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伟祥

作品数:20 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黄土高原
  • 5篇土壤
  • 3篇造林
  • 3篇生态环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丘陵
  • 3篇丘陵沟壑区
  • 3篇沟壑
  • 2篇生长量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建设
  • 2篇水分亏缺
  • 2篇水土保持林
  • 2篇土壤水分亏缺
  • 2篇能源
  • 2篇能源发展
  • 2篇人工林

机构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陕西省林业厅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罗伟祥
  • 6篇宋西德
  • 5篇侯琳
  • 5篇王进鑫
  • 4篇黄宝龙
  • 3篇韩恩贤
  • 3篇赵辉
  • 2篇刘粉莲
  • 2篇张永
  • 1篇刘广全
  • 1篇穆兴民
  • 1篇王文龙
  • 1篇许学选
  • 1篇唐德瑞
  • 1篇韩刚
  • 1篇张卫兵
  • 1篇王迪海
  • 1篇杨江峰
  • 1篇薄颖生
  • 1篇候琳

传媒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 1篇中国林业生物...
  • 1篇2013中国...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6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中槐生长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解中槐生长规律和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对中槐片林和散生木采用了标准地和优势木调查。其生长规律是前 5年高生长快 ,但径生长慢 ,5年后高生长减缓 ,而径生长较快 ,材积1 5年后生长加快 ;中槐生长一般随海拔增高而减缓 ;不同地形部位生长以原面和川道为好 ,其次为沟底 ,沟坡中部生长最差 ;不同土壤生长以 土和黄土善 土为最好 ,其次为黄绵土 ,绵沙土最差。
韩恩贤赵辉罗伟祥薄颖生韩刚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海拔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应重视现有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被引量:1
2000年
罗伟祥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橡树资源——优质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论述了发展橡树优质林木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意义、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生物质资源的培育和转换技术与工艺流程以及发展橡树优质生物质能源的重大举措。
罗伟祥郝怀晓薛安平
关键词:能源橡树
橡树资源——优质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论述了发展橡树优质林木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意义、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生物质资源的培育和转换技术与工艺流程以及发展橡树优质生物质能源的重大举措.
罗伟祥郝怀晓薛安平
关键词:能源战略生物质能源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 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 林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与小叶杨纯林相比,混交林能够 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能有效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林分生物量 为40.442t/hm2,小叶杨纯林的生物量为20.710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95倍;小叶杨、沙 棘混交林的生产力比纯林小叶杨生产力提高了40.9%。小叶杨、沙棘混交林是适于黄土丘陵 区发展的混交林类型。
宋西德侯琳罗伟祥穆兴民许学选王文龙张国昌
关键词:小叶杨沙棘混交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物量
造林整地工程对人工幼林系统径流输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为探讨造林整地工程对人工幼林系统坡面水沙输移中的作用及程度 ,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 ,对旱区人工幼林系统地表径流调控的关键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降雨特性、地形、土壤 3大影响坡面产流、汇流的因素中 ,地形因素是人工调控的关键。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通过造林整地 ,改变微集水区坡长、坡度乃至坡形 ,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人工调控手段。对 2 0个不同整地方式人工幼林地田间径流小区和未整地空白对照径流小区的观测表明 ,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 3种造林整地工程 ,虽可有效地削减径流向系统外部环境的输移 ,但其调控径流能力远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其地表径流输移的削减率 ,在 39 92 %~ 6 5 11%之间 ,削减率与集水坡长成反相关 ,3种整地方式中 ,以反坡梯田整地的削减率最大。造林整地径流小区与传统直线型坡面径流小区对比观测 ,难以揭示整地对微区坡面产流影响的实质 ;造林整地工程设计中所期望的拦泥蓄水作用 ,则因忽略了含沙径流入渗、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产沙的影响等而被大幅削弱。
王进鑫黄宝龙罗伟祥
关键词:影响因素土壤侵蚀模数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水分亏缺的补偿与恢复特征被引量:36
2004年
采用单株平衡法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 ,对黄土高原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 ,持续干旱期末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雨季末降雨补偿深度及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分条件较为优越的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带 ,丰水年雨季过后的土壤贮水亏缺补偿深度不超过 2 80 cm,平水年 2 4 0 cm,枯水年仅 4 0 cm,而耗水深度超过 32 0 cm。丰水年0~ 32 0 cm土层 ,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仅 14 .5 3%。自然状况下 ,单纯依赖天然降水 ,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将难以恢复。人工林地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具有极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 ,水平方向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与距主干距离成反相关 ,垂直方向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异。林木根系的存在 ,削弱了天然降雨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作用。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带 ,仅采用传统的一维垂向土壤水分观测结果 ,或以 3m以上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 ,进行有关土壤水量平衡及蒸散量的计算 。
王进鑫黄宝龙罗伟祥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黄土高原
屋顶花园绿化意义功能及其建植技术
本文简述了屋顶花园绿化的定义、历史发端,综合分析了屋顶花园绿化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屋顶花园绿化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屋顶花园的建植技术.选择了20余种以常绿树种为主、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小乔木、...
罗中罗伟祥秦朝晖
关键词:屋顶花园绿化功能规划设计
文献传递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防护林网络体系概念及其配置模式被引量:9
2003年
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是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防护林网络体系概念,浅述了防护林网络体系配置的原理,较详细地论述了防护林网络体系配置模式,同时也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及模式。
宋西德刘粉莲罗伟祥侯琳张永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加速森林植被建设是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正>1 森林植被是人类实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纽带与保证 1.1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生活的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了,30亿年前出现了简单的生命。在2.5亿年前高大的羊齿类森林出现...
罗伟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