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进功

作品数:188 被引量:1,7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天文地球
  • 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0篇有机质
  • 41篇源岩
  • 41篇烃源
  • 41篇烃源岩
  • 37篇凹陷
  • 28篇东营凹陷
  • 24篇页岩
  • 23篇油气
  • 23篇赋存
  • 19篇泥页岩
  • 18篇矿物
  • 16篇泥岩
  • 12篇生烃
  • 12篇盆地
  • 12篇测井
  • 11篇勘探
  • 10篇粘土
  • 10篇泥质
  • 10篇泥质沉积
  • 9篇孔隙

机构

  • 159篇同济大学
  • 6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南京大学
  • 1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化胜利...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德克萨斯大学

作者

  • 188篇蔡进功
  • 22篇包于进
  • 19篇闫建平
  • 17篇卢龙飞
  • 16篇曾翔
  • 15篇丁飞
  • 15篇徐金鲤
  • 13篇樊馥
  • 12篇李从先
  • 11篇郑德顺
  • 11篇李颖莉
  • 11篇朱晓军
  • 10篇雷天柱
  • 10篇谢忠怀
  • 8篇杨守业
  • 6篇宋明水
  • 6篇赵悦
  • 6篇刘峰
  • 5篇冯晓萍
  • 5篇杨燕

