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亚春

作品数:74 被引量:250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7篇甘蔗
  • 37篇基因
  • 19篇生物信息
  • 19篇生物信息学
  • 14篇抗病
  • 14篇抗病性
  • 12篇荧光
  • 12篇荧光定量
  • 12篇育种
  • 12篇育种周期
  • 12篇转基因
  • 12篇转基因甘蔗
  • 12篇抗病性鉴定
  • 12篇抗花叶病
  • 12篇花叶
  • 11篇实时荧光
  • 1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1篇克隆
  • 11篇黑穗病
  • 10篇实时荧光定量...

机构

  • 68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68篇苏亚春
  • 55篇阙友雄
  • 40篇许莉萍
  • 34篇郭晋隆
  • 22篇高世武
  • 20篇林庆良
  • 15篇苏炜华
  • 11篇凌辉
  • 10篇尤垂淮
  • 9篇孙婷婷
  • 8篇刘峰
  • 7篇杨颖颖
  • 6篇游倩
  • 6篇吴期滨
  • 6篇刘峰
  • 6篇张旭
  • 5篇黄珑
  • 4篇王玲
  • 4篇王竹青
  • 4篇李竹

传媒

  • 9篇作物学报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生物信息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2014中国...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2012全国...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以高粱β-1,3-葡聚糖酶基因(β-1,3-glucanase gene)cDNA序列为探针,搜索甘蔗EST数据库,而后通过电子克隆技术,拼接获得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ScBG。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卷曲螺旋、亚细胞定位、信号肽、功能域及高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ScBG基因全长1270bp,包含一个长达1011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3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8KD,理论等电点为4.98。该蛋白质很可能是胞外定位的诱导物释放型酸性葡聚糖酶,是一种稳定的分泌蛋白,且可信度达最高等级1。该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第17家族,含有N端信号肽,在第7~29位氨基酸处含有跨膜信号区,在第31~321位氨基酸处含有糖苷水解酶17家族结构域,含2个主要的功能结构域。10个物种ScBG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甘蔗ScBG基因编码蛋白与高粱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编码蛋白的同源性最高,达79.82%。以上研究结果为ScBG基因下一步的分子克隆、功能鉴定和应用提供基础。
方静平苏亚春游倩阙友雄许莉萍陈如凯
关键词:甘蔗3-葡聚糖酶电子克隆生物信息学
甘蔗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2017年
乙醇脱氢酶基因(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在植物抵御涝害、冷害、干旱等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已构建的甘蔗受黑穗病菌胁迫后基因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获得一条ADH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ugarcane Alcohol Dehydrogenase(Sc ADH;Gen Bank登录号为KJ57759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 ADH基因全长为1 644 bp,含有1 14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37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c ADH蛋白为稳定、亲水的酸性非分泌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上.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无规则卷曲,具有典型的ADH蛋白结构域以及NAD和锌的结合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甘蔗各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其中根中表达量最高,而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SA和Me JA胁迫下,Sc ADH基因的表达趋势为"先扬后抑",均在胁迫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7.34倍和11.81倍.在ABA胁迫下,该基因均上调表达,在胁迫12 h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5.53倍.在黑穗病菌胁迫下,该基因在感病品种ROC22中的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抗病品种YC05-179中的表达模式为"先抑后扬".综上推测Sc ADH基因在甘蔗应答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苏炜华黄宁凌辉刘峰曾瑞金苏亚春吴期滨高世武阙友雄
关键词:甘蔗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
受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诱导的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功能分析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黑穗病已成为世界性甘蔗主要病害,也是我国甘蔗栽培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挖掘甘蔗自身抗病基因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PR...
苏亚春郭晋隆薛板佟阙友雄许莉萍张杨文郑蕊
文献传递
甘蔗应答黑穗病菌侵染的转录组与蛋白组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挖掘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最重要糖料作物,蔗糖占我国食糖总产92/%。病害是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甘蔗黑穗病/(Sporisorium scitamineum/)是世界各植蔗区最主要...
苏亚春
关键词:甘蔗甘蔗黑穗病菌转录组
文献传递
黑穗病菌胁迫下甘蔗SSH文库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甘蔗黑穗病是一种由黑穗病菌引起的气传真菌病害,然而目前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厘清。本研究以接种黑穗病菌和接种无菌水的甘蔗感黑穗病品种ROC22为材料,利用SSH(Suppression Subtract...
黄宁凌辉张玉叶苏亚春肖新换黄珑吴期滨苏炜华许莉萍阙友雄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抑制消减杂交NORTHERN杂交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抑菌培养基培育甜椒的组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抑菌培养基培育甜椒的组培方法,包括培养容器消毒、培养基配制、无菌水制备、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瓶苗移栽。本发明的甜椒抑菌组培过程中,培养容器和培养基都无需高温高压灭菌,减少了工作量和能源消耗,简...
苏亚春杨颖颖林庆良阙友雄高世武郭晋隆吴期滨唐柳青
文献传递
甘蔗Ca^(2+)/H^+反向运转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CAX(Ca^(2+)/H^+antiporter)是植物细胞膜Ca^(2+)主动运输体系的一个大类。本研究以高粱的CAX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XM_002441593)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并结合RT-PCR技术,获得甘蔗CAX1基因的1条cDNA序列,命名为Sc CAX1(GenBank登录号为KT799799)。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CAX1基因全长784 bp,包含1个6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2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cCAX1蛋白被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α-螺旋,具有1个Na_Ca_ex superfamily。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甘蔗ScCAX1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各组织中均表达,但在茎中表达量最低,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PEG、NaCl、SA、ABA和Me JA胁迫过程中,ScCAX1基因的表达均受到调控。其中ABA、SA和PEG胁迫下表达量上调,均在胁迫24 h达到最大值。SA胁迫24 h的表达量为对照的5.47倍,而ABA胁迫24 h的表达量为对照的3.5倍。NaCl胁迫6 h的表达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2.14倍。推测ScCAX1基因能够响应逆境胁迫,其表达可能与甘蔗的抗盐、抗渗透胁迫性状有关。
