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报告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 了解我国报告<15岁儿童艾滋病病例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为制定儿童感染艾滋病控制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收集截至2015年底发现并报告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和暴露史信息,分析其1985-2015年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截至2015年底,共发现儿童HIV/AIDS病例9 906例,小年龄组病例发展呈现3个阶段:1985-1993年外源性引入阶段,1985年首次发现3例输入外源性血制品的小年龄组病例;1994年首次发现2例本地小年龄组报告病例,为经静脉吸毒感染,1994-2009年为本地疫情发现及增长期,2009年为901例;2010年之后为平稳下降期,报告病例数分别为842、892、842、867、840和809例。小年龄组报告病例以母婴传播为主,占82.98%。2010年以来同性和异性传播病例的数量及构成均有所增加,从2010年的2例(0.24%)和9例(1.07%)增至2015年的26例(3.21%)和19例(2.35%)。结论 我国15岁以下儿童疫情伴随全国整体疫情进入广泛流行期后也出现增长,但随着母婴阻断工作的推进,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增长为今后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出了挑战。
- 王丽艳秦倩倩丁正伟蔡畅崔岩
-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
- 平南县50岁及以上男性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平南县≥50岁男性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平南县≥50岁群体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50岁男性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社会支持、性行为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50岁男性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50岁男性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27.18±4.75)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5.75±1.9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5.57±2.73)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5.86±1.63)分。98人(98/200,49.00%)认为在患病后周围保持联系的亲朋在减少。较高的文化程度、已婚、有人陪住的居住环境、有工作或离退休、月收入更多、生活质量好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结论平南县≥50岁男性HIV/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差,应加强亲友、社会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爱等,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其更好的社会支持。
- 侯雨杉蔡畅金怡晨李培龙汤后林郭佳欢莫非温金平吕繁
-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支持
- 2022年我国HIV阳性MSM对猴痘感染风险自评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22年我国内地未报告猴痘病例前,HIV阳性MSM猴痘认知现状和感染风险自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该人群猴痘防控宣教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2年9月5-10日在我国30个省,通过MSM社会组织协助,招募调查对象参加线上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行为学、猴痘知识知晓和感染风险自评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猴痘知识知晓率有关的因素。结果调查HIV阳性MSM 1280人,猴痘知识知晓率为22.9%(293人)。猴痘感染风险自评,46.4%(594人)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30.2%(387人)表示无感染风险,23.4%(299人)表示自己无法判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MSM最近1个月无异性性行为(OR=2.02,95%CI:1.00~4.08)、对猴痘信息经常关注(OR=12.37,95%CI:5.04~30.38)、偶然关注(OR=6.17,95%CI:2.65~14.37)和极少关注(OR=2.65,95%CI:1.07~6.55),猴痘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结论2022年我国内地未报告猴痘病例前,HIV阳性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对猴痘信息关注度不够,自评有猴痘感染风险比例不高,建议加强针对该人群猴痘知识宣传教育。
- 李培龙汤后林李东民葛琳于茂河秦倩倩陈方方蔡畅金怡晨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猴痘
- 我国外籍HIV/AIDS病例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报告的外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988-2014年期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HIV/AIDS病例(不包括港、澳、台)的基本信息,分析外籍病例的空间聚类热点,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结果截至2014年底,全国诊断外籍HIV/AIDS病例10 890例,占全国累计发现病例的1.7%,但云南部分地区外籍病例占当地新发现病例的比例较高。外籍病例以亚洲籍为主(81.7%),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61.3%)。空间分析结果显示,除云南外,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山东及北京等边境和沿海省份是外籍病例的主要发现地区,各地外籍病例传播途径和发现方式不同。2010年中国取消"限制HIV/AIDS病例入境"的禁令后,中国新发现的外籍病例人口学特征发生了变化。结论近年来外籍病例对中国边境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存在较大影响,建议开展跨区域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强针对外籍HIV/AIDS病例的随访和医疗救治。
- 蔡畅王丽艳郭巍秦倩倩丁正伟陈方方崔岩
- 关键词:艾滋病
- 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被引量:70
- 2015年
-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3257例经非婚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病例的调查,男性2586人,女性671人。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有显著差异,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77.8%),其次为临时异性性伴传播(15.5%);女性中,商业性伴、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传播各占1/3。男性感染方式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组中情况不同,女性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各地区差异较大。应深入了解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 陈方方郭巍王丽艳李东民秦倩倩李培龙蔡畅曲书泉崔岩
-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
- 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0
- 2015年
-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 王丽艳丁正伟秦倩倩蔡畅郭巍崔岩
-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病毒
