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绍阶

作品数:138 被引量:880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建筑科学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饮用水
  • 16篇水处理
  • 14篇斜板
  • 14篇混凝
  • 13篇絮凝
  • 13篇原水
  • 12篇活性炭
  • 10篇饮用
  • 8篇浊度
  • 8篇污泥
  • 8篇教学
  • 8篇给水
  • 8篇二甲基二烯丙...
  • 7篇絮凝剂
  • 7篇污染
  • 7篇滤膜
  • 7篇聚合氯化铝
  • 7篇给水处理
  • 7篇催化
  • 6篇消毒副产物

机构

  • 134篇重庆大学
  • 4篇重庆中法供水...
  • 3篇教育部
  • 3篇嘉善海峡净水...
  • 2篇贵州省交通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天津化工研究...
  • 2篇四川电力设计...
  • 2篇重庆市清泽水...
  • 2篇江门市慧信净...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 1篇重庆市规划设...

作者

  • 136篇蒋绍阶
  • 28篇向平
  • 23篇郑怀礼
  • 19篇梁建军
  • 13篇郭劲松
  • 12篇汪昆平
  • 10篇盛贵尚
  • 9篇王涛
  • 8篇刘澜
  • 8篇李晓恩
  • 8篇孙銮平
  • 8篇张智
  • 7篇张莹
  • 7篇朱国成
  • 6篇何强
  • 6篇张照清
  • 6篇邓晓莉
  • 5篇褚同伟
  • 5篇郭庆彬
  • 4篇朱敬平

传媒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2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给水排水
  • 8篇重庆建筑大学...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高等建筑教育
  • 4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工业水处理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山西建筑
  • 2篇供水技术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中国土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22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对出水浊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在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PAC),PAC粒度和额外投加混凝剂对滤池截留活性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池对粒径较大且颗粒均匀的粉末活性炭有良好的截留效果,目数越大的活性炭颗粒穿透滤池的情况越严重;在滤池前端额外投加混凝剂有利于滤池截留活性炭,有效缓解活性炭穿透滤池的问题,但单独投加10mg/L150~200目PAC,即可将滤池出水浊度控制在0.5NTU左右。
蒋绍阶冯海翔车腾腾王良超岳崇峰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滤池浊度混凝剂目数
超滤膜过滤通量计算模型的实验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装置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约在0.2MPa内,过滤通量与操作压力成线性增加关系;在操作压力恒定时,过滤通量随着原水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并指出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对过滤通量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过滤通量,可降低溶液中有机物的浓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提出了超滤膜过滤通量计算的经验公式,同时还认为该计算模型可给类似体系的超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向平蒋绍阶
关键词:超滤膜过滤通量截留分子量
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沉淀装置
本发明涉及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沉淀装置,包括同心的沉淀内筒和沉淀外筒,沉淀内筒和沉淀外筒的半径分别为m、l,在沉淀内筒和沉淀外筒之间均匀地设有若干螺旋分布的斜板,斜板倾斜角度为θ,所述斜板为仅位于长轴一侧的椭圆环形,其内...
蒋绍阶褚同伟张莹
文献传递
高铁酸钾制备新方法与光谱表征被引量:20
2010年
以次氯酸钙为原料制备了高纯度高铁酸钾,研究内容包括:高铁酸钾的性质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重结晶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次氯酸钙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温度为25℃,重结晶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所需的次氯酸钙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倍,产率为75%以上。利用直接分光光度法对产物纯度进行了分析,测得产物纯度达到92%以上。论文以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X衍射法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以次氯酸钙为原料制得的产物为高铁酸钾。
郑怀礼邓琳莉吉方英蒋绍阶张鹏
关键词:高铁酸钾光谱分析次氯酸钙
一种用磷矿粉合成聚磷氯化铝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磷矿粉合成聚磷氯化铝的方法,该方法先用氢氧化铝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加热,同时加入磷矿粉与浓盐酸反应的上清液聚合而成。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聚磷氯化铝盐基度为50~75,氧化铝含量为8...
郑怀礼余炳宏蒋绍阶郑美珍朱国成张照清冯力
文献传递
复合混凝剂PAC-PDM处理夏季嘉陵江高浊水的应用研究
2011年
聚合氯化铝(PAC)和复配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的复合混凝剂PAC-PDM对嘉陵江夏季高浊水的烧杯试验研究表明:PAC-PDM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均比单独投加PAC的处理效果好,PAC-PDM的较优复配比为3∶500。在此试验条件下,PAC-PDM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主要是电中和作用。采用复配比为3∶500的PAC-PDM和单独投加PAC进行水厂生产连续运行试验,在满足出厂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情况下,PAC-PDM的投药量约为6~40mg/L,而PAC的投药量约为15~60mg/L,PAC-PDM较单独采用PAC节省近40%的混凝剂费用。
向平蒋绍阶张智赖莉张南
关键词:混凝高浊度原水复配混凝剂
新工科背景下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被引量:6
2021年
新工科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核心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聚焦新工科内涵和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创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探索、能力建设、价值引领”设计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多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推行教师引导和陪伴式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学环节顺序的调整与教学组织的融合创新,运用兴趣实验导入、案例解析、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辅助新型信息技术,强化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构建全周期系统性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赵志伟李莉向平古励蒋琰曹知平曾洁蒋绍阶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水质工程学
臭氧活性炭技术在水厂改造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随着饮用水源污染的日益加重,现有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已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 T206-2005)的要求。从水厂现有处理工艺的特点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结合臭氧活性炭技术发展现状, 提出用颗粒活性炭替换全部砂层滤料,将水厂原有滤池改造为活性炭滤池和将预氯化改造为预臭氧化相结合的水厂工艺改造方式,并探讨其可行性。
蒋绍阶张海昆
关键词:水质水厂改造臭氧活性炭滤池
PAC-PDMDAAC有机-无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14年
用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杂化絮凝剂。电导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C-PDMDAAC之间以共价键性质键合。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杂化絮凝剂结构疏松,更易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实验得到合成杂化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单体用量为m(单体)/m(PAC)=30/10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7%,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3h。絮凝实验结果表明,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在投药量为8 mg/L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复配型或PAC单独使用时的絮凝效果,浊度去除率达99.06%。
蒋绍阶冯欣蕊李晓恩向平
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絮凝剂聚合氯化铝
泡沫镍/活性炭电极电吸附去除水中的NO_2^-
2017年
采用涂覆法以泡沫镍为集流体制作活性炭电极并构建电吸附装置,研究电吸附装置去除NO_2^-的最佳运行工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装置对NO_3^-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离子强度对装置吸附NO_2^-和NO_3^-的去除效果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从节约能耗和提高装置去除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装置去除NO_2^-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当废水浓度低于800 mg·L^(-1)时,装置对NO_3^-的去除效果优于NO_2^-;当NO_2^-废水浓度低于700 mg·L^(-1)时,可以将NO_2^-预先氧化或自然氧化成NO_3^-后,再通过电吸附装置去除,能有效提高装置去离子效率并降低电耗成本。
蒋绍阶熊关全张若汉张亚晴
关键词:电吸附电流效率亚硝酸根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