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洵瑀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育
  • 3篇生育期
  • 3篇气候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生育阶段
  • 2篇农业气候
  • 2篇夏玉米
  • 2篇小麦
  • 2篇华北平原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暖
  • 1篇气候要素
  • 1篇温度敏感性
  • 1篇变暖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4篇胡洵瑀
  • 3篇王靖
  • 1篇黄耀
  • 1篇孙文娟
  • 1篇冯利平
  • 1篇蔡金云
  • 1篇陈越
  • 1篇丁凡

传媒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基于华北平原48个气象站1961-2008年平均、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以及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华北平原近50a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0.37℃·10a-1(P<0.05),增温主要集中在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开花期,其增幅分别达0.53、0.49和0.39℃·10a-1,显著增温的站点分别达97.9%、75.0%和79.2%。平均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温度相似,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幅更大,因此冬小麦全生育期气温日较差平均下降0.19℃·10a-1,其中越冬-返青和开花-成熟期下降0.25和0.26℃·10a-1。(2)降水量的变幅无论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内还是各生育阶段均较小。(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辐射量减少54.02MJ·m-2·10a-1,其中播种-越冬、越冬-返青期分别减少15.74、20.09MJ·m-2·10a-1,开花-成熟期减少12.00MJ·m-2·10a-1,辐射量显著减少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中部。研究结果对冬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农事安排有积极作用。
胡洵瑀王靖冯利平
关键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暖
气候要素、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胡洵瑀王靖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要素夏玉米
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华北平原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9年夏玉米生育期资料,以及同期48个气象站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的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年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夏玉米出苗~拔节期的温度升高,其中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的增幅分别为0.42℃·10a^-1、0.36℃·10a^-1和0.58℃·10a^-1(P〈0.05),平均最低温度显著增加的站点多于平均最高温度显著增加的站点,温度日较差降幅为0.22℃·10a^-1(P〈0.05);夏玉米拔节~抽雄期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温度日较差降幅为0.22℃·10a^-1(P〈0.05);夏玉米抽雄~成熟期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下降,降幅分别为0.16℃·10a^-1(P〈0.05),0.15℃·10a^-1(P〈0.05)和0.06℃·10a^-1,其中下降显著的站点位于山东省。(2)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全区仅山东南部和河南中部出苗~拔节期的降水量增加显著。(3)除播种~出苗期外,各生育阶段的总辐射量均显著下降,其中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和全生育期的日均总辐射降幅分别0.83、1.10、0.87 MJ·m^-2·10a^-1和0.89 MJ·m^-2·10a^-1(P〈0.05),且大部分站点下降显著。
胡洵瑀王靖
关键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气候变化
两种农田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讨农田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选取山东平邑旱耕土和湖南桃江水稻土为供试土壤,设置4个温度水平(5、15、25、35℃),对两种土壤的轻组、重组及全土进行63 d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全土的呼吸均高于轻组和重组.旱耕土重组的呼吸高于轻组,水稻土重组和轻组的呼吸在5-25℃温度水平下无显著差异,但35℃下重组高于轻组.在不同温度水平下,旱耕土轻组、重组和全土累积呼吸量分别占其初始碳的0.3%-2.8%、0.4%-3.7%和0.6%-7.0%,水稻土分别占其初始碳的0.4%-3.0%、0.3%-3.8%和0.7%-5.3%.两种土壤全土及轻、重组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均随温度升高和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水稻土重组的Q10高于轻组,旱耕土重组和轻组Q10的差异无明显规律.在5-25℃温度水平下,旱耕土全土Q10显著高于水稻土,但在25-35℃下低于水稻土.说明平邑旱耕土有机碳矿化强度高于桃江水稻土,且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总体比水稻土更敏感.
蔡金云孙文娟丁凡胡洵瑀陈越黄耀
关键词:土壤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