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佐升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性状
  • 3篇育性
  • 3篇育性转换
  • 2篇叶片
  • 2篇叶片性状
  • 2篇育性遗传
  • 2篇水稻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籼稻
  • 2篇晚稻
  • 2篇理想型
  • 2篇核不育
  • 2篇核型
  • 2篇不育
  • 1篇芽变
  • 1篇芽变株系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早稻

机构

  • 8篇湖南农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蒋佐升
  • 6篇康春林
  • 5篇周清明
  • 5篇伏军
  • 3篇李娟
  • 3篇程尧楚
  • 3篇徐庆国
  • 3篇段映池
  • 2篇董延瑜
  • 1篇谢卓荣
  • 1篇李宗道
  • 1篇刘本坤
  • 1篇李娟

传媒

  • 6篇湖南农学院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麻作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 3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苎麻染色体组型及其Giemsa C-带带型研究被引量:4
1986年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18(S)st+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程尧楚段映池蒋佐升谢卓荣李宗道
关键词:C-带染色体组型核型公式苎麻嫩梢扦插
早籼叶片性状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以19个早籼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性状共62项.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早籼产量起重要作用的性状是;成熟期剑叶长、剑叶长宽比、剑叶面积、剑叶体积;蜡熟期剑叶角度、倒二叶宽、倒二叶自然长;单株生物产量和谷草比.经验证,由上述重要性状与产量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其预测平均准确率为97%.在早籼高产育种中重点应放在提高生物产量上.
伏军周清明尹大德康春林蒋佐升李娟
关键词:早稻数学模型通径系数分析
观察组数小于性状数时逐步回归计算机软件的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利用计算机程序对观察数据组教小于性状数这种结构类型的数据进行逐步回归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时,入选和剔除性状的自由度计算越界,作者经过反复修改程序及运算表明:原有的程序通过调整入选和剔除性状的标准不能有效地控制入选性状的数目,但在按一般α水平进行逐步回归的基础上依据入选性状贡献率的大小再次选择,达到控制入选性状数目的方法是合理和正确的。用此方法计算多份实验资料结果表明,其复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
蒋佐升周清明尹大德伏军康春林李娟
关键词:生物统计程序设计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被引量:6
1999年
以 5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 :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 ,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 ,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 .不同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 ,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 ,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虽然不同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及同一不育系在不同年份 ,其花粉发育各个时期长短略有变化 ,但均存在一个主要的花粉败育时期 ,据此可进行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的分类 .
徐庆国蒋佐升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育性转换
超高产水稻品种理想型性状和优化配组新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1989~1993年,对63个水稻高产品种的193个性状的育种值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到了早籼、早粳、晚籼、晚粳高产品种所必须具备的理想型性状及其优化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品种进行了分类,配制了各类型间杂交种,研究了各重要理想型性状的配合力,找出了最优的配组方案。
周清明康春林尹大德蒋佐升伏军李娟
关键词:水稻最佳化性状配组
高产晚稻品种理想型性状的研究
1992年
以22个晚釉和14个晚粳高产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193个性状。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晚釉高产品种共有主茎倒二节间直径、灌浆中期百粒日增重、谷草比、黄熟期绿叶指数等10个理想型性状;晚粳高产品种共有成熟时剑叶实长、全生育期、抽穗期单株根千重等10个理想型性状。由此理想型性状所建立的晚籼、晚粳优化回归方程x^2测验效果极佳,且对每个参试品种产量的预测准确率均在93.25%以上。
周清明康春林尹大德蒋佐升伏军李娟
关键词:晚稻经济性状株型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育性转换及育性遗传的研究被引量:11
1993年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蒋佐升徐庆国董延瑜康春林
关键词:籼稻育性遗传安农S-1
晚稻叶片性状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1993年
以21个晚籼品种和15个晚粳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的叶片性状共59项.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叶片性状,晚籼与晚粳的差异较大;晚籼有5个重要叶片性状,属于剑叶性状的有4项;晚粳有9个重要叶片性状,属于剑叶性状的有7项.经验证,由上述重要性状与产量所建立的晚籼、晚粳优化回归方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在93.47%和95.01%以上.
伏军周清明尹大德蒋佐升康春林
关键词:晚稻
沙田柚及其芽变株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对沙田柚及其芽变株等4个材料的染色体核型及Giemsa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染色体数目的众数为2n=18,第6对染色体带随体,染色体长度比在2至3之间,臂指数(N.F)为36,核型属于1B类型。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A.S.K%)变化范围在56.99%~59.54%之间,均为对称型核型。7个材料Giemsa带型主要是着丝点带、端带和全带。
段映池程尧楚蒋佐升刘克颐
关键词:沙田柚染色体核型G带
全文增补中
籼型两用不育系衡农S-1育性转换及育性遗传的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1989年至1991年,根据衡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对衡农S-1的育性转换动态和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衡农S-1在一年中的育性转换动态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衡农S-1有两个育性转换期,其稳定不育期从7月中旬至8月底.衡农S-1的育性主要受—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母本效应在不同组合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衡农S-1与W6154S的育性基因是两对非等位基因,并且这两对非等位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
蒋佐升徐庆国董延瑜
关键词:籼稻育性转换育性遗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