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芳永

作品数:62 被引量:29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8篇胶质
  • 17篇胶质瘤
  • 16篇树突
  • 16篇树突状
  • 16篇树突状细胞
  • 15篇手术
  • 15篇肿瘤
  • 14篇脑胶质瘤
  • 13篇外科
  • 12篇免疫
  • 11篇癫痫
  • 11篇垂体
  • 9篇腺瘤
  • 9篇免疫治疗
  • 8篇垂体腺瘤
  • 6篇切除
  • 5篇预后
  • 5篇入路
  • 5篇外科手术

机构

  • 6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省新华医...

作者

  • 62篇董芳永
  • 56篇雷霆
  • 29篇舒凯
  • 25篇李龄
  • 23篇薛德麟
  • 22篇牛洪泉
  • 12篇董震
  • 10篇张华楸
  • 10篇万锋
  • 6篇韩林
  • 6篇王煜
  • 5篇曾令成
  • 4篇厉春玲
  • 4篇汤浩
  • 4篇陈旭
  • 4篇柳再明
  • 4篇李勇
  • 4篇董震
  • 3篇陈旭
  • 3篇刘红朝

传媒

  • 10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华中医学杂志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德国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The Ch...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脑胶质瘤自体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小胶质细胞(MG)在脑胶质瘤局部微环境中的关系及采用疫苗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采用C6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接种于造模第2天大鼠的皮下。以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脑内MG和DC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DC表达均明显高于肿瘤组,而MG表达均明显低于肿瘤组。结论采用DC疫苗治疗可以增加局部微环境中的DC数量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提高DC的功能。
牛洪泉王煜董震董芳永柳再明雷霆薛德麟
关键词: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小胶质细胞
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本文研究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人类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将41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9人接受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阳性对照组17人接受全肿瘤组织匀浆疫苗治疗,阴性对照组15人,手术后仅接受放疗。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位数生存时间大于22个月,阳性对照组为16个月,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7个月)。生存分析示3组间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和全肿瘤组织匀浆疫苗可抑制脑胶质瘤的复发和进展,从而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好的疗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董震牛洪泉雷霆董芳永厉春玲张韬薛德麟
关键词: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树突细胞
手术治疗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Meta分析
2018年
目的评价预防性手术治疗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风险和意义。方法在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s数据库中检索手术治疗和单纯随访的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5.3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合计403例患者,总随访时间为4.4~10.0年。其中单纯随访组124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者32例(25.8%);手术组279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者30例(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索到9篇单纯手术的文献(278例)和1篇观察自然史的文献(56例)。合并统计单纯手术的9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与随访组的28.6%(16/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儿童无症状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目前有限的文献资料支持预防性手术可以使患儿获益,今后尚需要更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
牛洪泉杨雄董芳永赵天远刘扬郭超万锋雷霆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无症状疾病META分析脂肪瘤型
树突状细胞治疗脑胶质细胞瘤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疫苗瘤内注射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皮下和颅内肿瘤模型,通过第一组为瘤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第二组为腹部皮下注射DC、第三组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大鼠生存时间,比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大鼠表现为肿瘤生长部分抑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瘤内注射DC和腹部皮下注射C6冻融抗原致敏DC,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60);CTL杀伤活性增强,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皮下种植的肿瘤治疗一侧后,生长均受到抑制,并逐渐缩小。结论瘤内注射DC治疗脑胶质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王煜雷霆牛洪泉舒凯董震董芳永薛德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胶质瘤
脑胶质瘤自体疫苗的临床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疫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切除下来的脑胶质瘤制成肿瘤组织匀浆,超低温保存,备用。将54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疫苗的组成各有不同。第1组疫苗为单纯胶质瘤组织匀浆;第2组为胶质瘤组织匀浆加卡介苗(BCG);第3组为树突状细胞(DC)加入胶质瘤组织匀浆共同培养制成DC疫苗加BCG。分别评估每组的疗效。结果 3组中位生存期均高于未用DC,有明显的效果,但第2组优于第1组,第3组优于第2组。结论脑胶质瘤术后均可行肿瘤疫苗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切除、术后化疗或放疗。
薛德麟雷霆董震董芳永牛洪泉厉春玲张韬王凯
关键词:脑胶质瘤树突状细胞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组织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经蝶窦入路切除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组织学侵袭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行经蝶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影像学、病理学和随访资料的侵袭性垂体腺瘤82例,其中PRL 腺瘤39例,GH腺瘤13例,ACTH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24例,随访时间5-30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病理检查以鞍底硬膜浸润的发生率最高,并有20例(24.4%)发现有肿瘤内卒中或出血。PRL腺瘤的全切率明显低于无功能腺瘤(P<0.01), 而无功能腺瘤、GH腺瘤与AcTH腺瘤之间相差不明显。PRL腺瘤的复发率较无功能腺瘤和GH腺瘤高(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无功能腺瘤与GH腺瘤的治疗效果优于PRL腺瘤,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导致手术全切机率下降,是术后复发的丰要原因。
李勇舒凯董芳永万锋雷霆李龄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疾病预后肿瘤入侵垂体肿瘤
鞍区肿瘤与闭经溢乳综合征被引量:1
2001年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催乳素水平升高,由于高催乳素血症将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妊娠的情形,即将会出现病理性泌乳,也就是所谓的泌乳.泌乳表现为自发的乳汁溢出,通过有目的的临床观察研究,这种泌乳并不出现乳腺增大.长期的这种高泌乳素血平将抑制GnRH的腺冲式分泌,而且同样也将作用于促性腺激素的释放,结果导致无排卵以及闭经.除下丘脑这一非常重要的作用点外,泌乳素也可直接用于卵巢而造成高泌乳素血症性月经紊乱.
J.HoneggerM.Petrick董芳永
关键词:鞍区肿瘤闭经溢乳综合征
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综合判断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分析经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判断标准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行经蝶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影像学、病理学和随访资料的侵袭性垂体腺瘤82例,随访时间5~30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R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病理检查以鞍底硬膜浸润的发生率最高。PRL腺瘤的全切率明显低于无功能腺瘤(P<0.01),无功能腺瘤、GH腺瘤与ACTH腺瘤之间相差不明显。PRL腺瘤的复发率较无功能腺瘤和GH腺瘤高(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导致手术全切几率下降,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李勇舒凯董芳永万锋雷霆李龄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经蝶窦手术组织病理学
树突状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脑胶质瘤自体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MG)和树突状细胞(DC)在脑胶质瘤局部微环境中的关系及采用疫苗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免疫组化法对MG和DC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DC表达均明显高于肿瘤组,而MG表达均明显低于肿瘤...
牛洪泉王煜董震董芳永柳再明雷霆
关键词: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小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的对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患者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和术中监测对病灶切除和术后癫控制的意义。方法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患者74例,术前进行全面详细评估,并进行病灶和致灶定位,术中在ECoG描记辅助...
陈旭董芳永雷霆
关键词:颞叶癫痫结构性病变外科治疗术前评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