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 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在编纂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中提取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和/或拉丁文的对照翻译共计6667条,采用人工查阅词典翻译、电子词典机器翻译、人机互动翻译相结合的办法,将其翻译成汉语,形成梵-拉-英-汉四语对照词典。为保证翻译质量,课题组利用美国杨百翰大学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中国知网CNKI翻译助手对上述词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译文修正,并对原医典的英文翻译部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