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共存时对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表现为正相加交互作用。
王海利谈颂宋波苗旺高远赵璐卢甲盟许予明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预后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危险因素与小血管病理类型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推测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以便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2002-03/2004-01连续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及皮质型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超重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3类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共登记脑卒中患者1263例,其中69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3例,原发性脑出血203例,皮质型脑梗死192例。①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原发性脑出血组比较,高血压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7.1%比51.7%;OR=1.24,P>0.05),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更常见(19.5%比4.9%,25.0%比14.7%;OR=4.67,1.92,P<0.05)。②腔隙性脑梗死组与皮质型梗死组比较,糖尿病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19.5%比14.1%;OR=1.24,P>0.05),男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腔梗组更常见(61.1%比52.1%;57.1%比44.8%,25.0%比16.2%;OR=1.44,1.73,1.73,P<0.05)。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比较,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前者的关系更明显。②腔隙性脑梗死与皮质型梗死比较。
谈颂刘鸣张世洪阳清伟
关键词:脑梗塞动脉硬化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2个常见位点的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TaqMan—MGB探针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C677T突变的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1.9%,对照组为45.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89,P〈0.01,OR=1.983,95%CI 1.653~2.378);病例组与对照组C677T多态基因型频率CC、CT、TT型分别为16.6%、43.0%、40.4%及36.6%、36.8%、26.7%,两组间比较CT型(χ^2=3.882,P〈0.05,OR=1.296,95%CI1.001~1.678),TT型(χ^2=20.527,P〈0.01,OR=1.866,95%CI1.423—2.448)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A1298C突变的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3.1%和11.2%,基因型频率AA、AC、CC型分别为75.3%、23.2%、1.5%及78.2%、21.2%、0.6%,两组相比A1298C多态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677T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可能是预测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因子,A1298C突变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无关。
陈芳封青川郑红宋波贺颖连建华齐华谈颂许予明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检测2002年12月-2004年8月所有入院时病程〈24h的脑卒中患者54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214例,缺血性卒中334例)的血脂水平;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SSS)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胆固醇(TC)为(4.30±1.16)mmol/L,三酰甘油(TG)为(1.37±0.72)mmol/L,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TC和TG水平[(4.90±1,15)mmol/L,(1.52±0.94)mmol/L](均P〈0.001);入院时TC〈6.0mmol/L的患者443例,TG〈2.0mmol/L的患者356例,SSS分别为(32.76±18.63)分和(29.21±18,25)分,明显低于TC〉6.0mmol/L和TG〉2.0mmol/L患者的SSS[(44.83±14.13)分和(45.95±13.21)分](均P〈0.001)。结论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李伟刘鸣王丽春吴波谈颂
关键词:脑卒中队列研究三酰甘油
ABCD3模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评价ABCD3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探讨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登记一般资料及7 d内ABCD2、ABCD3评分,观察90 d内卒中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种评分的预测价值比较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321例TIA患者,其中4例失访,90 d后有38例(11.8%)发生卒中,其中男22例(57.9%),女16例(42.1%),无死亡患者,无出血性卒中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 d内TIA发作超过2次(OR=4.116,95%CI 1.284~3.195)、脑梗死病史(OR=4.022,95%CI 1.472~10.944)、单侧肢体无力(OR=3.117,95%CI 1.222~7.948)是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BCD3评分下面积(0.733,95%CI 0.681~0.780)明显高于ABCD2(0.674,95%CI 0.619~0.725)(P〈0.05).结论 ABCD3能有效预测TIA后早期卒中风险.
王元元宋波方慧赵璐谈颂高远徐雅芳许予明孙石磊
关键词:卒中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