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志和

作品数:2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美学
  • 6篇文学
  • 5篇佛教
  • 5篇佛学
  • 3篇审美
  • 3篇思维
  • 3篇美学本体论
  • 3篇本体论
  • 2篇山水
  • 2篇山水诗
  • 2篇共相
  • 2篇感性
  • 2篇比较文学
  • 1篇刀笔
  • 1篇东方神韵
  • 1篇东方文学
  • 1篇心性
  • 1篇心性理论
  • 1篇形象思维
  • 1篇形象意蕴

机构

  • 16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3篇詹志和
  • 2篇罗舟
  • 1篇麻天祥

传媒

  • 4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求索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学术界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湖南经济管理...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被引量:5
2008年
王国维的"境界说"诗学深受禅风佛雨的影响浸润。"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学中标举"内心"与"外境"乃不可分说之关系的重要名相。"境界说"诗学的要义有二:一是强调主体精神对境相的充注性和能动性,体现了"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方可"名为境界"的佛学理念;二是强调审美对象的具象性和直观性,与禅宗标举"不隔"、看重"目前"的参禅路数实可引为同调。以佛学为向导阐释"境界说",可以更清楚更确切地理解王国维诗学观的宏旨以及他在会通中西诗学理念的思路上着意提挈中国古典诗学精粹的学术诉求。
詹志和
关键词:诗学佛学境界说
论魏源山水诗的“变幻美”被引量:2
2006年
魏源在晚清诗坛独树一帜,他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具体征象表现为错彩镂金的“绚丽美”,寓理于景的“智思美”和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变幻美”。本文以魏源的山水诗名篇《香港岛观海市歌》《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等为范例,探讨其山水诗的“变幻美”及其在学理上和发生论意义上的佛学根源。
詹志和
关键词:山水诗佛学
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
该文研究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中'佛学'与'美学'基于启蒙、救亡的时代召唤而结成的'盟友'关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五个方面的探讨.第一,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结盟的历史渊源和学理基础.作为意识形态中萌发很早而且互相渗透的元意识,宗教...
詹志和
关键词:近代美学亲和启蒙救亡
文献传递
佛教影响与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被引量:4
2005年
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嬗变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促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转型。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心性理论激发了魏晋文人具有审美创造原动力意义的自由意识;二是佛教般若学促使在审美活动中起着价值导向作用的真实观,由注重客观真实上升为注重以主观真实为重要内容的艺术真实;三是佛教形神观中的重神倾向促成并强化了审美—艺术思维中“贵神似,重写意”的审美追求。这些变化正是魏晋时期的中国古典美学走上自立、自为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
詹志和
关键词:魏晋时期佛教魏晋文人心性理论主观真实般若学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文学化阐释被引量:9
2007年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人学化"的存在主义。其积极方面的意义是激励人通过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自主行为,去创造"价值",体现"人"是其所是的精神本质;其核心内容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等三项基本原则。萨特的文学创作都是为阐释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服务的,其"境遇剧"代表作《死无葬身之地》更堪称发挥了这种阐释功能的典型个案。
詹志和
关键词:萨特文学阐释
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被引量:1
2004年
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 ,而是植根于“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中。作为佛学本体论的缘起说 ,其最根本的缘起就是心物二元的并生共起 ;而最符合美学特殊性的本体论 ,也是“美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这“二学”的本体论之所以具有“二元合一”的“共相”,乃是因为它们都强调“感性”。
詹志和
关键词:佛教美学本体论感性
佛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被引量:2
2004年
佛学本体论的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而是植根于"心物浑融"或者说"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中。佛学本体论的基石是"缘起说"。佛教缘起说中最基本的几种缘起观如印度佛教的业感缘起、中道缘起、阿赖耶识缘起和中国佛教的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实际上都是讲心物二元的并生共起也即和合关系。佛学本体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殊性状,主要是因为佛教乃是一种特别强调"感性"的宗教,整个佛学体系都是以"感性"为原始根基,佛教也因此具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詹志和
关键词:佛教本体论缘起说感性
郁达夫早期小说中日本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及其根源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日本女性形象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内在意蕴与郁达夫本人切身经历以及个人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考察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天使和妖女,分析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蕴。同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社会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郁达夫小说中日本女性形象形成的深层根源。
罗舟詹志和
关键词:日本女性形象意蕴郁达夫小说
魏源山水诗与佛教美学被引量:6
2005年
魏源耽山溺佛好诗,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之处,具体征象是:一、错彩镂金,穷妍极丽的视象;二、富于理趣,寓“理”于景的智思;三、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情境。禅风佛雨与其经世思想、浪漫精神熔于一炉,使魏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詹志和
论宗教疏离美学的一面被引量:1
2005年
宗教与美学有亲缘关系,但宗教也有疏离美学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赖以发生的虔诚心理不能容纳审美活动必需的自由创造精神;其具体表现一是宗教戒律和宗教禁欲主义遏止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二是人为宗教反偶像崇拜的主张破坏了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形象直观性,三是被宗教畸形驭使的理性思辨阻碍了审美-艺术思维的发展。
詹志和
关键词:佛教基督教疏离美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