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岚岚

作品数:44 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儿童
  • 10篇胃肠
  • 10篇细胞
  • 8篇胃肠炎
  • 8篇肠炎
  • 7篇嗜酸
  • 7篇细胞性
  • 6篇嗜酸性
  • 6篇嗜酸性粒细胞
  • 6篇嗜酸性粒细胞...
  • 6篇消化道
  • 6篇粒细胞
  • 6篇粒细胞性
  • 6篇内镜
  • 6篇化道
  • 6篇患儿
  • 5篇镜检
  • 5篇腹泻
  • 4篇婴儿
  • 4篇幽门螺

机构

  • 21篇广州市儿童医...
  • 20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耿岚岚
  • 34篇龚四堂
  • 20篇区文玑
  • 16篇陈佩瑜
  • 14篇潘瑞芳
  • 14篇何婉儿
  • 13篇陈宝心
  • 11篇黄海
  • 7篇霍笑和
  • 6篇刘丽英
  • 5篇王洪丽
  • 5篇杨敏
  • 5篇李慧雯
  • 4篇杨素芳
  • 3篇梁文青
  • 3篇任路
  • 2篇许朝晖
  • 2篇谢静
  • 2篇梁文清
  • 2篇丘小汕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患儿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ylori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对其中 12例 H·pylori感染病例行 H·pylori根治治疗结束后 4周同时复查HpSA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91 4 % ,92 3% ,96 4 % ,82 8% ,91 7%。抗H· pylori 治疗结束后 4周复查HpSA ,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83 3%。结论 HpSA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可用于儿童 H·pylori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后复查。
耿岚岚丘小汕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陈宝心
关键词: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酶联免疫分析法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纹状缘肽酶活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关键词:肠黏膜肽酶
广州地区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泻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NT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为我国儿童NTS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个院区利用分层抽样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70份,非腹泻儿童粪便标本296份,通过细菌培养,挑取相应菌落使用沙门菌诊断血清进行初步血清诊断,再用系统生化法进行确诊,同时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结果腹泻患儿组NTS检出率为6.67%(38/570例,95%CI:4.90%~9.02%),非腹泻儿童组NTS检出率为1.01%(3/296例,95%CI:0.34%~2.93%),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5,P<0.05;OR=6.976,95%CI:2.135~22.796);男、女腹泻患儿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5,P>0.05;OR=1.254,95%CI:0.619~2.541);NTS检出率在<2岁儿童中为5.30%(22/416例,95%CI:3.52%~7.88%),在>2岁儿童组中为10.40%(16/154例,95%CI:6.50%~15.21%),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0,P<0.05;OR=2.076,95%CI:1.060~4.068);NTS检出率在门诊腹泻患儿中为5.40%(25/460例,95%CI:3.70%~7.89%),在住院腹泻患儿中为11.80%(13/110例,95%CI:7.04%~19.18%),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3,P<0.05;OR=2.332,95%CI:1.152~4.721);NTS腹泻患儿检出率在春季为4.60%(10/217例,95%CI:2.52%~8.28%),在夏季为8.50%(12/141例,95%CI:4.93%~14.29%),在秋季为9.60%(15/144例,95%CI:6.41%~16.48%),在冬季为1.50%(1/168例,95%CI:0.11%~3.30%),不同季节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4,P<0.05)。NTS检出阳性与阴性的患儿临床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血便和糊状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S分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NTS是广州地区引起儿童腹泻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之一,男女感染率无差异,2岁以上儿童多发,秋季高发,容易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血便和糊状便的临床表现。NTS分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
王洪丽刘瑞桃陈冠桦李慧雯陈佩瑜耿岚岚龚四堂张顺先
关键词:非伤寒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对儿童IL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诊断IL 18例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胃肠镜、组织病理学等结果,比较1岁内起病与1岁以上起病IL患儿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18例IL患儿中男8例,女10例。起病年龄<1岁13例(72.2%),起病年龄≥1岁5例(27.8%);IL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17例,94.4%)、腹胀(16例,88.8%)、腹泻(15例,83.3%),腹腔积液(16例,88.8%),合并感染(14例,77.7%)。起病年龄<1岁和≥1岁两组比较,在性别分布、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IgG、组织病理阳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合并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18例中有1例(5.6%)失访;15例(83.3%)预后良好,富含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MCT)饮食治疗有效;另2例(11.1%)需不定期静脉补充白蛋白。结论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以水肿、腹胀、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出现腹腔积液并合并感染;起病年龄越小,越容易罹患感染,甚至发展成危重症;高MCT饮食治疗有效,需长期维持,部分患儿需不定期补充静脉白蛋白,远期预后需长期观察随访。
