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 作品数:34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学龄前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调查及护理被引量:4
- 2007年
- 张春霞余淑素詹雪芬杨晶晶胡颖
- 关键词:癫痫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护理
- 儿童额叶癫痫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 背景与目的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以儿童期发病为主,临床上容易与一些非癫痫性发作混淆,准确地确定额叶癫痫的发作类型,将有助于正确的选药,避免造成医源性的难治性癫痫。为了提高对小儿额叶癫痫的认识,总结了...
- 林忠东焦颖胡颖余淑素吴鲜娇叶秀云李光乾胡鸿文
- 文献传递
- 人参皂甙Rg1对SHR大鼠纹状体GDNFmRNA基因表达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 胡颖林忠东郑飞霞施旭来
- 文献传递
- 低O_2高CO_2对大鼠支气管血栓素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支气管血栓素合酶 (TXS)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支气管血栓素合酶基因表达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 血栓素合酶基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 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血栓素合酶基因的表达。
- 曾海环王良兴胡颖陈少贤
- 关键词:血栓素支气管合酶慢性低氧酶基因
-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儿童癫癎分类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发作期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对癫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或临床拟诊癫的73例患儿采用VEEG监测。VEEG监测前由神经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年龄、发作频率、临床表现等资料确定发作类型;VEEG监测后,对同步的视频和脑电信号根据需要随意转换为多种导联方式回放分析,由神经与脑电图专业医师根据患儿的年龄、发作的频率、描记到的发作表现、同步的脑电及间歇期的脑电图表现等资料共同确定发作类型,并将监测前后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监测前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全面性发作80.8%(59/73),局限性发作19.2%(14/73)。监测后根据描记到的发作表现、同步的脑电及间歇期的脑电,确定全面性发作57.5%(42/73),局限性发作42.5%(31/73)。监测前后类型一致39例,不一致34例。结论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VEEG为癫分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林忠东李光乾叶秀云余淑素焦颖胡颖胡鸿文
- 关键词:癫痫儿童视频脑电图
- 鼾症儿童认知功能的研究
- 目的:通过监测鼾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变,探讨鼾症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科门诊年龄大于6岁的鼾症儿童145例,分为OSAHS儿童48例,原发性鼾症...
- 李秀翠林忠东叶秀云李伟赵钱雷胡颖焦颖
- 关键词:儿童鼾症
- 脑脊液蛋白含量/白细胞数比值在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的比值在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42例结核性脑膜炎,33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白细胞数比值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结脑组脑脊液蛋白含...
- 林忠东李光乾李伟叶秀云焦颖胡颖胡鸿文
- 文献传递
- 人参皂甙Rg1对SHR大鼠纹状体和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纹状体和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2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盐酸哌甲酯控释剂组和人参皂甙Rg1组,8只WKY大鼠为正常...
- 胡颖林忠东郑飞霞陈新宇
- 文献传递
- 温州地区小学生热性惊厥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小学生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的患病情况,探讨F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浙江省温州市区及郊区各2所小学中6406名12岁以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06例学生中有235例患有FC,患病率为3.67%。FC首次发病年龄大部分集中在6个月至3周岁(75.7%),中位年龄为16个月。发作多呈全身性(224例,95.3%);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203例,86.4%)。FC转为癫癎者13例(5.5%),均为复杂型FC。88例(37.4%)复发,其中38例仅复发1次,50例复发2次以上。200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其中12例表现异常(6.0%)。结论温州地区小学生FC患病率为3.67%;FC发作多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复杂型FC可转变为癫癎。
- 施旭来林忠东叶秀云胡颖郑飞霞胡鸿文
- 关键词:热性惊厥流行病学儿童
- 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82例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抽动障碍的82例儿童中,以男性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0.37岁。首发症状单独部位出现者67例。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心理治疗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有效。结论本病以学龄儿童多见,早期抽动常单独部位出现,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强调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治疗。
- 徐鑫林忠东胡颖沈丽傅爱蓉
-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