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玉昌

作品数:110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胶质
  • 19篇手术
  • 19篇胶质瘤
  • 17篇肿瘤
  • 15篇动脉瘤
  • 15篇血管
  • 15篇细胞
  • 15篇颅内
  • 10篇外科
  • 10篇基因
  • 9篇动脉
  • 9篇栓塞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7篇颅脑
  • 6篇蛋白
  • 6篇术后
  • 6篇侵袭性
  • 6篇脑损伤
  • 6篇介入

机构

  • 60篇无锡市第二人...
  • 4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4篇南通医学院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通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10篇蔺玉昌
  • 41篇苗增利
  • 36篇鲁晓杰
  • 27篇徐幸
  • 21篇缪亦锋
  • 21篇殷力维
  • 14篇张燕
  • 13篇季卫阳
  • 12篇张敬宁
  • 8篇汪璟
  • 8篇王清
  • 7篇吴曙军
  • 7篇李兵
  • 6篇李兵
  • 5篇江力
  • 5篇缪以峰
  • 5篇黄长铭
  • 5篇刘道坤
  • 4篇孙继勇
  • 4篇汪璟

传媒

  • 1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2篇江苏医药
  • 6篇南通医学院学...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护理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2例行颈动脉压迫治疗,4例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栓塞治疗,4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其中1例采用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单纯Onyx栓塞,2例采用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结果:2例压颈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后复查DSA见瘘已消失,4例经动脉入路治疗患者瘘口完全闭塞,4例经静脉入路患者中3例瘘口完全闭塞,1例有轻度残留,但症状好转。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为主,易误诊。供血单纯、流量低的患者可通过压颈治疗治愈。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效果好,应根据DSA表现个体化选择栓塞入路。
徐幸蔺玉昌苗增利
关键词:动静脉瘘海绵窦
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2004 ̄2005年间使用颅内支架(Neuroform,Boston公司)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予全身肝素化。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成功放入颅内支架,动脉瘤完全填塞10例,3例瘤颈残余,无死亡。结论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对常规手术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蔺玉昌苗增利徐幸殷力惟缪以峰庞明志
关键词:颅内支架微弹簧圈宽颈动脉瘤
神经肿瘤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生物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而诞生的高通量分子信息分析手段和技术,在神经肿瘤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有肿瘤标记物研究、构建肿瘤相关的数据库、开发肿瘤治疗药物以及对肿瘤基因表达谱作系统地分析。
孙继勇鲁晓杰蔺玉昌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神经肿瘤基因表达谱生物芯片
PTEN、MMP-9与脑星形细胞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
2008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PTEN、MMP-9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测量核磁共振影像上的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并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1)41例人脑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中,PTEN在瘤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51.22%,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2)MMP-9在瘤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48.78%,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3)在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中的MMP-9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指标MRI扫描图像上表现的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分级呈正相关(P<0.05),PTEN表达增加与肿瘤侵袭性指标MRI扫描图像上瘤周水肿低信号范围分级的降低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9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侵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PTEN的失活与星形细胞肿瘤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脑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判断指标和侵袭指标之一。
汪璟冯一中蔡颖张熔熔蔺玉昌
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9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后行为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2 4只AD模型鼠随机分成 4组 :单纯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ST组 )、含NGF或BDNF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NGF组 )、(BDNF组 )和模型对照组 ,移植后 3月进行行为测试并比较移植区AchE细胞数和纤维密度 ,运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行为测试移植 3组明显优于模型组 ,含因子组又较ST组效果好 (P<0 .0 1) ,两因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因子组存活细胞数均高于ST组 ,NGF组细胞数多于BDNF组 (P <0 .0 5 ) ,纤维密度两组相似 (P >0 .0 5 )。结论 海马内存活胆碱能神经元能代偿受损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改善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NGF、BDNF均能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 ,增加AchE细胞数目和突起 ,但BDNF促进神经元突起延伸作用较好 。
苗增利蔺玉昌缪亦锋徐幸汪景金国华徐慧君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进行性痴呆
槐果碱拮抗酸敏感离子通道及其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槐果碱对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ASIC)的影响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槐果碱5、10和20mg/kg预处理组,每组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缺血模型,5、10和20mg/kg槐果碱腹腔注射预处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SIC1和ASIC2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为(181.21±9.21)mm^3,而5、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分别为(150.12±6.19)、(52.31±4.20)和(32.18±3.82)mm^3;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62±0.36)分,而5、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分别为(3.15±0.36)、(1.92±0.18)和(1.85±0.21)分;脑缺血再灌注组存活神经细胞仅占总细胞数(31.2±2.8)%,而5、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分别为(51.2±3.7)%、(76.5±2.1)%和(77.1±4.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槐果碱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均〈0.01),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均〈0.01)。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5、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ASIC1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t62.5±8.3)、(165.1±5.3)、(138.3±7.2)、(82.1±6.3)和(69.2±5.5)个/mm^2,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ASICI显著减少(P均〈0.01);Western印迹显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及5、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ASIC1表达分别为0.58±0.08、0.61±0.10、0.42±0.07、0.12±0.03和0.19±0.02,10和20mg/kg槐果碱预处理组显著下调(P均〈0.01);ASIC2表达分别为0.51±0.06、0.58±0.11、O.49±0.05、0.55±0.
缪亦锋李兵鲁晓杰蔺玉昌吴斌张晓华邱永明
关键词:钠通道生物碱类槐果碱神经保护药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蔺玉昌冷冰苗增利徐幸殷力维缪以峰庞明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栓塞治疗性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垂体瘤染色体的异常
2004年
目的 研究垂体瘤间期细胞遗传性畸变 ,探讨其异常与垂体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 5 0例垂体瘤间期细胞核 7、8、11染色体数目的异常。结果 6 4 % (32 / 5 0 )的垂体瘤出现一个以上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其中以 11染色体的异常最为常见 2 8% (14 /5 0 ) ,其余依次为 7染色体 2 2 % (11/ 5 0 )、8染色体 2 0 % (10 / 5 0 )。 7、8染色体的异常与垂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 ,但 11号单体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结论 垂体瘤 7、8、11染色体变异是频繁发生的。 7、8染色体的获得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起始阶段 ,而 11号染色体的丢失可能与肿瘤的演进及生物行为有关。
王清鲁晓杰蔺玉昌苗增利季卫阳李兵殷力维徐幸缪亦峰
关键词:垂体瘤染色体数目间期细胞肿瘤形成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变异
术中超声在颅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术前CT、MRI所提示的病变部位术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定位,引导对瘤体的切除。同时,观察肿块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脑胶质瘤不同病理级别间超声图像的差异...
吴曙军季晶晶伏钢蔺玉昌
文献传递
术中超声在幕上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幕上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幕上胶质瘤患者根据导航系统引导开颅,术中根据超声成像判断肿瘤的确切位置及肿瘤的大小和边界,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显微切除肿瘤,术中实时超声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肿瘤全切29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超声成像定位精确,导航引导开颅后术中超声发现有13例肿块有漂移;不同级别胶质瘤超声表现有差异。结论术中超声可协助对幕上胶质瘤行准确有效的外科治疗。
吴曙军蔺玉昌苗增利李江安
关键词:超声胶质瘤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