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军

作品数:256 被引量:2,925H指数:35
供职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2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7篇水稻
  • 74篇土壤
  • 67篇紫云英
  • 43篇季稻
  • 39篇施肥
  • 39篇双季稻
  • 37篇稻田
  • 33篇水稻土
  • 26篇养分
  • 25篇红壤
  • 24篇绿肥
  • 23篇施用
  • 22篇氮肥
  • 20篇控释
  • 19篇氮素
  • 19篇种子
  • 19篇钾素
  • 19篇肥力
  • 18篇收割
  • 17篇收割机

机构

  • 235篇湖南省土壤肥...
  • 6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2篇中南大学
  • 1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0篇湖南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长沙环境保护...
  • 7篇湖南省土壤肥...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湖南第一师范...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南县农业局
  • 3篇湖南省原子能...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252篇聂军
  • 190篇廖育林
  • 161篇鲁艳红
  • 101篇谢坚
  • 84篇周兴
  • 83篇杨曾平
  • 53篇郑圣先
  • 52篇曹卫东
  • 34篇孙玉桃
  • 23篇戴平安
  • 13篇易国英
  • 13篇向艳文
  • 11篇徐明岗
  • 11篇吴浩杰
  • 9篇罗尊长
  • 7篇纪雄辉
  • 6篇肖剑
  • 6篇黄铁平
  • 6篇高菊生
  • 6篇王火焰

