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忠
- 作品数:26 被引量:421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中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1971—2012年宝鸡、泾阳、武功、长安、临潼、渭南、大荔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标准化降水指数(ISP30、ISP60、ISP90)、和相对湿度指数(IM30)计算关中夏玉米生育期逐日有效降水和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采用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及相关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近42a关中夏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量总体表现出不稳定性,播种至出苗有效降水变化量最大;20世纪90年代初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2002年出现由少到多的转变;7月上旬至8月下旬是夏玉米干旱多发时段;轻旱发生频率最高,为51.7%,发生频率随着干旱等级加重而逐渐降低;20世纪90年代是干旱多发且较为严重阶段,干旱过程累积强度强,且持续时间长,进入21世纪以后有减少趋势;关中西部干旱日呈减少趋势,东部呈增加趋势,有效降水量与干旱日变化相反,关中西部有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东部有减少趋势。
- 李红梅范建忠
- 关键词:夏玉米有效降水
-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 高茂盛范建忠吴清丽
-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灾害损失
- 陕西黄土高原近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 高蓓范建忠李化龙董金芳
- 关键词: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
- 陕西粮食安全评估及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焦点。陕西农业属于"雨养农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分析陕西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全省总体上平均气温升高、降水总量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气象灾害造成损失逐步增加的趋势,结合陕西农业生产实际和粮食生产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 景毅刚范建忠李红梅
- 关键词:粮食安全气候变化
- 陕西关中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关中地区1986年以来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温度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最小;自1986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温度、光照、气候适宜度变化呈逐年上升,降水适宜度则呈现逐年降低,从变化倾向来看,光照、温度和气候适宜度以每年0.004 4、0.000 2和0.001 3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年0.002 1的速度减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而言,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则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候因素,且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降水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 景毅刚高茂盛范建忠马琪
-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
- GLOPEM与MOD17A3NPP的比较被引量:7
- 2013年
- GLOPEM和MOD17A3NPP产品广泛用于分析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与碳扰动、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研究工作中,但这两种NPP产品存在明显不同。为了了解这两种产品的差异,以陕西省为例,对2000年的GLOPEM与MOD17A3的NP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GLOPEM NPP和MOD17A3NPP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2)GLOPEM NPP普遍高于MOD17A3NPP,GLOPEM NPP是MOD17A3NPP的1.95倍;(3)两种产品的高值区出现的区域不同;(4)GLOPEM NPP的值域比MOD17A3NPP大,频率分布都呈现双峰型;(5)仅草甸植被的两种NPP比较接近,其他植被类型GLOPEM NPP是MOD17A3NPP的1.5~2.81倍。本研究结果为了解陕西省NPP状况丰富了数据信息和理解视角。
- 范建忠李登科周辉
- 关键词:NPP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渭北旱塬5市19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70—2010年的气温及降水量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对其响应。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的升温幅度较大;年、季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及秋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及冬季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有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增加12.1%,"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不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减少18.3%。
- 高茂盛范建忠吴清丽景毅刚
- 关键词:气候变化渭北旱塬气候生产力平均气温降雨量
- 基于MOD17A3的陕西省植被NPP变化特征被引量:91
- 2011年
- 利用2000—2006年MOD17A3数据集的年均NPP数据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NPP变化范围为340~434gC·m-2·a-1,平均值为383gC·m-2·a-1;年均NPP分布全省呈现北低南高,关中、陕南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长城沿线风沙区年平均NPP在0~200gC·m-2·a-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NPP在200~300gC·m-2·a-1,中部林区年平均NPP在400~500gC·m-2·a-1,渭北旱作农业区年平均NPP在300~400gC·m-2·a-1,关中灌溉农作区年平均NPP大部在400~500gC·m-2·a-1,秦巴山地林区年平均NPP>400gC·m-2·a-1。与2000年相比,2006年陕西省年NPP大部分地区是增加的,年NPP增加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5%。陕西省NPP线性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NPP变化百分率增加10%以上的面积所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比例为50.6%;植被NPP的变化百分率>10%的植被主要分布在延安市以北地区,说明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这些地区植被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 李登科范建忠王娟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 陕西近10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应用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定量计算了陕西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陕西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显著,增长幅度大。2000~20...
- 李登科范建忠王娟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 文献传递
- 旱涝灾害对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为揭示旱涝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1971—2010年期间的旱涝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年以来,旱涝灾害发生在时间上呈单峰变化,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发生最重,年平均灾害强度为25.7%;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也呈单峰变化规律,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对陕西的粮食生产影响最重(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57.7万t),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陕西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04.1万t)。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后旱涝灾害对陕西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缓解。
- 高茂盛范建忠吴清丽
- 关键词:粮食生产干旱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