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仁慧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疲劳
  • 3篇眼科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按摩
  • 2篇针刺
  • 2篇神经解剖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中药
  • 2篇中药敷
  • 2篇中药敷贴
  • 2篇中医
  • 2篇中医眼科
  • 2篇网膜
  • 2篇敷贴
  • 2篇干眼
  • 2篇按摩
  • 1篇低度
  • 1篇低度近视
  • 1篇电生理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8篇窦仁慧
  • 5篇向圣锦
  • 4篇李艳
  • 2篇郑景伟
  • 2篇孙艳丽
  • 2篇杨凯文
  • 2篇张舒
  • 2篇潘伟华
  • 2篇聂莉
  • 1篇王勤美
  • 1篇赵云娥
  • 1篇魏丽清
  • 1篇赵士鑫
  • 1篇李艳
  • 1篇金明
  • 1篇张宗端
  • 1篇徐小琼
  • 1篇李军花
  • 1篇赵银莹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对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观察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对近距离工作致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近距离工作致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2周组28例、治疗4周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2周组和治疗4周组均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对各组患者进行视疲劳症状评分并测定调节功能。结果治疗后2、4周各组视疲劳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各组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双眼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及以治疗4周组疗效最佳(P<0.05)。结论相对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以及负相对调节。
向圣锦窦仁慧杨凯文张舒孙艳丽郑景伟李艳
关键词:低度近视视疲劳穴位按摩中药敷贴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的短期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研究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视中小学生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及时长不同分为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38、30例.治疗组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UCVA及调节功能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UCVA均有一定程度提高(F时同=39.66,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视疲劳评分减小(F时间=175.91,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幅度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均有改善(F时间=24.80、10.34、31.68,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均有改善(F时间=101.22、11.73,P<0.01),且组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6、4.73,P<0.05),以治疗4周组疗效最佳.结论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均可以改善近视青少年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调节功能;但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推测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对近视防控可能有一定作用.
向圣锦李艳张舒杨凯文孙艳丽郑景伟窦仁慧王勤美
关键词:视疲劳穴位按摩中药敷贴
神经干刺激疗法及其在中医眼科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神经干刺激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相关的神经干及其周围神经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用的疗法。
窦仁慧李艳向圣锦
关键词:神经干刺激疗法眼睑痉挛视疲劳神经解剖学
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及泪膜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运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形态、功能及泪膜的影响。方法:收集单眼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超过2年的青光眼患者42例42眼,使用青光眼药物的眼作为用药眼,对侧未使用青光眼药物眼作为对照眼,只使用1种降眼压药物的为单药组,使用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的为多药组。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记录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_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_(av)),在红外光模式下拍摄上、下睑板腺形态图片并评分。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缘评分、睑板腺脂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问卷调查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结果:单药组和多药组睑缘异常评分、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以及OSDI评分均较对照眼增高,NITBUT_f和NITBUT_(av)较对照眼缩短。多药组和单药组之间,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睑板腺形态及功能、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药组NITBUT_f和NITBUT_(av)较单药组缩短。结论: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形态和功能及泪膜均有影响,并加重干眼主观症状。
聂莉赵云娥李军花潘伟华窦仁慧赵银莹
关键词:青光眼睑板腺泪膜
青光眼患眼与正常健康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对比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对比观察青光眼患眼与正常健康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方法 横断面研究。临床确诊为青光眼的30例患者50只眼(青光眼组)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者27名41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青光眼患眼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视野平均缺损(MD)值<6 dB者28只眼,MD值≥6 dB者22只眼。采用无创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检测两组受检眼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暗室内采集600、570 nm波长的眼底像,应用仪器配套软件分析距离视盘中心1.5~3.0个视盘直径的1级或2级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值。对比分析青光眼组、正常对照组以及青光眼组中不同MD值受检眼之间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结果 青光眼组及正常对照组受检眼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52±6.51)%、(93.47±6.30)%;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7.57±7.96)%、(52.60±7.70)%;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分别为(36.59±4.69)%、(42.41±6.73)%。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受检眼比较,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949,P=0.343);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18,P=0.001);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48,P<0.01)。青光眼组MD值<6 dB、MD值≥6 dB患眼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38±6.33)%、(95.71±6.54)%;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4.83±6.10)%、(61.07±8.79)%;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分别为(38.12±4.34)%、(34.64±4.49)%。青光眼组MD值≥6 dB与MD值<6 dB患眼比较,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57,P=0.063);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99,P=0.009);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
魏丽清聂莉钱振彬赵士鑫徐小琼窦仁慧潘伟华
关键词:血氧测定法
“神经穴位对应针刺法”在中医眼科应用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拟介绍一种以疾病的病理生理为基础,结合中医经络循行、穴位分布与相应神经解剖定位的对应关系来选穴配穴的眼科针刺法,取穴配穴以局部为主,刺法以透刺为主,称为“神经穴位对应针刺法”。并以病案介绍该法在多种神经眼科疾病或眼部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向圣锦李艳窦仁慧张宗端
关键词:针刺法神经解剖神经眼科干眼症视疲劳
温阳益气活血方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电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rds为模型,研究温阳益气活血方对rds小鼠电生理的改善作用。方法: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分为中药组和模型组,中药组给予温阳益气活血方(鹿茸、红参、丹参、夜明砂等)灌胃,模型组给予...
金明窦仁慧
文献传递
蝶腭神经节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蝶腭神经节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平行对照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8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4例。针刺组采用蝶腭神经节联合眼周穴位(上睛明、攒竹、丝竹空、四百)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羟糖苷滴眼液)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1h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估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变化,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治疗后1h两组间比较,OSD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chirmer I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2)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OSDI(P<0.01),BUT(P=0.018<0.05)、Schirmer I试验(P=0.00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蝶腭神经节联合眼周穴位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干眼症状,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泪膜的稳定性,疗效优于人工泪液。
向圣锦姜小涵李艳窦仁慧
关键词:干眼蝶腭神经节针刺疗法人工泪液眼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