传媒

  • 35篇湖南农业科学
  • 17篇植物营养与肥...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土壤学报
  • 6篇Agricu...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土壤
  • 5篇作物研究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湖南农业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9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2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9篇2017
  • 22篇2016
  • 24篇2015
  • 11篇2014
  • 17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2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双季免耕抛秧稻草还田的水稻生产方法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a、冬季清沟排水:冬季开沟流走稻田渗漏水,使得早稻抛秧前保持田面不积水;b、早稻免耕种植及管理:早稻用塑料软盘育苗,将秧苗在3.5~4.5叶之间进行抛秧,早稻全程湿润灌溉;c、早稻稻草利用:在早稻收获...
廖育林聂军杨曾平鲁艳红谢坚周兴
文献传递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是农业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该文研究了湖南省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差异。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样品采自湖南省东部、中部和西北部8个水稻主产县,测定了高产、中产和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SMBC)、微生物生物量N(SMBN)、土壤呼吸、代谢熵(qCO2)、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脱氢酶、土壤有机C(SOC)、全N(TN)、全P(TP)、全K(TK)、有效N(AN)、速效P(AP)、速效K(AK)和稻谷与稻草产量。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N与中产水稻土无明显差异。SMBC、SMBN含量和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由于湖南省植稻区施用磷肥有近50年历史,土壤磷素含量较高,导致不同生产力水稻土之间的磷酸酶活性没有差异。细菌和放线菌与SOC、TN、TK、AN含量之间相关性最好。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与土壤SOC、SMBC、SMBN、TN和A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高产水稻土与中产水稻土之间在微生物性质上差异很小,中产水稻土只要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可以达到高产水稻土的产量目标。目前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较差,应注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合理施用,重视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提升这类土壤的生物质量。
廖育林郑圣先杨曾平聂军谢坚吴小丹鲁艳红
关键词:高产水稻土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湖南省3种粮油作物当季化肥利用率现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衡量区域尺度上肥料施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2018年在湖南省72个县区开展了178个田间试验,测算了目前湖南省水稻、油菜和玉米的当季化肥利用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农学效率和作物生理利用率。结果表明:湖南省2018年水稻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2.58%、16.56%、41.07%,油菜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7.98%、20.85%、45.64%,玉米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7.06%、20.09%、48.89%。当前湖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在不同种植区域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需要结合湖南省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基础地力、生态条件、施肥方法、耕作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优化施肥或种植策略。
吴远帆钟建中高雅洁廖育林聂军鲁艳红
关键词:水稻玉米油菜肥料利用率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鲁艳红廖育林罗尊长黄铁平鲁剑巍聂军
关键词:油菜施肥钾肥效应
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Bradford反应土壤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被引量:7
2008年
主要研究了稻-稻连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Bradford反应土壤蛋白质(BRSP)含量的影响及BRSP与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之间的关系,同时为简化BRSP测定过程,探讨了用过1mm筛土壤代替1~2mm土壤团聚体研究BRSP含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土壤1~2mm团聚体中总BRSP(T—BRSP)和易浸提BRSP(EE—BRSP)含量。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中BRSP含量,以NPK+稻草还田提高BRSP含量的效果最佳。经25a施用不同肥料后,1—2mm土壤团聚体中2种形态BRSP含量与土壤SOC和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试验发现,〈1mm土壤团聚体中同样有BRSP,且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与1~2mm团聚体间的变化趋势相似。试验结果显示,过1mm筛土壤中T—BRSP和EE—BRSP含量与1~2mm团聚体中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土壤SOC和TN含量的相关性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聂军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
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研究(英文)
2015年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175~3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307~4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廖育林鲁艳红聂军周兴谢坚杨曾平吴浩杰
关键词:水稻联合收割机紫云英种子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64
2018年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00%尿素(100%U);80%尿素(减氮20%,8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80%U+NBPT);80%尿素+硝化抑制剂DCD(80%U+DCD)。研究尿素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NBPT)和脲酶抑制剂(DCD)对双季水稻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NBPT和DCD均有利于提高早、晚稻产量、植株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氮20%条件下添加NBPT(80%U+NBPT)处理早、晚稻稻谷较100%尿素处理(100%U)分别增产5.0%和6.1%,较施用80%尿素(80%U)分别增产8.0%和14.0%;80%U+DCD与100%U处理的早、晚稻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较80%U处理分别增产6.0%和4.2%。80%U+NBPT较100%U处理早、晚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增加4.5%和9.4%,较80%U处理分别增加10.3%和16.2%。80%U+NBPT和80%U+DCD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较100%U和80%U处理提高。添加NBPT和DCD降低了早、晚稻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积累量,降低氮表观损失,有利于维持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平衡。早、晚稻收获后80%U+NBPT较100%U处理氮表观损失降低42.2%和44.6%,较80%U处理降低27.5%和29.2%,80%U+DCD较100%U处理降低23.7%和31.6%,较80%U处理降低4.2%和12.6%。【结论】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氮肥减量20%条件下添加NBPT和DCD能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供试条件下,添加NBPT提高氮素持续供应能力和保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效果好于DCD。
鲁艳红聂军聂军周兴廖育林汤文光
关键词:双季稻氮素吸收利用氮平衡
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效用研究被引量:52
2010年
【目的】研究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稻草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肥(O)和纯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稻草、菌渣、牛粪、沼渣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NPK+S、NPK+FD、NPK+CD和NPK+BD),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及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有机废弃物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与CK处理相比,早稻略有减产,晚稻略有增产且实际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产投比却明显高于CK处理;有机废弃物还田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增大稻田CH4排放,其中NPK+S处理增幅最大,NPK+FD、NPK+BD处理较小,但均能显著降低N2O的排放;有机废弃物还田可以减少10%—20%氮、磷、钾化肥用量,同时处理有机废弃物6250—22500kg·hm-2,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减小了环境污染威胁。【结论】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采用稻草循环利用后的菌渣、沼渣与化肥减量配施还田。
李明德吴海勇聂军石生伟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壤肥力生态效益
一种与旋耕机配套的直播免耕用碎土抛散开沟装置
一种与旋耕机配套的直播免耕用碎土抛散开沟装置,包括与旋耕机动力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上的旋耕刀盘总成和安装在旋耕机上的导流板,所述旋耕刀盘总成通过刀盘轴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旋耕刀盘总成包括第一弯刀盘、第二弯刀盘...
聂军周兴廖育林鲁艳红曹卫东孙玉桃聂鑫程会丹朱启东王宇
文献传递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8
2010年
2005年和2007年分别从望城县已建立27年的肥力定位试验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全N、速效N、速效P、微生物生物量碳、氮(Cmic、Nmic)及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研究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处理的土壤pH值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下降,电导率(EC)变化不大.化肥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的TOC、全N、速效N、速效P、土壤呼吸、Cmic、Nmic和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CK)和单施化肥处理;化肥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研究期间,NK化肥与猪粪、NPK化肥与稻草配施处理的Cmic/TOC大于相应的单施化肥处理.各处理土壤生物化学性质与TOC和养分含量呈正相关(P<0.01).猪粪、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鲁艳红杨曾平郑圣先廖育林聂军谢坚向艳文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