王洪丽耿岚岚陈佩瑜龚四堂
关键词:淋巴管扩张小肠儿童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4种诊断方法的对比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4种方法在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42例因消化道症状需胃镜检查患儿在前1d均行13C-UBT检查,胃镜直视下胃窦处取3块黏膜分别行H.pylori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结果 142例胃镜检查患儿,H.pylori阳性总检出率53.5%(76/14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39.2%、61.9%和100%。以"总检出率"为诊断标准,H.pylori培养灵敏度97.4%,特异度100%,符合率98.6%;13C-UBT检测方法灵敏度94.7%,特异度98.5%,符合率96.5%;病理组织学方法灵敏度84.2%,特异度97.0%,符合率90.1%;RUT方法灵敏度89.5%,特异度81.8%,符合率85.9%。以"总检出率"和"细菌培养"为诊断标准,13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H.pylori感染是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H.pylori培养仍是检测儿童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应重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不配合胃镜检查3岁以上儿童可行13C-UBT检测H.pylori感染。不推荐临床上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阴性作为否定H.pylori感染的依据。不推荐临床上以RUT单项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ylori是否感染的依据。
黄敬邓秋莲周珍文王凤华谢永强黄勇耿岚岚龚四堂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
5岁以下腹泻患儿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调查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5岁以下腹泻患儿副溶血性弧菌(VP)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495例份,非腹泻患儿粪便样本327例份,进行细菌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行氧化酶鉴定,阳性者进一步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VP,同时患儿的基本信息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完成。结果VP在腹泻病例中检出率为5.9%,高于非腹泻病例(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9,P<0.05,OR=4.008,95%CI:1.535~10.463)。腹泻患儿中VP的检出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05,OR=0.885);2岁以上年龄组腹泻病例中VP的检出率(9.1%)较2岁以下组(4.2%)高(χ^(2)=4.688,P<0.05,OR=2.257);VP的检出率在腹泻病例中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χ^(2)=13.982,P<0.05),在秋季检出率最高(13.1%,13/99),其次是夏季(6.6%,8/122)、春季(3.2%,6/186),冬季检出率最低(2.3%,2/87)。VP阳性的腹泻患儿较VP阴性者临床更易出现呕吐和水样便(P均<0.05)。结论广州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存在VP感染,其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秋季高发,以呕吐、水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孙晶晶龚四堂陈冠桦刘瑞桃耿岚岚黄玲张顺先
关键词:腹泻儿童
两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儿童粪便Hp SA ,其中 5 6例行13 C UBT检测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和13 C UBT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 91.4 %、95 .7% ,92 .3%、10 0 % ,96 .4 %、10 0% ,82 .8%、83.3% ,91.7%、96 .4 %。HpSA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 94 .6 % ,相关系数r =0 .84 7 P =0 .0 0 0。结论 HpSA检测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与13 C UBT一样 。
耿岚岚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陈宝心丘小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酶标法
营养不良婴儿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婴儿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30例<1岁的中、重度营养不良婴儿,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10、20、30 d时,血液生化指标、血氨基酸谱,以及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10 d时,婴儿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谷氨酰胺、组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总芳香族氨基酸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肠内营养20 d时,婴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身长、体质量等体格生长指标也较治疗前升高(P<0.05)。30 d时,婴儿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营养状态,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氨基酸谱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患儿营养状况。
许朝晖许朝晖杨敏龚四堂耿岚岚杨敏
关键词:婴儿营养不良持续肠内营养
76例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杨素芳杨敏耿岚岚龚四堂
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耿岚岚何婉儿黄海梁文青陈佩瑜陈宝心林颂华刘丽英霍笑和林燕芬谢静
该项目是针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热点与难点问题,利用胃镜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①国内较系统地探讨了小儿急性胰腺炎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国内儿科首先开展了胃镜直视下幽门狭窄球囊扩张...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微创方法内镜下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