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让
- 作品数:19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该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有良好的组...
- 董红让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聚乳酸周围神经神经缺损
- 文献传递
- PDLLA/NGF复合导管促进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究聚d,L-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PDLLA导管(B组),PDLLA加一次性给NGF(C组),复合导管(D组)。制作坐骨神经10 mm缺损,按上述分组桥接,手术后1、2、3月每组各取5只修复处组织。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光镜观察与图像处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同时间段组间比较,三头肌恢复率A组高,D组次之,C组较差,B组最差(P<0.05)。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显示,D组再生神经的数、质量都显著优于B、C组(P<0.05),接近A组。电镜观察显示A、D组中段神经纤维密度大、直径大、髓鞘厚,内有发育良好的神经丝和微管。B、C组神经稀、直径小、髓鞘薄、无髓神经相对多。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该管桥接修复大鼠受损的坐骨神经,能有效地促进其再生。
- 李德忠徐永年丁继兵蔡贤华尤锋董红让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神经缺损
- 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的体内降解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PDLLA/NGF)的降解性能,为修复神经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制作PDLLA/NGF缓释导管并用于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3月分别行导管的大体观察和电镜检查。结果:术后大体观察及电镜检查发现,PDLLA/NGF缓释导管能在大鼠体内随时间延长逐步降解,内层降解比外层速度快,到3月时导管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已顺利通过导管腔,无压迫及疤痕形成。结论:PDLLA/NGF导管在大鼠体内降解时间超过3月,能提供缺损神经再生所需的时间,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 董红让徐达传廖华阎玉华罗吉伟
- 关键词: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导管降解
- 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3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聚乳酸 /神经生长因子 (PDLLA/NGF)缓释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性能、降解过程。方法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4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A组 ) ,单纯PDLLA导管组 (B组 ) ,单纯导管加导管内一次性给药组 (C组 ) ,缓释导管组 (D组 ) ,每组 15只。制作坐骨神经 10mm缺损模型 ,分别用自体神经移植、单纯PDLLA导管、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修复。于第 1、2、3月后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和图象分析对比。结果 :同时间段组间比较 ,除三头肌恢复率低以外 ,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 ,明显比B组和C组恢复好。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 ,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 董红让徐永年黄继锋万涛李德中程文俊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聚乳酸周围神经神经缺损
- 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 周围神经缺损在缺损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断端的局部游离、神经牵拉延长后吻接等方法修复,当缺损距离过大时,通常需要进行自体神经移植来修复缺损,恢复效果较好,并且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金标准。因此研究理想的神经桥接材料以替代...
- 董红让
- 关键词: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缺损
- 文献传递
- 1例高原地区臂丛神经损伤的护理
- 2013年
- 臂丛神经损伤在上肢损伤中最多见,损伤后易引起手部功能部分丧失或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对神经损伤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时进行的康复锻炼,对降低残损、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1例高原地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李澜董红让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护理
- 高压氧配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原周围神经损伤
- 董红让郭启平贾锋涛
- 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acid/nervegrowth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 董红让徐达传徐永年阎玉华罗吉伟
- 关键词:周围神经
- 林芝地区628例颅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的规律、临床特点,为本地区颅脑创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8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628例中,男∶女为1.91∶1;藏族453例,汉族165例,其他民族10例;年龄19 ~45岁者占57%,牧民占26.75%,1~3月占37.42%,7~9月占37.74%,其他月份占24.84%;车祸伤占63.85%;轻型62.26%,中型19.27%,重型11.94%,特重型2.55%;其中治愈57.48%,后遗症29.46%,死亡13.06%.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创伤发生在年龄、职业、民族、时间、受伤原因、受伤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找出其规律性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颅脑创伤的发生率.
- 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苏正林
- 关键词:颅脑创伤流行病学
- 高原地区138例硬膜外血肿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创伤后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头部硬膜外血肿患者,对比前期组与后期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早期组头部硬膜外血肿62例,通过手术血肿清除后,前期组重新手术7例,重新手术率11.29%;患者最终死亡12例,死亡率率为19.35%,其中恢复良好37例,占59.68%。后期组头部硬膜外血肿76例,患者临床表现有双侧瞳孔不等大、颅内压增高致临床症状较重、中线移位大于0.5cm、血肿量大于50ml和脑组织博动差者将去除骨瓣,后期组再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率2.63%;患者最终死亡4例,死亡率为5.26%,其中恢复良好59例,占77.63%。两组再次手术率、死亡率、恢复良好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原地区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去骨瓣可以降低致死率、再次手术率和提高功能恢复良好率。
- 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李澜舒艳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脑创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