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林芳

作品数:123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艺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文学
  • 15篇浅草
  • 12篇小说
  • 11篇文艺
  • 10篇政治
  • 7篇文化
  • 7篇文学创作
  • 6篇延安文艺
  • 6篇审美
  • 6篇主义
  • 6篇解放区文学
  • 6篇抗战
  • 5篇代文
  • 5篇人性
  • 5篇散文
  • 5篇太阳
  • 5篇启蒙
  • 4篇丁玲小说
  • 4篇文学传统
  • 4篇五四文学

机构

  • 90篇南京晓庄学院
  • 13篇南通师范学院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115篇秦林芳

传媒

  • 16篇中国现代文学...
  • 7篇文艺争鸣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4篇小说评论
  • 4篇齐鲁学刊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学海
  • 4篇南通师范学院...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南方文坛
  • 3篇文学评论
  • 3篇社会科学家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文艺研究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十年代翻译文学面面观被引量:3
2000年
三十年代翻译文学长足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它经历过各有特色的发展时期 ,又形成了鲜明的整体特色 ,极大地影响了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此外 ,翻译理论的建设和翻译阵地的出现 ,也是三十年代翻译文学走向繁荣的标志。
秦林芳
关键词:翻译文学瞿秋白现实主义思潮
政治视镜中的规范化“写作”——论建国初期丁玲的文学创作
2005年
建国初期 ,丁玲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 :其性质不再是源于生命的情感冲动 ,而成为一种在既定范围内的“意义”搜寻 ;在内容上 ,不再有私语化的话语空间 ,它所表达的是体制化的公共话语 ;在形式上 ,以直露的艺术手法使文本“旧瓶”化 ,使之显得异常地浅近直露。在她的创作中 ,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政治视镜 ,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和基本线索 ;显示新体制的规范 ,是她从事创作的目的。
秦林芳
关键词:文学创作建国初期
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普及和提高”问题——以“小形式”“旧形式”“民族形式”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3
2020年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如何为群众"是其中重点论述的问题之一;而"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则是其论述这个问题的立足点①。《讲话》有关"普及和提高"的思想,在由《讲话》开启的解放区后期文学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贯彻。在理论认知上,"提高与普及的关系"与"什么叫作‘大众化’""如何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一样,被视作是《讲话》中"解决了革命文艺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的"三个根本问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文艺理论上的最杰出的应用"②;在艺术实践上,它作为“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正确的道路”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文艺界所遵循。
秦林芳
关键词:《讲话》革命文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民族形式
解放区后期文学中“小形式”的评价问题
2021年
解放区后期文学阶段,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解放区理论界和创作界对“小形式”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主要原因在于“小形式”便于文学的普及,在为现实服务、发挥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方面能够成为很有用的工具。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小形式”的局限性,认为它难以表现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上缺乏更大的创造性,其意也主要在于通过艺术性的提高来更好地发挥文学对于现实的功利作用。这反映出了对文学工具性与艺术性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此外,他们对于“小形式”既有肯定又有批评的价值立场,也表现出在形式问题上以“小形式”和“大形式”的互补来营造解放区创作生态的思考和努力。无疑,这对于解放区后期文学形式上的多元并存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秦林芳
关键词:艺术性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2023年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艾青本人的转变是在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促进下发生的,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转变对这一运动发挥了推动作用。他积极参加批判王实味的斗争,以深入群众的方式改造自我。这从作家思想感情改造层面助推了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一方面以举办“街头诗”和创作《吴满有》等活动,将诗歌这一“最高”的文学转化成了“通俗”的文学;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积极参与和理论探索,将处在文坛“边缘”的秧歌剧这一民间文艺推到了“中心”。这又从文艺大众化层面助推了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艾青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延安文艺界所成功地构造出来的“有机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代表。正是有了像艾青这样的知识分子作家根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积极参与延安的文艺生活,才使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获得了不竭的内生力量。
秦林芳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秧歌剧
论抗战后期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
2021年
抗战后期解放区的难民工作发展迅速,对此解放区文学予以了积极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叙事作品。在主题内容上,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一方面建构出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难民在解放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从这一题材中开掘、提炼出这两大主题内容,是其采用阶级—政治视角的结果。这从一个方面突出呈现了解放区后期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追求"阶级的功利主义"的品格和特征。
秦林芳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抗战后期
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论李广田20世纪40年代的新诗批评被引量:1
2003年
李广田是20世纪40年代一位重要的诗歌批评家。他的诗评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审美批评既有超越又有继承:在批评标准上,既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又对诗歌的形式和诗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批评的风格上,既以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见长,又包容了许多直观感悟和印象批评。李广田的新诗批评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造就了其独特性,并使之具有了独特的价值———与典型的京派批评相比,它在理论上多了些明晰和深刻;与当时单纯的社会历史批评相比,它又多了些灵性和美感。
秦林芳
关键词:新诗批评京派批评
论丁玲的“瞿秋白书写”被引量:3
2013年
综而观之,在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瞿秋白书写"中,丁玲揭示了瞿秋白作为"战士"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和二重人格。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里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心境不同,丁玲的"瞿秋白书写"多次转移了自己的视点和重心。这显示出了在"政治"与"文学"的张力场中丁玲自我意识倾向的波动和迁移。瞿秋白这个被书写的"他者",实际上成了人们观照丁玲复杂"自我"的一面镜子。
秦林芳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被引量:2
2001年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秦林芳
关键词:乡土散文
政治视镜与国粹心态——从访美之行看晚年丁玲文化心理的保守性被引量:1
2007年
晚年丁玲的文化心理相当复杂。作为"政治化"的人物,丁玲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视镜,在僵化的政治说教中表现出其封闭、保守的文化心理。其访美之行,作为一面具有强大文化聚焦功能的镜子,突出地呈现了这种保守性。作为一个"被看者",她以公众话题上的政治宣传和对个人经历的政治性阐释,打造出了政治化的"丁玲形象";作为一个"看者",她有意拆解美国文明,在充满转折和对比的思路中,以国粹心态和政治成见描绘出了她心目中的"美国形象"。因而在她所描绘的"美国形象"中,仍然有她自己的"丁玲形象"在。
秦林芳
关键词:文化心理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