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洲

作品数:123 被引量:564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7篇肿瘤
  • 45篇脊柱
  • 36篇腰椎
  • 30篇胸腰椎
  • 24篇手术
  • 20篇胸腰椎肿瘤
  • 20篇腰椎肿瘤
  • 18篇细胞
  • 17篇术后
  • 17篇关节
  • 16篇术后复发
  • 16篇细胞瘤
  • 16篇巨细胞
  • 16篇巨细胞瘤
  • 16篇骨巨细胞瘤
  • 16篇骨折
  • 16篇复发
  • 12篇内固定
  • 12篇脊柱肿瘤
  • 11篇全切

机构

  • 7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0篇华西医科大学...
  • 12篇成都市第七人...
  • 11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市第四人...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华西医科大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凉山州第一人...

作者

  • 122篇胡云洲
  • 61篇裴福兴
  • 59篇曾建成
  • 57篇宋跃明
  • 47篇龚全
  • 47篇刘浩
  • 46篇刘立岷
  • 43篇屠重棋
  • 42篇李涛
  • 24篇孔清泉
  • 19篇饶书城
  • 12篇王彦川
  • 7篇谢志进
  • 7篇屠重琪
  • 6篇胡豇
  • 6篇刘勇
  • 5篇黄吉林
  • 5篇杨天府
  • 4篇孙伟
  • 4篇刘浩

传媒

  • 11篇四川医学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中国骨肿瘤骨...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四川省医学会...
  • 5篇第九届西部骨...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西藏医药
  • 4篇华西医讯
  • 4篇西部医学
  • 4篇第七届西部骨...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第六届西部骨...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2006年
目的 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获得随防者46例,随访时间1.5~7年,平均随访3.2年。按Harris标准评定功能:优13例,良24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80.4%。翻修4例,翻修率8.6%o。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吴德生崔太安卢波唐林俊胡云洲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1998年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胡云洲武成兴陈纪宁胡豇开放性骨关节损伤始终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病种,因创口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必须及时而正确的清创、复位和固定,将开放性损伤转化为闭合性损伤。若处理不当,创口感染,将延长治疗时...
胡云洲武成兴陈纪宁胡豇
关键词:骨关节损伤开放性清创术骨折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 ̄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 ̄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5例。手术治疗183例,保守治疗264例。采用Tomita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 ̄3分者为A组,4 ̄5分者为B组,6 ̄7分者为C组,8 ̄10分者为D组,对4组及不同原发肿瘤患者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3 ̄9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9个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者145例,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原发于肾脏者27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原发于其他部位者22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原发灶不明者107例,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A组65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B组49例,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C组128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D组205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4组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omita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2 ̄3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屠重棋胡云洲裴福兴饶书城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预后
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2年
付秀信胡云洲王大有
关键词:脊椎肿瘤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其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受体Bek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情况,探索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规律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Mias-2000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147例骨巨细胞瘤(复发组56例,未复发组91例)石蜡标本中Bek/bFGF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DNA含量与S期细胞百分数(S-phase fraction,SPF),结合肿瘤直径、浸润情况、手术方式、复发情况等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bFGF、Bek在骨巨细胞瘤主要瘤细胞成分中广泛表达,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瘤细胞胞浆;复发组瘤组织中bFGF、Bek均呈强阳性表达的异形性较大的单核、双核及三核基质细胞与4~8个核的多核巨细胞明显增多,而未复发组瘤组织中bFGF、Bek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的体积大核多(多达几十个)的多核巨细胞数目较多;复发组bFGF、Bek表达信号较未复发组明显增强,两组间bFGF、Bek表达的灰度值与阳性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复发组平均DNA指数(DNA Index,DI)为1.24,SPF为18.3%;未复发组平均DI值为1.05,SPF为11.7%;两组间DI值、SPF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13个相关研究因素中,有7个因素与骨巨细胞瘤的预后显著相关,按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手术方式?
曾建成裴福兴胡云洲屠重棋杨天府张贤良成娘雷松魏于全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骨巨细胞瘤基因表达预后
上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途径探讨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上胸椎结核并不全瘫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1.5岁.结核病灶位于...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胡云洲裴福兴
上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途径探讨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上胸椎结核并不全瘫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1.5岁。结核病灶位于...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胡云洲裴福兴
关键词:上胸椎结核后凸畸形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疗效评价
上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途径探讨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胡云洲裴福兴
胸腰椎骨折截瘫──前路减压的疗效探讨被引量:77
1994年
本文分析1984~1989年为胸、腰椎骨折截瘫施行的前路减压术76例。随访2~7年的结果表明:全组恢复到D、E级神经功能者41例(54%)。不全截瘫47例中46例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到D、E级39例(83%)。胸段损伤及骨折脱位型的神经功能恢复率较差。曾行后路减压术仍残留不全截瘫者,晚期行前路减压术亦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作者认为:前路减压确实能有效地除去硬脊膜前方压迫,促使绝大多数不全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好转;适应于胸腰段和腰椎骨折伴截瘫,及胸椎骨折伴不全截瘫。
饶书城胡云洲牟至善李志铭宋跃明杨津平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截瘫椎管减压术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AO分型为"C"型的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实施手术治疗,应用克氏针及骨栓、螺钉等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2~3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0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断钉或断针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按JOA评价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3.3%。结论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手术入路,避免了传统肘后入路对肌肉及骨质的损伤,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操作容易,创伤小,但复位固定操作过程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崔太安卢波李从从吴林唐林俊胡云洲
关键词:肱三头肌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