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博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超声
  • 4篇动脉
  • 3篇超声检查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造影
  • 2篇肿瘤
  • 2篇注射
  • 2篇超声引导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侧
  • 1篇端侧吻合
  • 1篇端侧吻合术
  • 1篇多模式
  • 1篇新农合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机构

  • 10篇成都医学院第...
  • 8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5篇苟博
  • 2篇吴少平
  • 2篇游岚岚
  • 2篇唐曦
  • 2篇杨松
  • 2篇王艳
  • 2篇刘洪
  • 2篇江亮
  • 1篇毛楠
  • 1篇彭丹
  • 1篇周成香
  • 1篇刘亚斌
  • 1篇王少清
  • 1篇魏倩
  • 1篇朱小虎
  • 1篇周江英
  • 1篇胡静
  • 1篇张溢
  • 1篇肖祥

传媒

  • 3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新农村(黑龙...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BI-RADS征象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超声征象,探讨无创的超声检查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术前超声检查征象采用BI-RADS术语进行描述和评估分类,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对比分析肿瘤的超声BI-RADS征象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后方回声衰减所占比例最高,HER2过表达型癌组织边缘有毛刺征的比例最低、出现微钙化的比例最高,三阴性型肿块边缘光整、后方回声增强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BI-RADS超声征象对判断其分子分型有一定诊断价值,了解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典型超声征象,有助于超声医师更早、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肿瘤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周成香刘健苟博胡静黄蓉飞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检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子分型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在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术后1 w,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6.7±1.6)μmol/L,与对照组【(14.2±1.4)μmol/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140.8±52.4)U/L,显著低于对照组【(194.7±63.2)U/L,P<0.05】,血清GGT水平为(95.1±10.2)U/L,显著低于对照组【(102.4±11.3)U/L,P<0.05】,而血清ALB水平为(35.7±3.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9±3.5)g/L,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魏倩王艳游岚岚苟博
关键词:肝包虫病超声引导微波消融
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改进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15只兔)给予饲普通饲料;高脂饲料模型组(15只兔)给予高脂饲料(88.5%普通饲料+7.5%蛋黄粉+6%胆固醇+4%猪油);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15只兔)喂养方式与高脂饲料模型组相同,并每周肌内注射胎牛血清蛋白,剂量250 mg/kg。在喂养12周时,对每组兔进行血清采集、超声股动脉探查,解剖兔的主动脉并进行病理学HE染色检查,分析兔血脂Ⅰ指标、超声探查股动脉结果、兔主动脉粥样斑块、HE染色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兔血脂Ⅰ检测的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在大体解剖上显示粥样斑块病变较高脂饲料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超声检查股动脉表明,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血管病变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模型组明显。HE染色显示,高脂饲料复合免疫损伤模型组血管内皮下见更多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斑块形成。结论高脂喂养复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具有可行性,可更快速形成更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唐曦杨松苟博吴少平江亮刘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损伤超声检查高脂喂养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AVF)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TEE检查的老年NAVF患者113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37例和非血栓组76例,TEE获得两组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血流平均排空速度和平均充盈速度(LAA-AEV、LAA-AF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上述TEE参数及血清Hcy、RDW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E参数和血清Hcy、RDW对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血清Hcy、RDW及LVESD、LVEDD均高于非血栓组,LVEF、LAAEF、LAA-AEV、LAA-AFV均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血清Hcy、RDW均为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6.429、1.858、6.200,均P<0.05),LVEF、LAAEF、LAA-AEV、LAA-AFV均为保护因素(OR=0.380、0.760、0.756、0.789,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E参数及血清Hcy、RDW联合评估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3、89.20%、82.90%。结论 TEE联合血清Hcy、RDW在老年NAVF患者血栓形成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洁刘健苟博贺亚群邓思会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瓣膜性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
多模式超声联合BRAF突变检测对甲状腺TI-RADS 4~5类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联合BRAF突变检测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4~5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模式超声对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172枚(150例)行不同方式的检查,比较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 CU)、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guided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US-FNA)及US-FNA+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172个结节中恶性90个(BRAF阳性63个)、良性82个(BRAF均阴性);对总体TI-RADS 4~5类结节,CU+CEUS的敏感性最高(82.2%)、CU的特异性最高(93.9%);对于TI-RADS 4a类结节,US-FNA+BRAF突变检测的敏感性(81.4%)、特异性(93.6%)、准确性(89.3%)及AUC(0.875)均最高;对于TI-RADS 4b~5类结节,US-FNA、US-FNA+BRAF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AUC均较高。结论:合理选择多模式超声并联合BRAF突变检测,可以提高对甲状腺TI-RADS 4~5类结节的诊断价值。
苟博邓思会周江英辛凤月徐沁梅刘健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BRAF
CEUS误诊单纯肿块型睾丸结核1例被引量:3
2020年
患者男,63岁,因反复阴囊肿痛6月余入院,否认手术及外伤史,既往有肺结核病史。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双侧阴囊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48×109/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12.16 ng/ml;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超声检查: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双侧睾丸下极均探及低回声肿块,左侧大小约2.2 cm×2.1 cm,右侧大小约2.1 cm×1.6 cm,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CDFI:双侧肿块内均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图1A、1B)。CEUS:注射造影剂35 s后,左侧睾丸下极低回声边缘增强,中央部分未见增强,边界欠清晰,静脉期呈持续低增强(图1C);右侧睾丸下极低回声较周围实质呈欠均匀团状高增强(图1D),边界清晰,随后快速廓清,于50 s后呈稍低增强,整体呈“快进快出”;双侧附睾、精索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双侧睾丸实性肿块,倾向于睾丸肿瘤。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炎细胞浸润,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考虑结核。
苟博刘晓玲辛风月刘健
关键词:睾丸结核睾丸肿瘤超声检查
桡动脉纤细患者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1例
2020年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影响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血管条件因素之一是桡动脉内径。本文通过报道1例桡动脉纤细患者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案例,从而总结桡动脉纤细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进而为临床上部分存在桡动脉狭窄的患者建立桡动脉—头静脉的动静脉内瘘提供方法参考。
肖祥苟博李根毛楠王少清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病例报告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周成香刘亚斌朱小虎游岚岚苟博
关键词: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压迫(UGG)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IP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在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医源性动脉穿刺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8例,观察UGG联合UGTI治疗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注射凝血酶剂量300~500U,其中45例成功,3例二次注射成功,总治愈率为100%(48/48)。术后24h、1个月超声随访,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均未见血流信号进入,且无破裂出血和远端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IPSA,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作为IPSA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苟博王天瑞辛风月刘晓玲王艳刘健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医源性凝血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江县柏树乡推行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
2013年
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江县柏树乡推行效果,农民对其制度的了解情况,满意度情况及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自己的一些参考思路。自行设计问卷并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MicrosoftExcel2003编码表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江县柏树乡推行效果较好,但还有多处需要改善。
彭丹苟博
关键词:新农合报销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