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莹

作品数:15 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城镇化
  • 3篇生态
  • 3篇农业
  • 3篇GIS
  • 2篇山区土地利用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成本
  • 2篇生态敏感性
  • 2篇湿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生态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城市
  • 1篇地城
  • 1篇地理国情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养殖
  • 1篇一村一品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湖北省发展和...

作者

  • 15篇董莹
  • 11篇田玲玲
  • 11篇罗静
  • 5篇陈洁
  • 3篇曾菊新
  • 3篇田野
  • 3篇陈国磊
  • 2篇罗静
  • 2篇刘浩
  • 1篇郑文升
  • 1篇田野
  • 1篇卢会娟
  • 1篇祝明明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可达性改善与交通联系网络结构演化——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24
2018年
选取1985、1995、2005和2015年的湖北省交通路网,使用栅格成本距离、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重心演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和节点中心性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改善及交通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总体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紧致程度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近10年是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和交通联系网络发育提升最为迅猛的阶段,鄂中、鄂东已经开始趋向形成一体化的交通联系网络。②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均呈现出“核心一边缘”格局,但可达性优势区有向鄂西移动的趋势,交通联系网络则表现出以武汉、宜昌、襄阳为中心的等级结构差异。③可达性改善程度呈现“反自然地形”的态势,显现出边缘山区提高快,中部平原地区提高慢的“边缘一核心”格局。体现在交通联系网络中即呈现出直接联系显著增多,网络中转效率提升明显,城镇间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田野田野罗静罗静董莹陈国磊
关键词:可达性县域网络结构
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对湖区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状况,分析了湖泊水产养殖的输出物质:过量饵料、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化学制剂,并综合研究了水产养殖对湖泊水质、水生生物以及湖区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提出湖泊水产养殖应坚持集约化与生态化,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湖泊水产养殖的对策。
刘浩董莹田玲玲
关键词:湖泊湿地水产养殖
武汉市远城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及分担机制研究
“城镇化”作为推动健康、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被视为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着户籍、住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难点,其深层原因则是制度改革带来的利益...
董莹
关键词:分担机制城镇化进程
文献传递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英山县为例
山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差,可持续能力弱,人地矛盾尖锐突出,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了解山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为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以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英山县为例,根据区域生态环境...
罗静陈洁董莹田玲玲刘和涛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土地利用GIS
文献传递
汉江流域经济区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流域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关注的热点之一,科学合理的流域发展模式,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主体功能区布局为流域经济区从宏观和整体统筹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对各单元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水平综合评价,分析经济带内各地区现有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开发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找出流域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特征和规划布局,寻求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与区域内主体功能区布局之间的耦合协同,并提出空间协调衔接、功能耦合调控、分工协作一致的协同路径.
田玲玲曾菊新董莹刘和涛罗静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武汉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统计出武汉城市圈各类型湿地的面积、特点、分布,并借助1985年、1995年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采用类型对比法,分析了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以期对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卢会娟刘浩董莹田玲玲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湿地生态
英山县茶叶产品的发展与品牌创建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对英山县茶产品的地域分布、产量的提升以及名优茶产品的产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英山县的特色茶叶品牌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积极作用。进而对英山县茶叶品牌创建的举措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董莹陈洁田玲玲罗静
关键词:茶叶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54
2016年
研究湖北省内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以2005年、2010年、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核算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在三个时间节点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对各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盈亏状况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的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呈迅速增长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增长最快;2005年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以武汉为代表的中东部,2013年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中西部,生态赤字空间分布的重心逐渐由东部向西部转移;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增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建筑用地、化石能源、草地、水域、林地和耕地,其中潜江、恩施、天门、仙桃、黄冈等地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增速最快,十堰、鄂州、黄石、荆州、荆门等地则是水域生态足迹增速最快,草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的生态足迹增长共同决定各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
田玲玲罗静董莹刘和涛曾菊新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②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③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④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董莹罗静罗静罗静郑文升田野
关键词:城市中心性城市网络都市圈长江经济带
武汉市远城区两型城镇化社会成本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旨在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此,在追求提高城镇化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两型城镇化也应考虑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损耗。本文主要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两个...
罗静董莹陈洁田玲玲
关键词:社会成本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