传媒

  • 11篇同济大学学报...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沉积学报
  • 9篇高校地质学报
  • 8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油气地质与采...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矿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测井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7篇2017
  • 6篇2016
  • 15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9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被引量:72
2003年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烃类充注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层孔隙水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重点讨论烃类充注对储集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与未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相比 ,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 ,抑制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 ,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十分强烈 ,次生孔隙很发育 ;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会促进伊利石生长 ,只有在含油程度较高时伊利石生长才受到抑制。图 4照片 6参
蔡进功张枝焕朱筱敏谢忠怀李艳霞刘洪军袁东山
关键词:东营凹陷储集层地球化学
考虑岩石结构的砂砾岩有效储层测井判识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以东营凹陷盐家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试油及气测资料提取有效储层样本,观察其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图像特征,发现有效储层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为岩石结构相对均匀、分选较好的含砾砂岩或砾状砂岩.数字岩心模拟也表明,孔隙度相同,但岩石结构不同,电阻率响应差异较大,因此,判识储层的有效性应考虑区分岩石结构差异.实际资料处理中,在测井曲线最优分层、测井相聚类判识岩性大类的基础上,利用成像测井图像模式,对岩性大类进行结构细分,采用"岩石结构+电性下限"双重条件限定有效储层的思路,建立多信息融合逐步判识有效储层的半定量方法,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李尊芝
关键词:岩石结构砂砾岩成像测井测井相数字岩心
鲁北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探讨被引量:27
2003年
鲁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在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上都具有可对比性。鲁西南露头区古近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鲁北覆盖区古近纪古环境的恢复和沉积特征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对两个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官庄群在鲁西南地区的沉积分布,发现了在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鲁西南盆地发生时间有从南向北、由东向西推迟的规律。通过对鲁西南和济阳坳陷沉积和断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至早始新世以左旋剪切活动为主,派生了鲁西南和济阳坳陷NW向的断层;早始新世末期是一个构造转型期,鲁西南和济阳坳陷发育了近EW向的断层;中、晚始新世是郯庐断裂右旋剪切活动最强烈的时期,鲁西南和济阳坳陷发育了NE向断层。
李守军郑德顺蔡进功杨永红孙锡文杨品荣
关键词:地层郯庐断裂晚侏罗世早始新世晚白垩世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被引量:31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并基于浊流的两种形成机制(洪水+沉积物→浊流和滑塌沉积物+水→浊流)和沉积动力学原理在该区建立了陆相湖盆浊流沉积模式,即洪水型浊流成因模式和滑塌型浊流成因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浊流沉积对构造环境的沉积响应,认为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了浊积砂体的时空展布,鄂尔多斯盆地该时期的前陆发展演化特征构筑了其浊流沉积地层层序的充填特色。
卢龙飞史基安蔡进功王金鹏赵欣王琪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浊流沉积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被引量:47
2007年
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在,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多个放热峰的出现.泥岩样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DTA分析.在XRD曲线上黏土矿物层间距随温度变化,DTA曲线上的有机质放热峰也随温度变化.在350℃附近黏土矿物层间距与有机质放热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极其稳定,这是有机质进入黏土矿物层间形成有机黏土复合体的显著特征.由此可见,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结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表面吸附,部分有机质进入到黏土矿物的层间,形成非常稳定的有机质黏土复合体.有机质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保存形式和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通量,以及评价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蔡进功包于进杨守业王行信范代读徐金鲤王爱萍
关键词:黏土矿物可溶有机质
水体中有机质的类型与有机质沉积作用被引量:12
2005年
在对水体中各类有机质特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划分出生物有机质、溶解有机质、胶体有机质和聚合有机质四种基本形式,它们在有机质的聚集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的特征和差异性,必将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的多样性.生物有机质既是有机质的保存者,也是其他有机质类型的物质提供者;溶解有机质和胶体有机质分布广、化学活性强,可以相互之间及与无机矿物间聚合,是有机质聚集和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聚合有机质的形成与生物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相关,类型多样,但它是携带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重要载体.水体中不同类型有机质既可以形成有机颗粒,又可以相互转化,造成了有机质沉积过程和保存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类型和演化的差异性.
蔡进功郭志刚李从先周自立
关键词:有机质多样性
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生烃的催化作用被引量:42
2006年
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以有机粘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生烃是一种有机粘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机质与粘土之间存在质子和电子迁移,粘土通过对水分子的吸附和离解为有机质加氢裂解提供H+,而有机质生成的有机酸激活了粘土的催化活性,也为蒙皂石伊利石化反应创造了条件。烃源岩不同粘土矿物的选择性催化特征是影响油气组成的最重要因素。粘土的催化活性大小和发育时间是决定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小的因素。由于烃源岩在蒙皂石伊利石化阶段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而且与有机质生烃反应同步,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烃源岩是世界含油气盆地的最有利烃源岩。不同地质时期的烃类地质储量与烃源岩膨胀性粘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
王行信蔡进功包于进
关键词:粘土矿物有机质油气生成油气成因烃源岩
泥岩成岩矿物演化特征与成岩体系划分: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两段性,3000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菲杜佳宗蔡进功谢忠怀刘宁张守鹏
关键词:泥岩东营凹陷
泥页岩中不同赋存态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定量方法
本发明涉及泥页岩中不同赋存态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定量方法,包括:将泥页岩岩芯样品充分研磨并低温烘干;用有机溶剂对泥页岩样品进行索氏抽提,分离族组分并定量;对抽提残渣进行碱解处理,并对碱解残渣进行索氏抽提,分离族组分并定量;...
蔡进功何晋译雷天柱赵悦王学军曾翔斯贵才刘庆张高庆王茹
文献传递
泥页岩中水的赋存态研究进展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泥页岩中的水具有多种赋存态,明确其赋存形式、各赋存态水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油(气)—水—岩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页岩油气的生成、存储、运移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关于泥页岩中不同水的分类繁杂且不统一,综合现有的划分方法,提出基于水的赋存态将其划分为自由态的可动水、体积充填态的毛管束缚水、表面吸附态的水膜束缚水以及离子态的结构水4种类型。其中,束缚水是油气存储空间的“竞争者”和运输通道上的“障碍物”,水膜束缚水主要占据页岩油气的有效吸附位,而毛管束缚水则会堵塞部分小孔道。同时,水的赋存态会随矿物和有机质的自身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储层的润湿性和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此外,探讨泥页岩中矿物、有机质和孔隙性质对水的赋存机制的影响,并调研热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以研究泥页岩中不同赋存态水的含量、位置以及微观分布特征,以期为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周龙政蔡进功李旭晁静李政
关键词:泥页岩页岩油气热分析核磁共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