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澍 作品数:36 被引量:13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1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2023年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DLBCL,LT)多发于老年患者,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每年新发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约占4%[1]。研究表明,PCDLBCL,LT患者中存在MYD88、PIM1、CD79B等基因的高频突变,且BC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CD79A/B或CARD11)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目前,国内对于PCDLBCL,LT的研究仅见于个别病例报告及小样本量的临床病理研究,尚未开展对PCDLBCL,LT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PCDLBCL,L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本文收集了11例PCDLBCL,L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袁跃兴 施晴 赫洋 裘惠玲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研究 CD7 分子病理学 临床病理特征 DLBC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 结果 50例DLBCL/FL患者中,男性23例(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2年OS率为82.1%,2年PFS率为67.1%,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HIST1H1C、HIST1H1E和PRDM1基因的突变频率均超过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HR =4.264,95% CI 1.144~15.896, P =0.031)和IPI评分≥2分( HR =6.800,95% CI 1.771-37.741, P =0.007)是初诊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 HR =4.992,95% CI 1.027~24.258, P =0.046)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LBCL/FL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DHL患者较少。KMT2D、MYD88、TP53等多种基因的突变在DLBCL/FL患者中较为常见。DLBCL/FL患者整体治疗反应性较高,且预后较好。男性和IPI评分≥2分是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包维莺 许彭鹏 施晴 张慕晨 沈容 赫洋 裘惠玲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钱樱 赵维莅关键词:突变 实体肿瘤病史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观察合并实体肿瘤病史是否会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治疗的DLBCL患者836例,其中34例有实体肿瘤病史的DLBCL患者归为双癌组,从802例无实体肿瘤病史的DLBCL患者中,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根据性别、年龄、分期、IPI评分等因素进行1:2匹配,筛选出6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门诊、住院资料及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3年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期的差异.结果 双癌组和对照组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50 mg/m2或表阿霉素或脂质体阿霉素+泼尼松)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9.4%及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3年OS率分别为(74.7±9.5)%及(63.5±6.1)%(χ2=2.791,P=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PFS率分别为(72.1±8.8)%及(54.3±6.4)%(χ2=1.400,P=0.23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合并实体瘤病史不影响患者近期生存及RCHOP方案疗效. 蒙延娜 施晴 程澍 王黎 赵维莅关键词:实体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与继发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继发甲状腺淋巴瘤(STL)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6例甲状腺淋巴瘤患者(PTL 19例,STL 27例)的病例资料.结果①PTL组男4例,女15例,中位发病年龄57(28~82)岁;STL组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61(32~83)岁;PTL、STL组均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亚型,分别为14例(73.7%)、20例(74.1%);甲状腺肿大在PTL组、STL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19/19)、29.6%(8/27)(P<0.00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升高在PTL组、STL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1.3%(13/16)、43.8%(7/16)(P=0.028);PTL组、STL组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例(10.5%)、21例(77.8%)(P<0.001),血β2微球蛋白升高患者分别为1例(7.1%)、9例(47.4%)(P=0.013),IPI评分3~5分患者分别为1例(5.3%)、16例(59.3%)(P<0.001).②17例PTL患者接受治疗,15例(88.2%)获得缓解;25例STL患者接受治疗,23例(92.0%)获得缓解.③PTL组(17例)、STL组(25例)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7.4±8.4)%、(70.0±13.1)%(P=0.433).④B细胞甲状腺淋巴瘤患者(41例)的5年OS率为(81.1±7.5)%,IPI评分3~5分、血清IL-8升高对B细胞甲状腺淋巴瘤患者5年OS率有影响(P=0.040,P=0.022).结论 PTL和STL均以DLBCL为主要病理亚型,甲状腺肿大在PTL中更多见.IPI评分3~5分、血清IL-8升高为B细胞甲状腺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 孙芮 施晴 沈容 钱樱 许彭鹏 程澍 王黎 赵维莅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疾病特征 预后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5例ITP患者,分别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球、达那唑、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其中5例难治性ITP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输注,每周一次,连用4周。结果:ITP的一线治疗总反应率达70%。利妥昔单抗治疗的5例难治性ITP患者,2例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1例微小反应(MR),1例没有反应。没有急性和迟发的毒性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药物。 张莉 钱樱 程澍 游建华 李军民 沈志祥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抗CD20 难治性ITP 151例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1例以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并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51例患者中,男76例,女75例,中位年龄32岁。按照病理分型分析,44例(29.1%)霍奇金淋巴瘤,35例(23.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21.2%)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32例(21.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例(2.0%)成熟外周T细胞淋巴瘤,3例(2.0%)灰区淋巴瘤,2例(1.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肿块侵犯部位以前纵隔居多(140例,92.7%),其次为前中纵隔(7例,4.6%),后纵隔(2例,1.3%)和后中纵隔(2例,1.3%)。根据病理类型进行生存分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最佳,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2%和100.0%。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分期晚(Ⅲ~Ⅳ期)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0.0051)和总生存(P=0.0337)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纵隔肿块起病的淋巴瘤以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这几种病理亚型为主,侵犯部位主要为前纵隔,在这些亚型中,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最佳。 李潇 张慕晨 钱樱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沈志祥 王黎关键词:纵隔肿块 淋巴瘤 预后 一种斑马鱼NK/TCL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马鱼NK/TCL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经过研究首次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成功构建了NK/TCL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实验操作简便可行,实验周期短,消耗肿瘤细胞极少,可重... 赵维莅 熊杰 孙晓建 程澍文献传递 5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姜涛 秦维 王硕 施晴 钱樱 许彭鹏 程澍 王黎 赵维莅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病理类型 预后 抗CD33单克隆抗体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5年 大量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都表明,GO作为AML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将日渐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其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在不同AML治疗阶段中的应用方案也将日趋完善。 程澍 李军民 沈志祥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其他药物 AML EMMPRIN、MMP-2和MMP-9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8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中EMMPRIN、MMP-2和MMP-9的表达。同时通过电镜对淋巴瘤组织切片中肿瘤浸润血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相比,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均高表达EMMPRIN、MMP-2和MMP-9。EMMPRIN来自淋巴瘤细胞。Ann Arbor分期为III-IV、伴多个淋巴结外病变和国际预后指数分组为高危组的患者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此外,EMM-PRIN、MMP-2和MMP-9高表达者可见淋巴瘤细胞浸润血管。结论EMMPRIN表达可促进恶性淋巴瘤MMPs的表达,并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赵维莅 王黎 程澍 金晓龙 Anne JANIN 沈志祥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