苏炜华刘峰黄珑苏亚春黄宁凌辉吴期滨张华阙友雄
关键词:甘蔗电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甘蔗脂氧合酶基因ScLO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LOX属于脂氧合酶超家族(lipoxygenase superfamily),是脂肪氧化途径的重要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对外界刺激的抵御。本研究基于甘蔗(Saccharumspp.)转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首次从新台糖22号(ROC22)蔗芽中克隆获得ScLOX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K106188)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LOX1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2813 bp,开放读码框全长2664 bp,编码88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23,不稳定系数为39.77,亲水性平均值为-0.437,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但含有PLATLH2和Lipoxygenase活性位点,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OX (XP002466613.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96%。预测ScLOX1基因的编码蛋白为酸性稳定亲水性非分泌蛋白,属于type I类非传统9-LOX。qPT-PCR分析结果显示,ScLOX1基因在蔗芽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接种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后, ScLOX1基因的表达量在抗病品种崖城05-179中短暂上升,但在感病品种ROC22中显著下降。分别对瞬时表达ScLOX1基因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植株叶片接种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 coeruleum)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型观察、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和烟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显示,ScLOX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增强本氏烟对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的防御,但对烟草青枯菌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ScLOX1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抑制下调,但受脱落酸、氯化钠和聚乙二醇诱导上调。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ScLOX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孙婷婷王文举娄文月刘峰张旭王玲陈玉凤阙友雄许莉萍李大妹苏亚春
关键词:甘蔗脂氧合酶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2021年
由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黑穗病是甘蔗(Saccharum spp.)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益矿质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目前,关于外源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硅酸钠(sodium silicate,Na_(2)SiO_(3))和硅酸钾(potassium silicate,K_(2)SiO_(3))处理甘蔗黑穗病菌,观察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菌落直径和菌丝生长情况,评价不同硅剂和pH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0.5~20.0 mmol/L Na_(2)SiO_(3)和K_(2)SiO_(3)均完全抑制甘蔗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但1.0 mmol/L Na_(2)SiO_(3)促进甘蔗黑穗病菌菌落和菌丝的生长,10.0、20.0 mmol/L Na_(2)SiO_(3)和K_(2)SiO_(3)则显著抑制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表明Na_(2)SiO_(3)和K_(2)SiO_(3)均会影响甘蔗黑穗病菌的生长,高浓度Na_(2)SiO_(3)和K_(2)SiO_(3)的抑菌效果明显。在不同pH条件下,低pH(5.87~10.86)处理下的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有萌发,但其萌发率随着pH的增大逐渐降低,高pH(≥10.96)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此外,pH为9.40和11.57对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明显。调整pH为6.0的低浓度Na_(2)SiO_(3)(0~5.0 mmol/L)和K_(2)SiO_(3)(0~3.5 mmol/L)对孢子萌发影响小,但pH为6.0的高浓度Na_(2)SiO_(3)(7.0~20.0 mmol/L)和K_(2)SiO_(3)(5.0~20.0 mmol/L)显著抑制孢子萌发,表明相同pH水平下的K_(2)SiO_(3)比Na_(2)SiO_(3)及其对应pH处理对甘蔗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外源硅在甘蔗抗黑穗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王文举孙婷婷岑光莉娄文月陈燕玲阙友雄尤垂淮苏亚春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PH抑菌作用
基于蔗糖代谢基因多态性的甘蔗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基于蔗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标记进行甘蔗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遗传距离与糖分表型值关联性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4个根据参与蔗糖代谢酶基因SuSy、SPS、SAI和PPDK设计的锚定引物和9个随机引物,筛选具有多态性的17对引物组合,对28个糖分性状表型不同的甘蔗基因型进行TRAP标记,通过分子标记数据,估算不同基因型蔗糖代谢基因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170个条带,其中109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4.1%,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0个条带,6.4个多态性条带。在所测试的28个甘蔗基因型中,基于蔗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所估计的遗传相异系数(genetic dissimilarity,GD)为0.12—0.80。基于GD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GD=0.49处,供试基因型可被划分为4类,但就所采集的特定时期的锤度数据而言,类间和类内的锤度表型值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甘蔗不同基因型间4个蔗糖代谢酶基因遗传变异较高,多态性丰富,暗示TRAP技术在评价甘蔗蔗糖分性状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但与锤度表型值数据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莉萍阙友雄苏亚春
关键词:甘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