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江涛

作品数:29 被引量:43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土壤
  • 12篇红壤
  • 8篇水稻
  • 7篇秸秆
  • 5篇稻田
  • 4篇栽培
  • 4篇施肥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4篇花生
  • 4篇旱地
  • 4篇旱作
  • 3篇稻草覆盖
  • 3篇养分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土壤肥力
  • 3篇物量
  • 3篇小流域
  • 3篇秸秆覆盖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江西省红壤研...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江西省邓家埠...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9篇秦江涛
  • 16篇李辉信
  • 14篇胡锋
  • 9篇张斌
  • 7篇刘满强
  • 6篇王晓龙
  • 4篇李大明
  • 4篇黄欠如
  • 3篇刘金花
  • 2篇柳开楼
  • 2篇焦加国
  • 2篇成艳红
  • 2篇张继光
  • 2篇陈小云
  • 2篇余喜初
  • 2篇夏桂龙
  • 2篇王栋
  • 2篇要文倩
  • 2篇庞成庆
  • 2篇周睿

传媒

  • 10篇土壤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地壤学会...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下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被引量:25
2007年
为了探讨严重侵蚀退化红壤区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对南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植被恢复的4个演替阶段(裸地,地衣地,苔藓地和草地),以及该地区人工马尾松林地的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线虫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侵蚀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演变特征明显。在恢复初期,地衣和苔藓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土壤表层。在0~2cm土层地衣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裸地,但差异不显著;苔藓地表层微生物量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与人工马尾松林地已无显著差异,表明苔藓地是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阶段。裸地、地衣地和苔藓地土壤线虫恢复程度低于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3种酶活性以及线虫数量则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初期各阶段。与人工恢复林相比较,自然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生物学质量优于人工马尾松林地,但对深层土壤的改善效果不如林地。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改善程度比较一致,而土壤线虫对自然植被恢复响应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不尽相同。
王晓龙胡锋李辉信刘满强秦江涛张斌
关键词:自然恢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土壤线虫
磷石膏专用复混肥缓解红壤花生连作障碍效果被引量:12
2013年
红壤长期连作花生导致严重连作障碍,影响花生生产。本试验研究了磷化工废弃物磷石膏在缓解花生连作障碍上的效果,将磷石膏与化学氮肥、化学磷肥、化学钾肥按不同比例制成磷石膏专用复混肥,在中国科学院鹰潭农业生态实验站花生连作田块进行试验,研究该专用复混肥对红壤养分、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专用复混肥较使用常规复合肥增产3.5%-45.1%,土壤中的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升高,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提高,施用磷石膏专用复混肥可以有效缓解红壤地区花生连作障碍。
吴洪生杨筱楠周晓冬孙波秦江涛刘晓利满军吴红兵陈小青
关键词:红壤磷石膏花生连作障碍
红壤缓坡花生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花生常规种植为对照,研究红壤荒坡花生地花生+草篱、花生+覆盖+草篱、花生+覆盖3种种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试验从4月份花生种植后开始测定,8月底花生收获结束。结果表明:1)3种种值措施地表径流量均随日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2)3种种植措施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表明,花生+覆盖+草篱是红壤缓坡花生地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钟义军叶川黄欠如章新亮武琳孙永明秦江涛
关键词:红壤花生地水土保持措施地面径流土壤侵蚀
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篱和稻草覆盖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为揭示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缓坡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11年设置了CK、香根草篱、稻草覆盖、香根草篱+稻草覆盖4个处理,并分析了2011年和2012年的花生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花生产量呈现出覆盖>草篱+覆盖>草篱、对照。与CK处理相比,覆盖和草篱+覆盖处理在2011年分别增产31.74%、15.23%,2012年增产59.39%、41.65%。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红壤坡耕地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不存在显著增加。与2011年相比,虽然2012年草篱和覆盖措施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幅呈下降趋势,但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出草篱+覆盖处理的速效养分最高,这说明,虽然红壤坡耕地花生种植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但草篱+覆盖可以在增加养分投入的同时有效维持和保蓄土壤速效养分。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胡惠文周利军黄欠如章新亮刘满强范红杰
关键词:土壤肥力稻草覆盖红壤坡耕地
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深入比较和评估不同轻型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08年开始在中亚热带设置了耕作方式(深翻耕和浅旋耕)、秸秆还田与否和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的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和栽培方式不会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变化;但秸秆还田后水稻产量比不还田增加1.6%~7.6%。在土壤培肥方面,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变异较大,而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则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与深翻耕相比,浅旋耕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1%~11.5%、2.2%~10.4%、5.5%~29.2%、7.8%~22.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7%~6.6%、3.4%~5.5%、2.2%~5.O%、16.3%~49.3%。因此,浅旋耕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且水稻产量稳定,在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夏桂龙刘金花胡惠文周利军叶会财徐小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产量土壤肥力
覆草旱作对晚稻田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在南方季节性丘陵干旱区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覆草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三种水稻栽培措施对双季稻轮作系统下晚稻田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移栽前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和矿质氮含量。在晚稻生育期,覆草旱作和裸地旱作稻田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草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成熟期土壤可矿化氮含量。与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处理显著提高晚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
王栋李辉信胡锋李大明秦江涛
关键词:晚稻田旱作稻草覆盖土壤氮素
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江西进贤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器官养分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和有效养分含量。水稻各器官对N、P、K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籽实中N、P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分别为56%~73%和65%~85%,K的吸收则主要集中在秸秆(49%~60%)。籽实产量与N、P施肥量显著相关,施肥对根茬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籽实、秸秆的影响更明显;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的生物量。N、P、K化肥的均衡施用及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水稻籽实产量,其中NPK+OM处理籽实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73.4%,2NPK与NPK处理分别增产59.5%和35.2%;配合施肥可以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产量受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全P、速效P及碱解N与水稻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8和0.95)。
要文倩秦江涛张继光周睿张斌
关键词:施肥模式养分吸收土壤性质
不同有机物添加方式下水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有机质(半腐解水稻秸秆和腐熟猪粪)表施和混施添加模式下,水稻生长和主要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水稻株高降低、分蘖数减少,根系则表现出主根伸长、支根增多、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秸秆表施和猪粪混施可明显改善水稻的生长和根系形态,而秸秆混施和猪粪表施的改善作用不显著;②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下降,秸秆表施和猪粪混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下降幅度。
夏扬秦江涛朱晓军胡锋张斌李辉信
关键词:水稻秸秆猪粪干旱胁迫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李辉信胡锋
关键词:水稻旱作秸秆覆盖甲烷排放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和休耕对赣东北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和休耕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的处理S1R0和S1R1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有高于不添加秸秆的处理S0R0和S0R1的趋势,并在2011年早稻收获时达到显著水平。添加秸秆对全量养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2011年早稻收获时休耕处理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与2009年早稻收获时相比,2011年早稻收获时S0R0和S1R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55.5%和29.3%,说明休耕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休耕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速效钾含量则逐年下降。
庞成庆秦江涛李辉信刘金花
关键词:秸秆还田休耕土壤肥力稻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