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4篇震源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应力场
  • 2篇震相
  • 2篇小震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图
  • 1篇地震小区划
  • 1篇地震预报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应力
  • 1篇应力轴
  • 1篇余震
  • 1篇余震序列

机构

  • 11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蒋维强
  • 3篇李幼铭
  • 1篇左开挺
  • 1篇张专
  • 1篇黄新辉
  • 1篇周克森
  • 1篇沈峰
  • 1篇郭钦华
  • 1篇于涛
  • 1篇邓荣佐
  • 1篇吴业彪
  • 1篇聂树明
  • 1篇任镇寰
  • 1篇张大名
  • 1篇王迪洁
  • 1篇束沛镒
  • 1篇黄河生
  • 1篇袁杰
  • 1篇赵毅
  • 1篇李宏志

传媒

  • 5篇华南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1篇1990年中...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灵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及构造应力场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以广西及其邻近地区较为丰富的历史及现今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用地震能流密度的方法对灵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作了定量的研究。对该区地震的震源深度作了估计,并用多种方法对灵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蒋维强任镇寰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应力场震源
反射横波的震相分析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从实际的观测资料及理论计算给出了Si_1、Si_2的走时曲线。Si_1是地表面和莫霍界面上各反射一次的横波;Si_2为地表面反射一次和莫霍界面反射二次的横波。文中分析了它们在地震图上出现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实际分图工作的影响.
蒋维强
关键词:震相地震
利用反射横波测定震源深度被引量:1
1999年
提出了联合使用反射横波S11,Si1,Si2 在地震台网较疏的地区求解地震震源深度的原理和方法 ,并以新丰江水库区 12次地震为例 ,对该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利用反射横波法测定的震源深度与新丰江遥测台网的测定结果 (误差范围为 1km)吻合较好。
蒋维强王迪洁
关键词:反射波地震预报
广州市部分城区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
于涛周克森黄河生聂树明谢薇黄新辉邓荣佐胡新忠吴业彪张专沈峰叶天泽陈惠强翟桐范灵春左开挺张大名袁杰李宏志蒋维强郭钦华郑伟光
广州市部分城区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是运用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结构抗震学、管理学等方法,在广州市原越秀、东山、荔湾3个区和天河、白云区的部分区域约8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设定地震分析和地震...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地理信息系统防震减灾
地震主压应力轴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通过对全国许多地区大量的小震及中、强地震主压应力轴分布情况的详细研究,发现地震主压应力轴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并满足幂函数关系式lgN=a+bJ,其特征值b与分数维大致成反比,无标度区约为2°-8°。中强以上地震的前震序列的地震主压应力轴分布的特征值似乎明显比小震群活动的地震主压应力轴分布的特征值大。
蒋维强
关键词:地震分形应力轴
基岩凹陷地形对SH波入射时地面运动的影响
<正>在各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半无限空间的自由面上有一任意形状截面的无限长柱状凹陷地形,其凹陷地形填满另一种各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本文考虑在半无限弹性介质空间中,有偏振方向平行于该柱状凹陷地形的平面SH波入...
蒋维强
文献传递
广东东部和闽南区域壳幔介质分层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以广东东部和闽南的6个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所记录到的12个深源远地震直达 P波的波形作为观测资料,通过调整壳幔介质模型和计算相应的综合地震图的方式.直至莸得与观测波形可相比拟的综合地震图.由此得出这一研究区域的壳幔介质结构是由3对高速和低速相间的薄层组成的纵向分层结构,地壳厚度由南至北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南面地壳厚度为31.5km,北面为32.4km.最后以广东云浮工业爆破对所得到的介质模型进行了检验,各种P 波震相的理论走时与观测结果能较好地吻合.
蒋维强林纪曾李幼铭束沛镒
关键词:地震P波地震图震相
新丰江余震震群的“应力窗口”效应与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取1962至1990年12月广东省新丰江地震的余震序列资料,从应变释放的角度定量地分析新丰江的余震活动特点以及与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并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新丰江地震的余震应变释放过程具有4次明显的应变异常增加,而且。从新丰江地震以来,华南地区发生的所有5.0以上中强地震都与新丰江余震应变释放的明显异常增加相“联系”,新丰江余震震群的出现是华南地区构造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余震区应力加强的效应,可以起到监视华南地区5.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应力窗口”作用。 从1986年以来,新丰江地区的余震活动有所加强,其应变释放明显增加,表明华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在加强。其地震活动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蒋维强
关键词:地震活动余震序列
华南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被引量:29
1992年
本文利用、最大振幅比的方法,求出了华南六省200次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扇形分布特征,从该区的西部到东部,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为北南略偏东、北西和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弧形分布特征,沿着海岸线,从广西到福建,主张应力轴的方向为北西西、北东东和北北东方向,P轴和T轴的“平均”方向都基本水平。
蒋维强林纪曾赵毅李幼铭梁尚鸿
关键词:地震震源应力场
1918年南澳大震烈度异常的原因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从地震力的角度来分析1918年南澳大震烈度异常的原因。潮阳、潮安和云霄一带的烈度异常的主要是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S_(11)所造成;惠来、漳州和佛县一带的烈度异常主要是由于莫霍界面和地表面上各反射一次的反射波S_(11)所造成.
蒋维强
关键词:地震地震烈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