- 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流动隋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户籍和现住址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20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动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的差异;采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拟合模型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5年共收集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15862例,其中流动病例54714例(46.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流动病例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2.0%(1335/3182)上升到2015年的47.9%(15623/32610)(X2=130.93,P〈0.001)。户籍为东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3580例,其中89.8%(12201例)在东部地区内流动,户籍为中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26088例,其中52.0%(13570例)流动到东部地区,户籍为西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4106例,其中30.5%(4298例)流动到东部地区。52627例(96.2%)流动病例的现住址位于城市地区,其中40.8%(21452例)户籍为农村地区者流动至城市地区,58.4%(30722例)在城市地区之间流动。病例诊断后每年仍有部分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08年报告流动病例1335例,在2009年其中16.9%(225例)的流动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15年仅有5.7%(76例)发生变化。分别与〈25岁、初中及以下、已婚者相比,25—49岁、高中以上、未婚者流动可能性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1.30(1.26~1.34)、1.68(1.64~1.73)、1.95(1.87~2.02);与HIV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患者流动可能性较低,DR(95%咖值为0.71(0.69~0.74);与户籍地区为农�
-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丁正伟蔡畅崔岩孙江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 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疾病进程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MSM不同年龄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进展变化,进一步探索HIV感染的疾病进程。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5月31日、≥15岁、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测次数≥2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抗病毒治疗前的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之间的线性消除关系,利用含有末次HIV阴性检测日期和首次阳性检测日期的CD4值估计截距,采用t检验和Z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并反向估计从HIV阳转到达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6754例,含有HIV末次阴性检测日期的共146例;年龄为M=27(P25~P75:23~35)岁;线性消除模型中,15~、25~和≥35岁年龄组的截距24.84(95%CI:23.76~25.92)、23.94(95%CI:22.86~25.02)、23.44(95%CI:21.91~24.96);15~、25~、35~和≥45岁年龄组的斜率为-1.31(95%CI:-1.33^-1.25)、-1.37(95%CI:-1.40^-1.33)、-1.53(95%CI:-1.58^-1.47)、-1.59(95%CI:-1.68^-1.51);从HIV抗体阳转到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9(95%CI:0.79~1.81)、3.92(95%CI:3.36~4.48)和7.21(95%CI:6.58~7.81)年,其中1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长,分别为1.89(95%CI:1.05~2.85)、4.68(95%CI:3.80~5.77)、8.17(95%CI:7.23~9.42)年,≥4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短,分别为0.68(95%CI:0.00~1.72)、2.98(95%CI:1.91~4.14)、5.85(95%CI:4.62~7.16)年。结论MSM中CD4的消除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进展加快,高年龄组从HIV阳转到达不同CD4阈值的进展时间比低年龄组更短,提示MSM中高年龄组受HIV感染的影响更大,早诊断并及早开展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 唐林凌倩吕繁汤后林李培龙葛琳陈方方蔡畅李东民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CD4+T淋巴细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重庆市部分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中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2017年10-12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与合川区,招募在当地居住≥1年且年龄≥50岁中老年人,样本量41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408人中,男性313人,女性95人,年龄50~88(64.93±9.03)岁,HIV感染率为1.47%(6/408),其中男性HIV感染率为1.28%(4/313)、女性HIV感染率为2.11%(2/9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7.50%(153/408)。曾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8.87%(77/408),最近6个月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7.60%(31/408),最近6个月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9.35%(6/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非婚性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中,男性是女性的39.51倍(OR=39.51,95% CI:5.03~310.30),未婚、离异或丧偶者是已婚或同居者的4.60倍(OR=4.60,95% CI:1.50~14.05),休闲活动方式为个体活动是外出活动的2.03倍(OR=2.03,95% CI:1.08~3.81),生活状态自我评价较空虚者是较充实者的3.94倍(OR=3.94,95% CI:1.86~8.36)。结论 重庆市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性别、婚姻状况、休闲活动方式、生活状态自我评价等是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比例低,应积极探索中老年人的有效干预措施。
- 江光煚郭巍裴迎新蔡畅吴国辉周超卢戎戎陈宗良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
- HIV感染率较高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性行为模式婚内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农村50岁及以上女性性行为模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南省邵阳县和四川省荥经县农村抽取50岁及以上女性,采用自编的电子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模式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性行为满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行为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724例研究对象中,过去1年中409例(56.4%)有婚内性行为,9例(1.2%)存在非婚性行为;有婚内性行为的409例中,91.9%的人过去1年从未使用安全套。单因素分析显示,过去1年婚内性行为的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性需求和性行为态度的老年女性人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性需求和性行为态度是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中性行为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论: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绝大多数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少数发生过婚外性行为,大部分人婚内性行为满意度较低,受教育程度高、有性需求及认为性行为必要者婚内性行为满意度高,应促进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非婚性行为,加强性健康知识指导,以降低该人群性传播感染风险。
- 胡宓谢关情王新婷李京新周海叶周启富蔡畅
- 关键词:性行为农村女性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