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4年
- 刘伟丰育功吴国庆王伟民管勇侯晓群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备皮
- 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采取显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并对手术路径、神经梳理平面及神经血管隔离方法进行改良。术后随访1~9年。结果手术总有效率100%,仅1例听力明显下降,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 孙淼管勇王伟民丰育功贺亚杰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经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被引量:10
- 2002年
- 丰育功吴国庆王伟民赵经郊孙敬熙王厚忠张兵孙淼吴唏孔军管勇
- 关键词:鞍区肿瘤
- 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附68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
- 管勇吕少萍孙淼贺亚杰
- 关键词: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
- 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微创治疗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 孙淼管勇王晏平侯晓群王伟民刘增胜张兵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等一组颅神经疾患是一类常见疾病,发病率分别为182/100000、2/100000和82/100000。另一方面,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的提高,其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虽然早在1929年D...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
- 颅神经血管压迫症的MR血管断层表现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颅神经血管压迫症的MR血管断层成像(MRTA)的表现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行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MRTA中的血管对神经的压迫程度和术后疗效进行分组、分级.223例患者分为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重度压迫组;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为3级,Ⅰ级为完全缓解、Ⅱ级为基本缓解,Ⅲ级为无缓解.用秩和检验的Kruskal-Wallis法比较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重度压迫组各组间的手术疗效有无统计学差异;用Nemenyi法作各组间手术疗效优劣的两两比较.结果 微血管减压术后缓解程度,无压迫组Ⅰ级为31例,Ⅱ级为13例,Ⅲ级为9例;轻度压迫组Ⅰ级为95例,Ⅱ级为11例,Ⅲ级为4例;重度压迫组Ⅰ级为48例,Ⅱ级为7例,Ⅲ级为5例.三组之间手术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值χ^2=16.84,P〈0.05).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与重度压迫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134.21、102.37及110.04.轻度压迫组、重度压迫组与无压迫组的平均秩次之差分别为31.84、24.17,P值均〈0.05.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与术前MRTA的表现具有密切相关性;轻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的手术疗效优于无压迫组;MRTA对于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预后有指导作用.
- 刘增胜陈祥民孙屹岩方明管勇孙淼王萍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破裂动脉瘤的CTA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脑血管造影(CTA)在破裂动脉瘤诊断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9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71个。所有病例CTA检查图像和术中所见相符。术后病人经过2至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者49例,轻度残疾者14例,重度残疾者4例,死亡2例。结论 CTA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可作为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术前首选的诊断方法。动脉瘤早期手术可避免二次出血的发生,降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动脉瘤首次出血病人,均应及早确诊,早期手术。
- 贺亚杰孙淼管勇
- 关键词:脑动脉瘤早期手术CTA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结合肌电图变化提出早期诊断PNS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查体15例,PNS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图及F波测定;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测定。同时进行胸部CT、PET-CT等辅助检查进行肿瘤筛查,以期对副肿瘤综合征早期诊断。结果 1PNS组患者发病年龄45~71岁[平均(59.1±11.1)岁]。其中肺癌为原发肿瘤约占50%,且大部分PNS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在肿瘤之前2~26个月出现。2PNS组与对照组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传导速度减慢,两组比较P〈0.05。3远端刺激时两组比较: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等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波幅减低或消失(P〈0.05)。4刺激腕部时,病例组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5RNES结果:15例检测远端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其中有7例(46.67%)呈低频递减、高频递增现象;6影像学相关检査提示,PET和肿瘤相关抗体检查在PNS的早期诊断中可以提供依据。结论1PNS患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癌是临床上与PNS关系最密切的原发肿瘤类型。2PNS患者受检神经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有受损,但感觉神经受损明显重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重于上肢神经。3RNES是一种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测方法。4PET等相关检查在PNS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吕少萍王佩佩梅红慕莹管勇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电图PET/CT检查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小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小脑梗死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35例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单纯脑室外引流组和颅内压监测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接受持续随访,生存病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单纯脑室引流组和颅内压监测组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依据GOS预后评分,单纯脑室引流组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颅内压监测组良好8例,轻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颅内压监测组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疗效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结论在大面积小脑梗死病人中进行颅内压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贺亚杰管勇孙淼
- 关键词:预后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56例报道)被引量:9
- 2004年
- 王伟民管勇孙淼丰育功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