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敏
- 作品数:58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共产党宣言》的言说策略
- 2020年
- 《共产党宣言》修辞形态繁复,喜用多种特殊修辞,并将其放置于阶级关系体系中完成修辞的言说功能。通过特殊修辞,给对立阶级以足够的强词夺理的话语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强力揭示他们被社会淘汰的不可更改的历史命数。《共产党宣言》的结构形态是全景敞视主义的,共产党人观察他者的视角是全知全能的,这可从共时性全景敞视和历时性全景敞视两个维度加以解释,它映射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体验、精神结构和思维方式。《共产党宣言》的言语形态是压制性的,共产党人和他者建构的是对话关系,而不是对等关系。它把话语权力变成一种民主的、节制的、自律的权力运用,但其言说本质是封闭的、完成的。它看似在多声共语中建构协商的机制,实则在开阔的话语空间里强力达成话语的论定性和权威性,以此承担意识形态统摄和政治纲领化育功能。
- 王平胡景敏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压制性
- 《随想录》的言说限度与意义扩张——以《怀念胡风》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巴金的《随想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新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其言说方式必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作者要借文学完成有效的公共性言说,必须在保证可说、可写、可传播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怀念胡风》一文充分体现了《随想录》的言说限度,但它也不时寻找着意义扩张的间隙。《随想录》构建的是知识者与政治之间适度的批判性联系。
- 胡景敏
- 关键词:《随想录》
- 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观问题--以杨义的大文学观为中心
- 文章对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观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多数热衷于探讨大文学观的学者都将其局限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也就是把它仅仅作为文学史观来看。而杨义先生在他的思考中不仅融入了自身古今文学史研究的经验,而且总能在政治、经济、...
- 胡景敏
- 关键词:文学研究大文学观学术规范
- 巴金:最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论1949年后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被引量:7
- 2009年
- 在思想史上,无政府主义一直以异端另类的面目出现。一方面,因其政治上反抗任何形式的强权,所以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在1949年前的民国还是1949年后的红色中国,都受到政权的压抑甚至强力排斥;而另一方面,因其思想上强调绝对的个人自由,故又受到知识者的极力推崇,奉之为精神信仰,
- 胡景敏
-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者精神信仰思想史知识者反抗
- 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 2017年
-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是西方现代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流派纷呈、变化迅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和文学思想酝酿转型的时期。特别是到了五四时期,中国文化和文学思想寻求现代化转变,对于西方现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日益浓厚。西方现代艺术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便是文学期刊。
- 胡景敏马云
-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西方现代文化文学思想
- 生命之舞及其当下意义——论感悟的哲学化
- 2005年
- 一般认为,感悟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但本文认为,应该建构一种感悟哲学。感悟不仅是思维的特殊状态,而且是一种哲学认知方式,是一种生命哲学。其认知目的是自我生命的确证,观照方式是主体生命的投入。另外,感悟哲学在人生、文学、学术等方面体现了极强的精神实践哲学的品性。
- 胡景敏
- 关键词:感悟生命哲学
- 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论巴金《随想录》的传播
- 2020年
-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 胡景敏
- 关键词:随想录读者反应批评
- 论巴金的思想“解冻”
- 2012年
- 巴金的思想解冻开始于“文革”进行中的1969年,到1978年写作《随想录》时,他的思想已然恢复到1949年前的成熟状态。从1969年到1980年,巴金经历了长达十年余的思想转变期。此前的研究者论及新时期的巴金,更多关注《随想录》思想上的尖锐性与批判性,热心寻绎其思想与“五四”理念的紧密关联,但对其在“文革”后期及“文革”结束之初如何实现思想的觉醒、如何回归“五四”理念却几乎无人论列,本文即就此问题展开。
- 胡景敏
- 关键词:《随想录》
- 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前景——评唐金海、周斌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 2006年
- 胡景敏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写作《通史》主编文学现象
- 巴金的现代性言说及其变迁
- 2009年
-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言说寄寓了这一群体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但是他们以历史理性为根基的各式现代性方案却受到激进革命的无情否定。巴金对现代性的设计热情贯穿了一生,二三十年他主张以无政府暴力革命的方式解决中国问题;文革后则由历史理性转而强调常识理性,提出以民族理性的建构补激进革命之失,希望重建民族的非意识形态化道德理念,重建民族的伦理想象力。
- 胡景敏
- 关键词:历史理性现代性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