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小于

作品数:54 被引量:46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青光
  • 29篇青光眼
  • 15篇超声
  • 14篇原发性
  • 12篇显微镜
  • 12篇闭角
  • 12篇闭角型
  • 12篇超声生物
  • 11篇生物显微镜
  • 11篇闭角型青光眼
  • 11篇超声生物显微...
  • 9篇手术
  • 8篇眼压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小梁
  • 7篇晶状体
  • 7篇UBM
  • 6篇植入
  • 6篇植入术

机构

  • 42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眼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蔡小于
  • 17篇葛坚
  • 17篇刘杏
  • 14篇陈秀琦
  • 12篇曾阳发
  • 11篇张秀兰
  • 10篇刘杏
  • 8篇王忠浩
  • 7篇钟毅敏
  • 7篇黄晶晶
  • 7篇叶天才
  • 7篇周文炳
  • 7篇凌运兰
  • 5篇郑小萍
  • 5篇毛真
  • 5篇杜绍林
  • 5篇李媚
  • 5篇王涛
  • 4篇金陈进
  • 3篇林振德

传媒

  • 14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眼科学报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央角膜厚度对Goldmann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CCT对Goldmann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 (NCT)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分别用Goldmann眼压计与 NCT测量83例(83只右眼)正常志愿者的眼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
曾阳发刘杏黄晶晶蔡小于郑小萍王涛钟毅敏毛真
文献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正>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三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白联合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Phaco+IOL植入术和单纯白...
张秀兰葛坚蔡小于林军凌运兰林明楷
文献传递
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例(7只眼)。行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一次性尼龙虹膜拉钩钩住撕囊边缘,以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完成晶状体抽吸、MCTR植入及缝合固定。于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6只眼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1只眼为0.7。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好。超声活体显微镜显示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襻及MCTR均位于晶状体囊袋内,MCTR的固定钩稳定地位于虹膜与晶状体囊膜间。反光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分析显示1只眼出现较明显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虹膜拉钩的使用可维持术中晶状体囊袋的稳定及手术过程的操作安全。MCTR植入可维持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性,安全有效地避免马方综合征患者进行性加重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导致的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
吴文捷郑丹莹郑颖丰蔡小于
关键词:晶体半脱位虹膜晶体囊
川芎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0
1999年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9)眼进行川芎嗪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Humphrey视野检查以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测。结果用磷酸川芎嗪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0.00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臂-脉络膜循环时间从治疗前的14.67±2.74s下降至13.00±2.14s(P<0.005),臂-视网膜动脉循环时间从14.2±2.43s下降至12.93±2.02s(P<0.02),视网膜动-静脉时间从17.67±5.94s下降至12.93±2.81s,(P<0.02);Humphrey静态视野的总缺失从-933.39±641.76减少至-773.56±663.55(P<0.001),平均缺损从-12.99±9.43减少至-11.10±9.10(P<0.01);动态视野之I4e等视线面积从5568.09±1974.34mm2扩大至6093.51±1798.16mm2(P<0.02);100’、25’和6’三种方格PVEP的P1潜伏期分别从1?
刘杏周文炳葛坚凌运兰蔡小于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药物疗法川芎嗪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1年
本文对 10例 13眼开角青光眼患者行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情况 ,并对 4例 5眼分别于术后 2 2、 44、 86及 96天行手术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最短 35天 ,最长 180天。结果 :眼压 :术前 13眼平均眼压 36 .2± 13.3mm Hg,13眼术后 1周平均眼压为 8.5± 3.7mm Hg,1个月眼压 15 .7± 5 .7mm Hg,9眼术后 2个月眼压 16 .3± 5 .6 mm Hg,7眼术后 3个月眼压 15 .0± 4.0 mm Hg,3眼术后 4个月眼压 13.0± 4.4mm Hg,4眼术后 5个月眼压 18.5± 3.3mm H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UBM检查可见结膜组织疏松 ,减压腔存在 ,巩膜至脉络膜通道疏松。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
刘杏黄晶晶蔡小于陈秀琦
关键词:开角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式丝裂霉素C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现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现代手术治疗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处理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临床收治39例44眼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房角粘连范围进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临床疗效。随访时间(12.2±4.4)个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控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前房深度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0.00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房角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房水流畅系数(C值)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01),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2眼需辅助1种局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在理想范围。【结论】现代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的同时,还具有相对房角开放、C值改善以及视力提高等优势,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
张秀兰胡慧玲黄文敏滕蕾蕾蔡小于葛坚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控制被引量:1
2007年
陈楚音吴素虹蔡小于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
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被引量:42
2006年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高眼压症(OHT)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方法采用OCT3测量正常人143例(143只眼)、POAG患者36例(36只眼)、NTG患者39例(39只眼)及OHT患者40例(40只眼)的CCT,并进行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正常人CCT与Goldmann压平眼压测量值的相关关系;对OCT测量CCT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进行类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正常组、POAG组、NTG组及OHT组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23.66±32.13)μm、(530.92±27.32)μm、(506.92±21.49)μm及(573.13±27.39)μm。POAG组与正常人组的平均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OHT组的平均CCT值大于其他各组,均P<0.01;NTG组的平均CCT值小于其他各组,均P<0.01。正常组CCT与眼压值呈正相关(r=0.318,R2=0.101,P<0.01)。OCT测量CCT的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ICC值分别为0.995和0.996。结论OCT可以准确地测量CCT;NTG患者平均CCT比正常人薄,而OHT患者比正常人厚;CCT可以影响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但贡献率较小。(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99-203)
刘杏曾阳发黄晶晶郑小萍凌运兰蔡小于
关键词:青光眼高眼压角膜
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的眼前节相关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 分析房角狭窄患者暗室激发试验阳性者的相关眼前节结构参数.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60例房角狭窄患者的暗室试验结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结构参数.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9.6±9.3)岁.眼前节结构参数包括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晶状体矢高(LV)、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膨隆度(IC)、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睫状突夹角(TCPA)及房角接触性关闭的象限数(NPAC).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60例房角狭窄者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27.3% (71/206),男性阳性率(41.7%,15/36)大于女性(25.0%,5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0,P=0.037).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OR =2.14)、AOD(OR=0.98)、IT(OR=1.68)、NPAC(OR=2.24)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T(OR=1.47)、NPAC(OR=1.70)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房角和虹膜参数与房角狭窄者的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结果相关,IT和NPAC是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
王忠浩李媚蔡小于梁轩伟刘杏
关键词:暗适应眼前半段眼内压
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及手术处理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晶状体不全脱位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诊疗方案。结果:本组病例共20例(21眼),男12例,女8例,平均
滕蕾蕾张秀兰祝芸芸杜绍林王晓蕾蔡小于葛坚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